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chuàng)
丨首發(fā)于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少年時代讀到的一闕老蘇詞,至今非常喜歡。
捧上一杯好茶,當相似的心境涌現(xiàn)時,能默念這樣的句子: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
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
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這闕詞,老蘇記的是一次郊游。
春游南山,喝了浮著雪沫乳花的小酒,配著春日山野的茼蒿、蓼菜、新筍,還有野草的嫩芽。
雖然郊外簡單野餐,老蘇沒能吃上最愛的二師兄肉。
但是,簡樸的菜蔬,也能吃得舒心。
讓老蘇到最后,不由得感慨出“人間有味是清歡”的千古名言。
再回到喝茶上,品茶,同樣有著清歡在。
正如同,泡茶待客時,茶桌上的禮節(jié)要求那般。
《2》
提到泡茶待客的禮節(jié),茶斟七、八分滿這點,是不少茶友都熟知的。
一次,有位外地的朋友過來喝茶。
席間,話題聊到了這上邊。
茶為什么只斟七分滿?
因為按老一輩傳下來的規(guī)矩,酒滿敬人,茶滿欺人。
茶與酒不同,往往剛剛沏出來的茶,溫度還處于比較高的狀態(tài)。
如果給客人斟茶時,茶斟得太滿,容易溢出來。
并且,會讓客人覺得難堪。
由于茶杯表面太過燙手,造成舉杯喝茶不便。
而酒則不同,大部分的酒水溫度都不高,斟滿不至于出現(xiàn)燙手。
再加上,喝茶與喝酒不同。
喝茶,需要小口慢品,細細品嘗。
而豪情式的喝酒,則沒有這么多的細節(jié)拘泥。
聊到這,那位老友將杯中的茶湯小口喝盡,和善的笑了起來。
“我們那的說法,茶斟七分滿,道理可和你說的不一樣?!?/p>
“給客人倒茶湯,不倒太滿,為的是不把客人當成‘渴死鬼’?!?/p>
……
看來,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
喝茶,意境是雅的。
茶斟七分滿,想來各地的原因說法有所不同。
但大致看來,為的都是展現(xiàn)一番喝茶的清歡意境。
聊到斟茶待客的禮節(jié),說法還真是不少。
今天,就來聊聊,泡茶待客時有哪些細節(jié),是通常都需要留意的?
《3》
在茶室的環(huán)境布置上。
為了讓客人更舒心的喝一杯茶,茶席布置上講究四點,和、敬、清、寂。
和,表示的是和諧的和。
環(huán)境的布置,要能體現(xiàn)和美的韻致。
在喝茶過程中,不論是嗅覺上、觸覺上、視覺上,要達到和與柔。
例如,茶室內可以裝點鮮花綠植,但要注意香氣不能過強,要輕柔的散漫在茶室內。
要不然,太過濃烈的花香或熏香、焚香的氣味,會喧賓奪主,影響嗅聞茶香。
敬,表現(xiàn)的是相互尊重的喝茶氛圍。
作為泡茶待客的主人,需要在茶席布置上,多考慮周全。
等客人落座前,預先做好座次安排。
泡茶之前,將所有的茶具,逐一清洗、擦拭干凈。
又或者,具體到小小的品茗杯,不能出現(xiàn)缺角和破損等情況。
清,即是清潔,整齊的意思。
整個茶室環(huán)境,要做到清凈整潔。
不能出現(xiàn)雜亂,雜味明顯等狀況。
又或者,茶桌一旁,架子上的綠植和長久不用的茶具等,要勤加擦拭,避免沾滿灰塵。
寂,指的是靜寂、靜穩(wěn)等意思。
喝茶的環(huán)境,總體上是靜與雅的。
要避免在茶室抽煙、或大聲通話喧嘩等。
又或者,從完整、舒心、全面品茶的角度出發(fā)。
泡茶喝茶,待客的人數(shù)不宜多,以2-5人為宜。
如果是大部隊那般,小小的茶室內,一下子同時招待十多位客人,會難以顧全。
再加上,人一多,容易影響專注的喝茶氛圍。
從客人的喝茶角度來看,難免會有招待不周的地方。
《4》
在倒茶的禮節(jié)上。
倒茶分湯,是待客禮節(jié)的重頭戲。
往往,在給客人斟茶時,除了茶斟七分滿外,還有著不少的細節(jié)處。
其一,使用公道杯斟茶時,要預先用茶巾蘸一蘸。
按功夫茶式的喝茶方法,將蓋碗里的茶湯倒入公道杯后。
在公道杯的底部,難免會有部分殘留水漬的存在。
在給客人倒茶時,預先用上茶巾將公道杯的底部稍加擦拭,能避免在分湯時,少量的殘茶,順著公道杯的底部,跌落在桌面上,并不雅觀。
特別是在干泡臺式的桌面上,這部分滴灑出來的茶湯,會弄臟茶巾,影響整體的美感。
其二,倒茶時,要按次序斟茶,不能越位。
往往,在給客人斟茶時,次序很有講究。
一道新的茶湯沏出來后,要先給客人斟茶,最后才是給自己的杯中倒茶。
給客人斟茶時,要按從左往右的先后順序,依次往杯中斟茶。
不能出現(xiàn)越位,跳過一、兩位客人,直接給第三者倒茶的情況。
其三,斟茶時,要確??腿吮械牟铚?,數(shù)量一致。
不患寡而患不均,這是自古以來,老祖宗傳下來的智慧。
如果出現(xiàn)A客人杯中的茶湯,滿滿的一杯。
而最后B客人的茶杯里,只斟了不足三分之一的量。
次數(shù)多了,客人心里難免會有芥蒂。
所以,在一道茶湯沏出來時,要做好大概的預估,方便均分。
其四,斟茶時,拿起公道杯的位置,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
位置過高,茶湯倒出的速度快。
落入客人的杯中時,容易激蕩不少的水花,導致桌面弄濕,造成尷尬的場面。
并且,高高在上的給客人斟茶的方式,表現(xiàn)太過傲慢與無力。
然而,倒茶的位置,也不能太低。
不然,公道杯的底部,會碰撞到茶杯,發(fā)出叮鈴咚咚的聲響,好不尷尬。
正確的做法,是將公道杯拿起至茶杯上方,盡量沿著杯壁,往下倒茶。
這樣,一來能避免茶湯灑出,二來可以避免倒茶時水流過急,斟茶動作更為優(yōu)雅美觀。
其五,斟好一杯茶后,在需要給客人奉茶時,要使用杯托。
原則上,喝茶過程中,不宜直接用手觸碰客人的茶杯。
以免在杯口留下指紋和污漬,很不衛(wèi)生。
最好的辦法,是使用專門的杯托(杯墊)等,雙手為客人奉茶,以示敬意。
《5》
在客人關懷的細節(jié)上。
泡茶待客,整個茶事活動過程,都需要多加考慮客人的喝茶心情。
現(xiàn)在,已經到了十二月,天氣比較冷。
倒出來的茶湯,在短時間沒有喝完的情況下,容易變冷。
很多時候,客人一時在聊天過程中,一旁倒好的茶湯,就已經放涼了。
天寒地凍的,再去喝冰涼的茶湯,滋味并不佳。
這時,可以根據(jù)情況,或者向客人示意后,為其換掉一杯冷茶。
在取回客人面前的茶杯時,需要用到茶夾,手部不能直接觸碰客人的品茗杯。
取過茶杯后,稍加燙洗,重新續(xù)上剛沏出來的熱茶湯。
再遞到客人面前,即可。
除了換掉冷茶外,如何客人的茶杯,底部出現(xiàn)不少碎茶末時,同樣需要重新取回茶杯。
將底部的碎茶末,倒進一旁的茶盂內,再重新續(xù)上一杯熱茶。
或者,為了避免讓客人的杯中,出現(xiàn)過多的碎茶末。
在倒出茶湯時,預先需要根據(jù)情況,適量的使用茶濾。
特別是,在泡一款撬得比較碎的茶餅時,適量的使用茶濾,很有必要。
茶室待客時,為了讓客人獲得更好的喝茶感受。
往往,在一泡茶喝到最后,茶味淡了,茶香淡了,滋味落下去后,需要換茶。
重新?lián)Q一款茶,進行沖泡。
若不然,讓客人連喝三、四沖茶味泡淡的茶湯,未免太過怠慢。
而在連續(xù)喝了兩三款茶后,需要視情況,適量的準備一些清淡的茶點,提供些許飽腹感。
若不然,在空腹狀態(tài)下,連續(xù)喝入過量的茶湯,對于部分脾胃虛弱的客人來說,并不好受。
茶點的挑選上,可以準備些清爽的糕點,或者花生、干果、蜜餞等。
避免滋味過辣、過咸,影響喝茶時,對茶湯滋味的把握。
《6》
喝茶品茶,講究起來,是件雅事。
一杯好茶,藏著無限清美。
忙里得閑時,約上一、二位好友喝茶。
靜靜的,慢慢喝著、品著。
不需多言,就十分美好。
喝茶,有著一種清歡的美。
當年,老蘇憑著東欄,望向欄桿外的梨花。
滿城飛絮時,梨花從深青的柳綠間伸了出來。
惆悵東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幾清何?
時光匆匆,能夠靜靜細品一杯好茶的美好時光,實在值得多加珍惜!
想和村姑陳溝通更多關于白茶的故事,歡迎加入“小陳茶事村姑陳的白茶圈”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chuàng)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fā)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