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夫子說史
古語有云:亂世出英雄。中華幾千年歷史中,每逢亂世都涌現(xiàn)出無數(shù)為后人稱贊的英雄豪杰,比如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有春秋五霸、有戰(zhàn)國七雄、更有諸子百家。再比如東漢末年,三國鼎立,更是涌現(xiàn)出了一批牛人,而在后來的魏晉南北朝時期,可以說是我國歷史上政權(quán)更替最頻繁的時期,在這期間也涌現(xiàn)了很多的梟雄、豪杰,其中北魏王朝的開國皇帝“拓跋珪”就是佼佼者!
拓跋珪的一生極富傳奇,身為“代國”皇室后裔的他,在16歲時便重建了被前秦所滅的“代國”,從而光復(fù)祖宗基業(yè)。后來他將國號改為“魏”,勵精圖治,不斷開疆拓土,使北魏一躍成為北方最強大的勢力,為統(tǒng)一中原奠定了基礎(chǔ)??梢哉f拓跋珪的功業(yè)很少有人能提及,但是他的謝幕方式同樣堪稱離奇,竟然被親生兒子所殺,那么拓跋珪為何死于逆子之手?這其中有哪些不足為外人道的秘密?今天就看李夫子來跟大家聊一聊。
話說拓跋珪一共有10個兒子,其中有兩位不幸早逝了。在剩下這8個里面,最年長的是齊王“拓跋嗣”,他17歲那年被父親冊立為太子,按理說這是每位皇子都想得到的位置吧。但是當(dāng)太子這事如果是處在拓跋珪統(tǒng)治時的北魏,那可真不知道是喜還是悲了,為什么這么說呢?這就要說到拓跋珪在登基之后創(chuàng)立了一個殘酷的制度——“子貴母死”!相信大家一聽大概就明白這個制度是怎么回事了,要立哪個兒子做太子,那太子的生母就必須被處死,所以當(dāng)時拓跋嗣的母親劉貴人就這么的被皇上賜死了,拓跋嗣當(dāng)然很傷心,他爹拓跋珪卻說“過去,漢武帝準(zhǔn)備立他的兒子劉弗陵為太子,而殺死了他的母親,為的就是不讓婦人以后參與國家大事,導(dǎo)致外戚亂政啊。你理當(dāng)繼承皇統(tǒng),所以我才效法于漢武帝,這都是為你做長久的考慮?!?br>
可當(dāng)兒子的根本不想要這種考慮啊,他日日夜夜地哭。拓跋珪見兒子不成氣,頓時大怒,他覺得自己也是為拓跋氏的江山著想,有什么錯?拓跋嗣見老爹要翻臉,便聽從身邊人的建議,先離開皇宮到外面避避風(fēng)頭。沒想到這一去竟是永別,拓跋嗣出宮后,他爹就將目光放在了次子拓跋紹的身上。要說這個次子啊,《魏書·清河王紹傳》說他“兇狠險悖,不遵教訓(xùn)。好輕游里巷,劫剝行人,斫射犬豕,以為戲樂!”翻譯過來就是說他天性殘忍,也不聽話。平日里就喜歡走街串巷,以打劫剝削路人、砍射豬狗為樂趣。拓跋珪對這個兒子是毫無辦法,雖然少不了打罵,但是都不起什么作用!
在公元409年10月的某一天,拓跋紹的母親“賀夫人”不小心犯了錯,拓跋珪一怒之下將她囚禁在宮中,還下令要殺了她,但是因為天太晚了就沒有處決,這讓賀夫人抓住了時機,趕緊暗中派人,告訴兒子快來救他,救母親的大事當(dāng)然耽誤不得,當(dāng)天晚上拓跋紹就和自己的心腹謀劃營救方案,這時拓跋紹有了個念頭,這個爹本來就對他總是打罵,現(xiàn)在如果進宮救出母親,怕是也沒好果子吃,干脆一不做二不休……
拓跋紹當(dāng)晚帶著部下,趁天黑跳墻入宮,又一路摸到了天安殿,也就是拓跋珪的寢宮,當(dāng)時拓跋珪正在睡夢之中,身邊也沒有幾個人,當(dāng)有人發(fā)現(xiàn)拓跋紹準(zhǔn)備行刺時,嚇得大喊:“陛下快閃,有賊!”拓跋珪這才驚醒,想要防衛(wèi)反擊,一摸弓箭腰刀卻都不在身邊。只見拓跋紹手起刀落,拓跋珪慘叫一聲,倒地而亡,時年39歲……
一代開國之君就這樣慘死在了自己兒子的手中。故事說到這,各位小伙伴可能認為拓跋紹殺父奪位,順理成章當(dāng)上了新任魏君??!別急,別忘了還有個在宮外流浪的太子拓跋嗣,他聽說了這場叛亂后,就帶兵入宮平息了叛亂,皇宮衛(wèi)士抓住了弟弟拓跋紹,押送給他。殺了父親的弟弟,當(dāng)然下場也只有死。于是他下令殺死了拓跋紹母子,隨后順利繼承皇位,成為北魏王朝第2位皇帝,年號“永興”!好在拓跋嗣繼位后頗有作為,使北魏再度步入正軌。
這就是拓跋氏父子三人相愛相殺的故事,只不過這可是真正意義上的殺了,所以做人不要太暴躁,有話好好說嘛,也不至于死在親兒子手中。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