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世紀90年代到本世紀初,正是國民經(jīng)濟發(fā)展時期,農(nóng)村人的生活也不特別富裕。在當時建房,隨著預制板建房的盛行,不少人也去跟風,致使用預制板建房最少在農(nóng)村盛行了3~40年之久。
可是,最近這些年,隨著人們的安全意識越來越強,但是現(xiàn)在農(nóng)村、城市里,對于建房越來越嚴格,很多的預制板房直到現(xiàn)在,拆了難建,不拆擔心安全。這就使得人們對這類房,就看看農(nóng)村的師傅們,是如何想辦法來給預制板加固的!
到現(xiàn)在為止,在農(nóng)村給預制板加固方法就兩種,一種是用磚體(或者混凝土)來給預制板做支撐,另外一種是用鋼材在預制板底部做支撐,其實原理都是差不多,只是用的材料不同而矣。
給預制板底部加固,用磚砌墻是不太現(xiàn)實,因為用的預制板,原本的跨度都不大,又要在樓底下重砌一道墻做支撐,就會將底下一層一分為二,房間的空間直接減半,不能很好的利用空間。一般都會選擇用梁、鋼材懸空操作,更好的利用空間。
施工前對老墻體的檢查:在操作施工前,一定要對房子的墻體進行檢查,看老墻體的地基、墻體有沒有出去沉降和裂縫。如果有,就要在給預制板加固的墻外,用砌磚(加倒水泥柱),用加柱的方式來減輕對墻體的壓力。沒有就可以直接在要加固的部位(一般都是在預制板的中間位置),用沖擊鉆開出要開洞口的模樣來,再用鐵錘敲出所開洞口的大小。
如果說請木工師傅來裝模,就必須要由瓦工師傅們,在預制板的上端,開出幾個澆筑口,否則,只要扎好的鋼筋放在裝好的模中,木工把模封上,梁中的混凝土就沒有辦法注入。
具體操作:先在要開口的位置,用沖擊鉆或者開孔器開出放橫梁或者工字鋼的大小洞口。再請木工師傅和鋼筋師傅們裝模扎鋼筋,瓦工師傅在上面開出四到五個可以灌混凝土的洞口來,將底模裝好抬上扎好的鋼筋,封上邊模,再在樓上的澆筑口里灌入混凝土。
如果說是工字鋼,那就要簡單多了,直接將工字鋼抬上開好的洞口上,用5到7根的木頭(竹子也可以)做支撐,再在墻體所開的洞口,工字鋼底下用磚頭或者混凝土填充實,讓工字鋼更好的在墻體上受到力。減輕預制板所承受的壓力。
在預制板中間做一道橫梁,預制板的長度越短,承重力就會越墻,出現(xiàn)問題的幾率就越低,大大的增強了房子的整體性。
用工字鋼比起用混凝土來,要方便、省錢得多,這些只要瓦工師傅就可以完成,而做混凝梁,還要請木工、鋼筋工,在人工和材料上,造價要高出很多。還有工字鋼的個體小巧輕盈,比起混凝土梁來說,要好看得多。但是在承重上來說,有工字鋼的承重力完全能夠勝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