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真正明白物質在空間中運動的實質,就必須去了解物質基元通過空間基元的過程。
這個最本質的過程如果不弄清楚,那么在運動的現(xiàn)象上無論你做多么高深和華麗的文章,到頭來也不過是海市蜃樓而已!
我們知道,物質基元游空子沒有專屬自己的中間體,因此游空子只能與它所經過的空間基元靜空子共用其中間體。于是,當游空子外層的循環(huán)體進入靜空子的中間體時,中間體便立即也成為了游空子的一部分,而游空子則等于即刻增加了一倍的體積。由于中間體與游空子的循環(huán)體不會產生融合,所以當循環(huán)體闖入時就會推動中間體沿推進方向旋轉,并將整套的游空子的循環(huán)體及中心體都卷進去。當游空子被完全卷入時,其又會即刻縮減一半的體積。于是我們發(fā)現(xiàn),物質基元游空子在空間基元靜空子中的推進過程是:先做即刻性的擴張,也就是說游空子的前沿剛一進入靜空子,就立即推動了靜空子的承載體——中間體的旋轉,同時也將中間體作為自己的一部分承載體;而后,游空子靜止下來,但其內部的循環(huán)變化則繼續(xù)進行,那循環(huán)體邊繞著其中心體自轉,邊與中心體一起被中間體卷了進去;當游空子的循環(huán)體及中心體完全被卷入時,游空子則立即脫離原來所在的靜空子并即刻縮減一半的體積;接著,中間體的繼續(xù)旋轉將會把游空子的循環(huán)體及中心體甩向下一個靜空子。由于中間體也是空間基元靜空子的承載體,所以中間體的旋轉也代表著此空間基元的旋轉。于是,如果要問物質基元的循環(huán)體及中心體是如何通過空間基元的,我們可以這樣回答:是空間基元的旋轉將其卷帶著運送過去的。
如果需要總結一下,那我們完全可以說,物質基元通過空間基元的整個過程是:即刻擴張一停頓進行內循環(huán)一即刻收縮一再即刻擴張……如此這般循環(huán)下去。
終于,運動的奧秘可以揭開了:物質在空間中的運動過程原來都是不連續(xù)的。這個過程簡單一點來說便是:即刻推進—停頓繼續(xù)內循環(huán)一再即刻推進。在這個過程中,物質運動的快慢取決于物質基元的內部循環(huán)的快慢,加速度所需的力則是改變物質基元內部循環(huán)快慢所需的力。而所謂的慣性則是物質基元的內循環(huán)。
于是,那些有關物質運動的千古哲學難題—一“芝諾悖論”(有人稱之為“芝諾悖論”),終于可以得到徹底的解決了。
古希臘哲學家芝諾提出了“兩段法”、“阿基里斯追不上龜”、“飛矢不動”等一些著名的疑難,至今還沒有得到過真正清晰明確的回答。這些難題其實正是有關時空基元與物質運動過程的問題。
“兩段法”認為:由于任何兩點之間還有著無限多個點,而物體是不可能走完無限個點的,因此物體無法從任何一點運動到任何的另一點。
可現(xiàn)在我們知道,空間有著最小的極限單元(即存在著空間基元),于是空間是不能夠被無限分割的,任何兩點之間都不會有無限多個點。因此,“兩段法”的前提便是錯誤的,因而“兩段法”純屬謬論。
“阿基里斯追不上龜”這個悖論更是著名。這個問題與物質運動的過程有關,其內容是:阿基里斯雖然行走如飛,但他卻永遠也追不上前面以極慢速度爬行著的烏龜。其理由是:阿基里斯如果要追上烏龜,那么他便要先到達烏龜剛才所在的位置;可是當他到達那個位置時,烏龜則已經離開那個位置前進了一小段距離。于是,如此重復下去,雖然距離越來越近但兩者之間始終卻都還有著距離。所以,芝諾的結論便是“阿基里斯永遠也追不上龜”。
芝諾的這個結論雖然看起來與現(xiàn)實格格不入,可是他的推論卻又是嚴密的。人們如果細細地去思考他所論述的這個問題,便會真的覺得他所說的不無道理。千百年來,人們無法真正清楚地指出這個悖論究竟錯在哪里。
于是,有的人干脆認為:“運動就是存在著的矛盾本身?!笨墒牵绱藢⒉荒芙鉀Q的矛盾歸于矛盾、歸于天生自然,這能說是解決了矛盾嗎?
現(xiàn)在,由于我們知道物質運動的過程是由相互交替的兩個環(huán)節(jié)所構成的(這兩個環(huán)節(jié)是物質的擴張式即刻推進過程與物質停頓自我循環(huán)的過程),也就是說,物質的運動是不連續(xù)的,是一走一停、一走一停地進行著的。于是,對芝諾的這個悖論的破解便顯得非常簡單:由于所有的運動。都是不連續(xù)的,因此當阿基里斯追趕到離烏龜只隔一個空間基元的時候,由于其速度大,故停頓進行自我循環(huán)的時間遠比烏龜要短;其結果是在烏龜還在繼續(xù)停頓做自我循環(huán)的時候,阿基里斯便已追了上去,從而趕上它并超越它。
芝諾還有一個所謂的“飛矢不動”的悖論,內容是說:飛行的箭是靜止不動的,其道理是:箭在飛行的某一個時刻,必定是處在某一個位置上,它不可能同時占有兩個位置;因此,箭在這個時刻應當是靜止的。可是,箭在這個時刻靜止在這個位置上,另一個時刻靜止在別的位置上,于是整個過程就是由這樣一系列的靜止來構成的,所以說飛行的箭是不動的。
至今,人們最有力的反駁首推黑格爾的辯證法,但黑格爾也不過是用一個矛盾來處理另一個矛盾罷了。
他認為,“運動的物體,在某一時刻既在某一位置又不在這個位置”。也就是說,在同一時刻運動物體既在這個地方又不在這個地方,既在這里又同時在那里。這顯然也是矛盾的,所以黑格爾干脆就認為運動本身便是矛盾。
現(xiàn)在由于我們知道,物質的運動是推進與停頓交替進行著的,因此,我們可以清楚地描述出飛行之箭的運動過程。概括地說,飛行之箭是推進與停頓交替進行著的一個過程:推進是箭的所有的成分基元即刻擴張的過程;停頓則是箭的所有成分基元停頓進行自身存在所必需的自我循環(huán)的過程。當然,在這個停頓的過程中,箭后面的成分基元也會分離出本來所結合的空間基元的中間體。總之,那飛行之箭與所有的運動之物一樣,其運動是斷斷續(xù)續(xù)進行著的,“飛矢不動”只不過是很碰巧地說明了箭的運動過程的一個片段而已。
看吧,芝諾的悖論其實是建立在人們對空間、對物質運動的直觀的概念上的。當我們了解了空間的結構,了解了物質運動的實質后,那些悖論的致命之處便暴露無遺了。于是我們可以宣布:“芝諾悖論”這個千古疑難已經大白于天下了。
https://m.k.sohu.com/d/472572175?channelI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