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環(huán)保意識的提高,亂挖濫伐野生樹木的現(xiàn)象有所減少。盆景工作者和愛好者是環(huán)境美的使者,更應是環(huán)境保護的先行者,絕不會,也絕不能做“殺雞取蛋”之事。因而,自行繁殖盆景樁材是盆景界,尤其是盆景產(chǎn)業(yè)界不能回避的問題。幾年來,筆者用六月雪、榔榆、福建茶的根繁殖盆景樁材,初步取得成效,今特以榆根繁殖為例,將幾件作品介紹如下,以期引起大家的共鳴,一起為環(huán)保做一點好事。
1.榆根的來源
筆者所選用的扦插苗全部來源于榆樹盆景翻盆時剪下的樹根。榆根直徑0.5cm以上就可以成活。根越粗,成活率越高,生長越旺盛,圖1為粗根(直徑約8cra)繁殖的榆樁。
2.榆根的選擇
選擇榆根時,應預見到今后造型的需要,因絕大多數(shù)榆根繁殖的樁材均可“以根代干”。比如,制作瘦高型附石盆景,應選擇有分叉的長直根,便于今后附石式造型(圖2)。構(gòu)思創(chuàng)作盤根錯節(jié)盆景,應選擇粗、長、多分叉的“盤旋根”(圖3);構(gòu)思創(chuàng)作文人樹,應選擇初具雛形的樹根(圖10);構(gòu)思創(chuàng)作雙干或多干式盆景時,可以將2株或多株榆根靠接、綁扎后埋入土中:構(gòu)思創(chuàng)作酒瓶等器皿栽種的異形盆景,則應選擇粗短根(圖4)……種植前用細鐵絲將根纏繞、彎曲成所需形狀。總之,榆根的選擇與今后的造型息息相關。
3.榆根的扦插繁殖
筆者經(jīng)多次實踐證明,在福建閩南地區(qū),榆根扦插繁殖,從大寒到立秋前均能成活。扦插基質(zhì)以園土2份,煤渣(河沙)1份,拌勻過篩。盆底墊放瓦片或碎磚片(以利排水),將較粗基質(zhì)放盆底,較細的放盆面,然后將榆根插入深盆。一般25cm左右的盆面可扦插4—5株(注意不能倒插)。蟠根式和多干式每盆只能栽種一株,將靠接綁扎好的蟠根全部埋入土中,只露出該萌芽部分,將土壓實,澆透水,(第二次澆水應在盆面表土干透時)。每天對露出土面的扦插根噴2—3次水,約15—20天后,榆根頂端(即剪口處)會簇生新芽。待新芽長成1cm一2cm小嫩枝時就可疏枝,僅留1—2枝(所留嫩枝應注意其生長方向)。
4.繁殖苗的養(yǎng)護
疏芽榆根成活后,芽的萌發(fā)力很強,特別是在扦插根的剪口處和枝條的剪口處,均會簇生許多小芽,應選擇性地加以摘除。腋芽及枝條底面的芽,對今后的造型幾乎沒有作用,也應及時摘除。不能任其萌發(fā)生長,以免消耗榆根營養(yǎng)。疏芽是一項長期、持續(xù)性的任務,千萬馬虎不得。芽的刪或留應視生長狀況和造型需要而決定:哪個部位應留芽長枝,哪條枝條應控制生長、哪條枝條應矯正長向,都應做到心中有數(shù)。
疏根榆根萌發(fā)新芽后,土里的幼根萌發(fā)率高,生長速度快。假如一年半載沒有疏根,會影響“造型根”的膨大,以致影響日后的造型,要疏根就應翻盆。實踐證明:用根繁殖的小榆樹生命力極強,一般情況兩個月即可翻盆一次(首次翻盆約三個月),具體視生長狀況而定。翻盆時應控制澆水,待盆土干透時再進行。翻盆后應摘除所有葉子,以減少水分蒸發(fā),促使“潛芽”萌發(fā)。
上盆榆根繁殖的樁材,在深盆中培育一年半后,即可上淺盆養(yǎng)護,上淺盆的主要目的是對枝條和樹冠進行雛形塑造。雛形塑造時應預見到今后的造型需要,以防走彎路。初上淺盆時,應注意:(1)用布巾(最好舊毛巾)覆蓋在暴露根上面以防暴曬而脫水,每日噴1—2次水,以增加盆面根部的濕度,待暴露根逐漸適應土外的生長后,即可拆掉覆蓋物(約需15—30天,可根據(jù)表皮“老化”程度而定)。(2)枝條的長向、彎曲可以用細鐵絲綁扎拉勾加以矯正。樹冠的造型主要應經(jīng)常摘芽,防止“營養(yǎng)梢”狂長,并適時摘葉,促進葉梗下腋芽的萌發(fā),進一步豐厚樹冠。
5.榆樹盆景的快速造型
盆景的造型是盆景作品成敗的關鍵。許多名家花了畢生的精力都在研究盆景的造型,盆景造型技法的研究永無止境。我這里僅就榆根繁殖的盆景如何快速成型講幾點做法。
(1)制作附石盆景快速成型
榆根繁殖的樁材因培育時間短,干徑不夠粗大,這是盆景造型之大忌。但是,只要經(jīng)常翻盆,剪除“造型根”旁的須根,“造型根”的生長速度就會加快。實踐證明,只要培養(yǎng)基質(zhì)疏松、肥沃,一年半時間榆根就能長到1m左右(培育附石式長根最好選用深筒盆,避免根部彎曲、纏繞成團)。這樣的長根最適宜制作瘦高型附石盆景(如圖《黃山松風》)。由此可見,干徑不夠粗大的缺陷,依靠附石得以彌補。筆者制作的《探幽》和《幽谷傳聲》從根扦插繁殖到基本成型,歷時僅為五年左右。圖5、圖6均為上淺盆塑造雛形時樹相;圖7、圖8為再造型時樹相,盡管相隔時間不長,但足以看出干莖的膨大與冠枝的豐滿。
(2)制作異型盆景快速成型這里所指的異型盆景是指非用傳統(tǒng)的盆景盆種植的盆景,諸如酒瓶、茶壺、插花瓶等。因為此類瓶壺本身就是藝術品,可直接參與榆根繁殖樁材的造型,彌補榆根繁殖樁材因培育時間短而帶來的種種不足和缺陷,
快速地達到美學效果。如圖9《懸壺濟世》就樹樁本身而言;“八字腳”是盆景造型之大忌。然而,筆者特選擇一葫蘆型酒瓶,使其“八字腳”緊緊地夾住瓶頸,盡管樹干和酒瓶的色彩不夠協(xié)調(diào),但由于樹和瓶的結(jié)合密切,整體造型顯得既穩(wěn)重又活潑。樹冠的造型呈“游龍回首”狀,從友向右,越過正面,打破酒瓶四平八穩(wěn)的局面。
為了使榆根繁殖的樁材快速成型,筆者制作了一系列異型盆景,其中《花木盆景》2006年第2期《林瑞溫酒瓶盆景》作品大多為榆根繁殖的樁材制作而成。
(3)制作文人樹盆景快速成型
“以根代干”是榆根繁殖的盆景樁材特色之一,但因樁材培育時間不長,嬌小、瘦弱,卻又是它的弱點之一。然而,這一弱點又恰恰是制作文人樹的優(yōu)點,因為它與文人樹的清瘦、高雅、飄逸的特點有所相近。從圖10可以清楚地看出裁剪處的下半部是根插時的“坯模”、提根后“以根代干”部分,上半部的頂冠與大跌枝均是后天培育部分。盡管干莖不夠蒼老,但已初具文人樹的特征。因而,只要在繁殖前注意選擇初具文人樹雛形的榆根,并于培育中注意不斷矯正冠莖,就可以在很短的期間內(nèi)大量獲得文人樹樁材。
筆者在樁材繁殖過程中發(fā)現(xiàn):(1)榆樹根插繁殖比枝插繁殖成活率更高,成型更快。(2)具有根插繁殖力的不止榆樹品種,筆者實踐過的還有六月雪、福建茶,未曾實踐過的可能還會有更多的品種,希望盆景產(chǎn)業(yè)界能做一做根扦插繁殖方面的實驗,以便拓寬盆景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