不爭章第六十八
恭聞天道不爭。而萬物自化。圣人不爭。而萬民自順。是知因物付物。隨物處物者。皆是無為而為感。物自無為而以為應(yīng)也。所以能自弱者。乃所成其強(qiáng)。能懲忿者。乃所以全其勇。能自晦者。乃所以善其用。能自下者。乃所以服于眾。推是道也。用之用兵對敵。則敵無不克。而國無不保也。用之修己治人。則身無不修。而人無不治也。建諸天地。而天地不悖。質(zhì)諸圣人。而圣人不疑。不爭之妙。無窮無盡。所以為此章之妙義也。
此章經(jīng)旨。就用兵之道。以明人之處世。不可輕露淺躁。自取敗亡。當(dāng)以深沉自斂。韜光以自全也。
善為士者不武。
善之為言最會也。士將士也。武者。威勇也。為士者。身任閫外之重。三軍之所視效。若先以威勇顯露于外。則人人皆可以窺我之淺深。此不善為士者也。善為士者。斂其威而使人不見其威。藏其勇。而使人不知其勇。被服若儒雅。而胸中自有運(yùn)用。不以武用武。乃為真能武。故曰善為士者不武。
善戰(zhàn)者不怒。
不但善為士者不武。又善戰(zhàn)者不怒。兩軍對敵。不審察于步伐止齊。而輕出于怒。必有輕用其鋒。而致敗者。此不善戰(zhàn)也。善戰(zhàn)者。不以力屈人。而能以德屈人。待成列而后戰(zhàn)。何嘗用怒。而人自不能勝。不用自怒。而能用眾人之怒。則不怒而怒。怒無不克矣。文中言。善戰(zhàn)者不怒。是此義也。
善勝敵者不與。
不但善戰(zhàn)者不怒。又善勝敵者不與。與猶示也。凡我之所謀。敵皆知之。凡我之所作。敵皆見之。淺而不密。疎而不謹(jǐn)。必不能勝敵也。善勝敵者。運(yùn)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間不能入。偵不能覘。動于無形。發(fā)于無聲。若不勝而實必勝。敵終不知其勝也。文中言善勝敵者不與。蓋如此義。
善用人者為之下。
不但善勝敵者不與。又善用人者為之下。用人而我先有上人之心。自高其智。則有智者。不肯效于我。自多其能。則有能者。不肯進(jìn)于我。是為不善用人也。善用人者。不自有其智。以智下人。則人之智。皆我之智也。不自多其能。以能下人。則人之能皆我之能也。使人人効智。人人進(jìn)能。又何事不可就。何謀不可成。奚用我上人乎。文中言。善用人者為之下。其妙義。蓋如此也。
是謂不爭之德。
此一句。乃是伸明上四句之義。上文所謂不武。不怒不與為之下。皆是不爭之德也。善為士者。不自有其武。是不以武爭也。不爭則涵養(yǎng)必深。善戰(zhàn)者。不以怒加人。是不以怒爭也。不爭則進(jìn)退有法。善勝勝敵者。不輕以與人。是不爭于與也。則韜略必精。善用人者。能先自下。是不以上爭也。不爭則取善必廣。謂之曰德美不爭也。以見無往而不善。無事而不宜也。故總明之曰。是謂不爭之德。
是謂用人之力。
不爭之德。不但具四德之妙義。又云是謂用人之力。看此經(jīng)旨。又深入一步。亦是重明上四句之義。細(xì)想天下之用人者。惟知以尊大自高。不知以虛心自下。所以自高者。不得其人。自大者。不得其力。雖欲求用人。而多不為我用矣。惟不爭之德。不自武。必能用人之武。不自怒。必能用人之怒。不與人。必能使人與我。不上人。必能使人樂効于我。用人之力。則我不勞。而事無不就。用人之力。則人力皆為我力。而用之不窮。文中言是謂用人之力。蓋是此義。
是謂配天。古之極。
不爭之德。不但能用人之力。又進(jìn)而可以配天。古之極。天以無為。生成萬物。雕刻眾形。圣人以無為養(yǎng)萬民。各安性情之正。無為即無爭。天之所以為天。古圣人之全其至極之理。而為古之極者。皆是無爭也。人能造到無爭地位。則我之不爭。與天之無為而成化者何異。與古圣之造其極。而無為為治者何殊。配天配古之極。不爭之德??芍^至尊至貴。天下莫能及矣。修道之人。能會此義。深有味于不爭。豈徒用兵宜然。修之身。用之世。無往而不當(dāng)。以不爭自克。無事而不當(dāng)。以不爭應(yīng)人也。故此章借用兵以示誡??梢娙瞬豢梢暂p露淺躁。自取敗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