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詞解釋
1、面合色赤 13、筋惕肉瞤
2、將息 11、旦日夜半
3、白飲 12、面垢
4、下利清谷 14、法醋
5、面色緣緣正赤 15、厥逆
6、四逆輩 16、小便色白
7、周時 17、不更衣
8、苦酒 18、口不仁
9、麻沸湯 19、清血
10、心中懊憹 20、水逆
二、選擇題:
1、可確辨為桂枝湯證的是 ( )
A、惡風(fēng)、發(fā)熱、頭痛、汗出、脈浮、口不渴、胸滿。
B、嗇嗇惡寒、淅淅惡風(fēng)、翕翕發(fā)熱、鼻鳴干嘔。
C、惡寒發(fā)熱、不欲飲食、嘔吐、汗出而喘。
D、發(fā)熱惡風(fēng)、汗出、身痛、口不渴、脈沉遲。
2、桂枝湯方中桂枝與芍藥的用量比例是 ( )
A、桂枝:芍藥為1:1 B、桂枝:芍藥為1:2
C、桂枝:芍藥為2:1 D、視病情靈活掌握
3、用桂枝湯治療衛(wèi)氣不和,時發(fā)熱自汗出的病證,選擇下列哪種用藥方法最恰當(dāng)。 ( )
A、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等物。 B、服已須臾,喝熱粥一升
C、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盡劑。 D、先其時發(fā)汗
4、桂枝加葛根湯中葛根的作用是 ( )
A、解肌祛風(fēng),調(diào)和營衛(wèi) B、升津舒經(jīng),且助解表
C、升津止利,解肌止渴 D、解肌祛風(fēng),解表止利 5、脾虛氣滯腹脹滿者治療首選 ( )
A、理中湯 B、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
C、桂枝加大黃湯 C、桂枝人參湯
第 1 頁 共 9 頁
6、太陽溫病的含義是 ( )
A、外感溫?zé)嶂俺跗鹬C B、太陽病誤用辛溫發(fā)汗的變證
C、春月受風(fēng),其氣已溫的病證 D、里熱熾盛,氣陰兩傷之證 7、葛根湯的藥物組成是 ( )
A、桂枝湯加葛根 B、桂枝湯加麻黃、葛根
C、麻黃湯加桂枝、葛根 D、麻黃湯加葛根
8、太陽中風(fēng)證自汗出的病機(jī)應(yīng)除外下列哪項 ( )
A、衛(wèi)強(qiáng)營弱 B、陽浮陰弱
C、衛(wèi)陽閉遏,營陰郁滯 D、營氣和而外不諧
9、下列哪項不符合苓桂術(shù)甘湯的主證 ( )
A、心下逆滿 B、氣上沖胸
C、起則頭眩 C、發(fā)汗則動經(jīng),身為振振搖 10、五苓散的服法是 ( )
A、搗為散,先食溫服 B、白飲和服
C、清酒調(diào)服 D、溫頓服
11、“晬時”是指 ( )
A、一晝夜 B、一旬
C、一周 D、當(dāng)時
12、“病人身大熱,反欲得近衣者”,辨證屬于 ( )
A、真寒假熱 B、真熱假寒
C、里寒外熱 D、熱極生寒
13、惡寒與發(fā)熱并見,不可能是 ( )
A、桂枝人參湯證 B、五苓散證
C、麻黃附子細(xì)辛湯證 D、四逆湯證
14、桃花湯中赤石脂的用法是 ( )
A、一半入煎,一半吞服 B、另煎,兌入干姜粳米藥汁中
C、吞服藥末 D、與諸藥同煎,無特殊要求 15、心下悸欲按,脈虛數(shù)無力,治療首選 ( )
A、桂枝加桂湯 B、桂甘龍牡湯
C、苓桂甘棗湯 D、桂枝甘草湯
16、下述提綱證和原文不符的是 ( )
A、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qiáng)痛而惡寒。
B、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第 2 頁 共 9 頁
C、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
D、太陰之為病,腹?jié)M而痛,食不下,自利不渴,小便色白,若下之,必胸下結(jié)硬。 17、下列湯證中,除哪項外,均可見“心下痞” ( )
A、五苓散證 B、桂枝人參湯證
C、黃連湯證 D、旋復(fù)代赭湯證
18、桂枝新加湯證“身痛”的病機(jī)是 ( )
A、表陽受傷,筋脈失養(yǎng) B、陰液耗傷,筋脈失養(yǎng)
C、營氣兩傷,筋脈失養(yǎng) D、水濕浸淫,筋脈失養(yǎng) 19、附子瀉心湯的煎服法是 ( )
A、麻沸湯泡“三黃”,煎附子 B、麻沸湯泡附子,煎“三黃”
C、先煎附子,后下“三黃” D、用“去滓重煎”法 20、桂枝人參湯的方藥組成是 ( )
A、桂枝湯加人參 B、理中湯加人參
C、理中湯加桂枝 D、桂枝湯加人參干姜 21、下利黃色稀水,穢臭灼肛,里急后重,口苦咽干,舌苔黃,脈弦數(shù)。宜選( )
A、小承氣湯 B、葛根芩連湯 C、黃芩湯 D、白頭翁湯 22、炙甘草湯證的病機(jī)是 ( )
A、心陽虧虛,水氣凌心 B、心血瘀阻,脈絡(luò)不通
C、心血不足,心失所養(yǎng) D、心陽虧虛,陰血不足 23、太陽蓄水證的主要脈證是 ( )
A、脈浮、微熱、惡寒、消渴、少腹?jié)M、小便不利
B、少腹?jié)M、小便不利、其人如狂
C、神志正常、小便不利、腹濡軟
D、脈浮發(fā)熱、渴欲引水、小便不利
24、陽明病的主脈是 ( )
A、數(shù) B、洪 C、大 D、沉
25、根據(jù)原文,“正陽陽明”是指 ( )
A、脾約 B、胃家實 C、熱結(jié)旁流 D、陽明腑實 26、麻子仁丸證當(dāng)除外下列哪一項 ( )
A、大便結(jié)硬 B、小便頻數(shù) C、腹脹滿痛拒按 D、趺陽脈浮而澀 27、下列除哪項外,均為小柴胡湯的功能 ( )
A、寒溫并用,扶正祛邪 B、疏風(fēng)散熱,和解祛濕
C、疏利三焦,調(diào)達(dá)上下 D、宣通內(nèi)外,和暢氣機(jī)
第 3 頁 共 9 頁
28、少陰寒化證出現(xiàn)口渴,其原因是 ( )
A、津液虧虛 B、水飲內(nèi)停
C、腎陰虧損 D、陽虛不能蒸化津液 29、少陰病,始得之,反發(fā)熱,脈沉者,最適宜的方劑是 ( )
A、麻黃附子細(xì)辛湯 B、麻黃附子甘草湯
C、桂枝麻黃各半湯 C、四逆湯
30、當(dāng)歸四逆湯適宜于 ( )
A、手足逆冷,脈微細(xì)者 B、手足逆冷,脈微欲絕者
C、手足厥冷,脈沉遲者 D、手足厥寒,脈細(xì)欲絕者 31、不屬于寒熱并用的方劑是 ( )
A、烏梅丸 B、黃連阿膠湯
C、半夏瀉心湯 D、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 32、傷寒解后,虛贏少氣,氣逆欲吐,應(yīng)服 ( )
A、黃連阿膠湯 B、豬苓湯
C、竹葉石膏湯 D、梔子甘草豉湯 33、太陽中風(fēng)證發(fā)熱的特點是: ( )
A、或已發(fā)熱,或未發(fā)熱 B、時發(fā)熱自汗出
C、翕翕發(fā)熱 D、熱多寒少
34、少陽病提綱證中,“口苦”的病機(jī)為: ( )
A(膽火內(nèi)郁,郁火上炎 B(胃熱上炎,津不上承
C(里熱猖盛 D(腎水不足,心火上炎
35、陽明三急下證與少陰三急下證的共同病機(jī)是 ( )
A、正虛邪實,陰虛熱盛 B、燥熱內(nèi)結(jié)
C、燥熱亢盛,陰津欲竭 D、胃津虧耗
36、以下諸證除哪項外均是小柴胡湯的主證 ( )
A、胸脅苦滿 B、脅下痞硬
C、往來寒熱 D、心煩喜嘔
37、柴胡桂枝湯的藥物組成是 ( )
A、小柴胡湯加桂枝 B、桂枝湯加柴胡
C、小柴胡湯與桂枝湯各取半量合方 D、大柴胡湯與桂枝湯合方 38、下列哪一癥不是太陰病的主證 ( )
A、腹?jié)M而吐 B、自利
C、時腹自痛 D、胸下結(jié)硬
第 4 頁 共 9 頁
39、下列何證無“面赤” ( )
A、桂枝麻黃各半湯 B、白虎湯
C、四逆湯 D、白通湯
40、《傷寒論》討論的“協(xié)熱利”當(dāng)除外下列哪項 ( )
A、桂枝人參湯證 B、葛根湯證
C、黃芩湯證 D、葛根芩連湯證
41、發(fā)黃之癥不可見于: ( )
A.濕熱證 B(蓄血重證 C(水蓄膀胱證 D(寒濕證 42、黃連阿膠湯證和豬苓湯證不可共有癥狀有: ( )
A(舌苔黃厚 B(發(fā)熱 C(口渴 D(心煩失眠
43、下列方證哪個有肝寒氣逆病機(jī): ( )
A.吳茱萸湯證 B(小建中湯證 C桂枝加人參湯 D(桂枝加芍藥湯
三、填空題:
1、傷寒的涵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傷寒是指 的總稱。
2、傷寒六經(jīng)病證是否發(fā)生傳變。主要取決于三個因素:一是 ,
二是 ,三是 。
3、傷寒六經(jīng)病證的傳變方式主要有 、 、 、
四種形式。
4、太陽傷寒與太陽溫病的主要區(qū)別點在于看病人是否有 的癥狀。二者的治療原則分別是 和 。
5、大青龍湯證的辨證要點是 。
6、表寒實證兼內(nèi)熱煩躁,治療時應(yīng)視病情輕重區(qū)別選方,證輕者選 方,
證重者選 方。
7、陽明發(fā)黃三證是: 證, 證,和 證。
8、“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干嘔,發(fā)熱而咳”應(yīng)該選用 方治療。
9、蓄水證與蓄血證同屬下焦病證,其鑒別要點在于病癥表現(xiàn)有無 。
10、炙甘草湯的煎藥法是用 煎藥。
11、桂枝甘草湯是治療 證的祖方。
12、“發(fā)汗后,腹脹滿者”治療首選 方。
13、陽明病的提綱原文是“陽明之為病, ?!?/p>
14、少陽病提綱原文是“少陽之為病, , , ”。
15、少陰病的提綱原文是:“少陰之為病, ?!?/p>
16、黃連阿膠湯由五味藥組成,即黃連、黃芩、白芍、阿膠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