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以前炒雞可愛呆萌的寶寶,為什么會說話會走路了后突然變得這么熊?
什么事都要按照TA的想法來,一言不合就摔東西、大喊大叫。沒完沒了的使性子、發(fā)脾氣,分分鐘挑戰(zhàn)你的忍耐極限。
訓(xùn)斥又于心不忍,但一味順著小朋友只會讓TA們越來越任性。到底該怎么辦才好?
從2歲開始,小朋友們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拒絕做乖寶寶,不愿意聽從父母的指揮,想要擺脫控制感,TA們迎來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
這個階段的小朋友進入了自我意識敏感期、秩序敏感期和完美敏感期(2-4歲)。TA們強調(diào)自己,劃分領(lǐng)地,喜歡重復(fù)一件事,想要什么事都做到最好,甚至有些吹毛求疵。這是在建立規(guī)則意識和安全感、歸屬感。
所以如果平時都是寶寶自己擠牙膏,而今天你幫TA擠了,TA就會勃然大怒。是不是聽起來難以理解...
小朋友哭喊一般有2個原因:①表達情緒:所有的負面情緒都通過哭喊吵鬧,是這個階段唯一會的交流的方式。②控制你:通過煩你來獲得關(guān)注,來達到自己的目的,認為只要一哭就會有人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下面這些做法不僅沒什么用,還會越來越糟。
1.簡單粗暴的喝止
如果你采用了立刻打斷的粗暴行為,之后小朋友出現(xiàn)溝通問題的時候,就很難做到心平氣和的交流,TA會不自主的模仿你的暴躁。
2.不分是非的滿足需求
這樣只會讓小朋友更加以自我為中心,TA們的學(xué)習(xí)能力很強,只要一次要挾得到了滿足,之后都會重復(fù)這種行為。
1.教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
幫小朋友梳理不開心,讓小朋友認識到自己的情緒,并且慢慢學(xué)會表達情緒。(我剛那么做你感覺不開心是嗎,是因為...嗎)
2.共同商量解決對策
這時就可以講道理了,但解決方法需要你和小朋友共同決定,這樣做可以讓TA感覺到被尊重,也要讓TA學(xué)會尊重,在保持原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滿足小朋友的自由。
3.弱化控制感,選擇代替指揮
言語上盡量不要表現(xiàn)出控制感,可以讓小朋友二選一(“你該上床睡覺了”換成“你想再玩5分鐘還是現(xiàn)在去睡覺呢?”)
如果小朋友不要你給出的選擇,而想要額外的,可你不能接受,那就直接告訴小朋友,TA所提出的不是一項選擇,然后再重復(fù)你給出的選擇,讓小朋友決定。
4.讓其他的家庭成員參與進來
小朋友在面對固定的照顧者(比如媽媽)時更容易出現(xiàn)逆反行為,可以讓家中的其他人更多地參與到陪伴的過程中來,特別是爸爸要多陪伴孩子。
如果缺少爸爸的陪伴,小朋友缺乏規(guī)矩、不能等待、脾氣大的情況,會更容易發(fā)生。而爸爸參與孩子成長的要點,是多帶孩子玩,做個好榜樣。
5.家長要堅守原則
如果對于原則性問題,小朋友不依不饒,那就讓TA哭,不給反饋不當觀眾。另外不要被打斷正在做的事,你可以等TA哭完,再繼續(xù)之前的事,不要讓小朋友覺得可以改變你。
家長的態(tài)度也要統(tǒng)一,不能一件事媽媽說不行,爸爸說行。這是很大的漏洞,也特別容易被小朋友利用。
如果實在不行,就讓TA到隔壁屋子冷靜下來了再交流。這是比較嚴重的懲罰措施,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做。
# 寶寶喊叫摔東西時,你是怎么做的?#
1.參與方式:在該推送的評論里留下你的評論
2.截止日期:2016年7月14日21:00
3.A點贊數(shù)最高的三條評論會獲得我們精心準備的獎品哦~
B中獎名單公布后,中獎的朋友就把你的姓名、電話、收貨地址砸給小編吧。
觀點來源
書籍:羅耀先《捕捉兒童敏感期:實施版——不可錯過的蒙氏早教課》
文章:科學(xué)松鼠會《青春期的孩兒們都叛逆?》;壹心理《如何應(yīng)對熊孩子的哭鬧?》
想要更了解寶寶,還可以看這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