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嶗山道教傳說
山東嶗山,山峰層疊,樹木叢郁,瀕臨東海,自古傳說是道教煉養(yǎng)勝地。而且古代山路崎嶇,未加修治,傳說有三個廟宇為下清宮、中清宮、上清宮,是神仙居住的拙方,能登上上清宮的人,已達仙境。但上臨危崖,不易攀登。所以都感到可望而不可即。
傳說明朝有一個姓馮的人,武術最好,以保鏢為業(yè),奔走南北,享有盛譽,所到之處,沒有敢和他交手的。平日不攜武器,只手持兩鐵丸,百發(fā)百中,所以人們稱他叫馮鐵丸,名字反而沒有人知道了。
光陰迅速,轉眼七十歲了,他自己想,一生只憑武藝闖蕩江湖,到老來還是沒有歸宿,以后不能再這樣混下去,該找一個安身立命的途徑。因為他住近嶗山,平日耳聞目睹,認為出家做道士是他唯一的出路。于是把鏢局交給徒弟們,自己帶著簡單行李,投奔嶗山下清宮,懇求出家,做為道門弟子。下清宮主持人看他信仰誠懇,意志堅決,就收留了他。每天除上堂聽講外,安排他做一些灑掃服役的工作。
這樣在下清宮經歷了三個年頭,看到下清宮道友們,整日忙著灑掃服役,澆菜種田,都不像有什么道法。談起修行的事來也都平庸無奇,覺到自己還不夠算有收獲。于是問幾個老道長關于中清官、上清宮的事。道友們告訴他,必須修到中成,始能進謁中清宮,在中清宮有了成就,才能登臨上清宮,大成到此才有希望。老道長并且告訴他,我們修煉了十幾年到幾十年,還沒有一個能到中清宮去的。看來是我們的苦修苦煉程度還是不夠的。
馮鐵丸聽了以后,很不同意,他說:“我們不會自己到中清宮去么?”道長們都搖手說:“道路艱險,野獸橫行,毒蛇惡蟒,隨處潛伏,如果冒昧前進,必有性命之憂?!瘪T鐵丸說:“這些我都是不在乎的。”
第二天,馮鐵丸辭別了下清宮眾道友,只身手持兩鐵丸,覓路上行,路上森林茂密,野獸嚎嘯,馮鐵丸毫不畏懼,一一擊退,渴飲山泉,饑餐野果,斷草莽,拔荊榛,過了幾天,終于找到了一座石廟,正室三間,沒有神像,兩石門僅開一縫隙,從隙中窺視,有一道士端身閉目冥坐,靜寂無聲。馮敲門許久,沒有回答,他就跪在門前,潛心默禱。又經過很長時間,道士忽然開目,問馮:“有什么要求”?馮問:“這是什么地方?”回答“中清宮”。馮懇求說:“弟子歷盡艱辛,來到這里,請求仙長慈悲,將石門開開,得使弟子拜聽大道。內里回答說:“你既不能進來
山東嶗山,山峰層疊,樹木叢郁,瀕臨東海,自古傳說是道教煉養(yǎng)勝地。而且古代山路崎嶇,未加修治,傳說有三個廟宇為下清宮、中清宮、上清宮,是神仙居住的拙方,能登上上清宮的人,已達仙境。但上臨危崖,不易攀登。所以都感到可望而不可即。
傳說明朝有一個姓馮的人,武術最好,以保鏢為業(yè),奔走南北,享有盛譽,所到之處,沒有敢和他交手的。平日不攜武器,只手持兩鐵丸,百發(fā)百中,所以人們稱他叫馮鐵丸,名字反而沒有人知道了。
光陰迅速,轉眼七十歲了,他自己想,一生只憑武藝闖蕩江湖,到老來還是沒有歸宿,以后不能再這樣混下去,該找一個安身立命的途徑。因為他住近嶗山,平日耳聞目睹,認為出家做道士是他唯一的出路。于是把鏢局交給徒弟們,自己帶著簡單行李,投奔嶗山下清宮,懇求出家,做為道門弟子。下清宮主持人看他信仰誠懇,意志堅決,就收留了他。每天除上堂聽講外,安排他做一些灑掃服役的工作。
這樣在下清宮經歷了三個年頭,看到下清宮道友們,整日忙著灑掃服役,澆菜種田,都不像有什么道法。談起修行的事來也都平庸無奇,覺到自己還不夠算有收獲。于是問幾個老道長關于中清官、上清宮的事。道友們告訴他,必須修到中成,始能進謁中清宮,在中清宮有了成就,才能登臨上清宮,大成到此才有希望。老道長并且告訴他,我們修煉了十幾年到幾十年,還沒有一個能到中清宮去的。看來是我們的苦修苦煉程度還是不夠的。
馮鐵丸聽了以后,很不同意,他說:“我們不會自己到中清宮去么?”道長們都搖手說:“道路艱險,野獸橫行,毒蛇惡蟒,隨處潛伏,如果冒昧前進,必有性命之憂?!瘪T鐵丸說:“這些我都是不在乎的。”
第二天,馮鐵丸辭別了下清宮眾道友,只身手持兩鐵丸,覓路上行,路上森林茂密,野獸嚎嘯,馮鐵丸毫不畏懼,一一擊退,渴飲山泉,饑餐野果,斷草莽,拔荊榛,過了幾天,終于找到了一座石廟,正室三間,沒有神像,兩石門僅開一縫隙,從隙中窺視,有一道士端身閉目冥坐,靜寂無聲。馮敲門許久,沒有回答,他就跪在門前,潛心默禱。又經過很長時間,道士忽然開目,問馮:“有什么要求”?馮問:“這是什么地方?”回答“中清宮”。馮懇求說:“弟子歷盡艱辛,來到這里,請求仙長慈悲,將石門開開,得使弟子拜聽大道。內里回答說:“你既不能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