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否每個人都常常感到孤獨,我想是的。
有深愛我的丈夫,滿意的工作,父母手足也都安好,我依然常常感覺孤獨。
我是一個喜歡表達的人,常常嘗試和丈夫談談這份孤獨感。丈夫每每黯然,覺得是他不能使我完全幸福,完全填滿我的心。而我只能告訴他,這份孤獨感與他無關,卻不知再怎樣確切地向他表達這份感受。
昨晚去參加一個中國女孩的婚禮。伴娘是新娘的同窗好友,談起兩人剛來異國他鄉(xiāng)求學時的往事時,這兩個盛裝的女孩竟然扶肩痛哭起來,新娘哭得完全不顧臉上畫了一個上午的妝。全場客人靜坐,不知所措。
我的心輕輕地動了一下,鼻子微微有些酸。隱隱覺得自己明白她們的淚水。那份花樣年華時在異域求生的艱辛和委屈與極有限的物質(zhì)享受,那份清白純凈的學子之心和一份深深的孤獨。這兩個女孩曾在生命中那樣的時刻相互扶持,情同手足,雖無法撫平彼此心靈中的那份孤獨,卻是懂得的。張愛玲曾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而這份對孤獨的懂得,又是怎樣難得?她們的淚水是為生命中的這份慈悲而流的,是幸福的淚水。
也有人的孤獨是蝕骨的,是生命所不能承受的。那是我看電影<<斷背山>>時感受到的孤獨。
兩個年青單純的靈魂,在極度貧乏的生活中,產(chǎn)生了對彼此珍貴得如同沙漠之花一般的愛情。卻因為這份愛不為世俗所接受,不但不能相守,還要把這份炙熱的情感深埋心底,深恐為外人所知。長長的一生,深守這個秘密,生命中唯一的希望,那是一份山一樣的孤獨。
<<斷背山>>雖然被宣傳為同性戀史詩。我感受到的是生命中永恒的孤獨和愛情,如果還有,那是人性的殘忍和不寬容。
影片結束時,我淚流滿面、心痛不已。我是一個感性的人,流淚是因為深感生命的無助與無奈,<<斷背山>>在我心里靜靜地烙下一個孤獨的印跡。
那一天,開車上班的路上,收聽古典音樂頻道96.3。就在轉(zhuǎn)進辦公樓停車場的一霎那,收音機里傳來一串悠遠空靈的帶著斷背山回聲的西班牙古典吉它弦聲,每一聲彈撥都觸痛了我的心。停好車,坐在車里靜靜地聆聽,車里車外是兩個世界。
而我無法向丈夫述說清楚的孤獨呢?也許是連我自己也不明白的。是兒時一首有趣的歌或是一首感動過我的唐詩,再也不會吟唱,即使吟唱,也不會有人共賞;是丈夫永遠不能明白包餃子的麻煩實在是一種溫暖的文化,而不只是不厭其煩;是丈夫好笑地看著我像女巫似的把一包無數(shù)不同的草根樹皮在一只泥罐里熬上幾個小時,然后寬容地告訴我只要我覺得高興就好,至少是一種心理安慰。
如果我這樣來表達我的孤獨,就好像在說我的孤獨來自我嫁了個外國人。而我知道,如果我嫁的是一個中國人,我依然會覺得孤獨。那時,我的表達就會像在說我的孤獨來自我嫁了個不能理解我的男人。
我的孤獨,也許只是那些使生命完美的不完美,使我感知幸福的小小的痛楚與煩惱,使我思考生命的一些起因。
我知道你也孤獨,也許與我的不同。然而,孤獨本身是生命的一個缺口,讓我們偶爾會感動流淚,讓生命之河在我們的心底緩緩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