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最火的劇,非《夢華錄》莫屬。一上線就斬獲豆瓣8.8分戰(zhàn)績!
疫情期間壓力大,嗑了甜劇,焦慮緩解不少。這劇不光主角顏值高,同時也把宋代美學(xué)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繁華的東京城,成為了多少人心馳神往的“夢之都”。夜市燈火通明,往來客商絡(luò)繹,茶肆酒館鱗次櫛比,歌舞藝人爭相獻藝……北宋風土人情躍然紙上,活脫脫把《清明上河圖》搬上熒幕!
▲
國際大都市開封,在美食上也開創(chuàng)了多個第一:
它是第一個有夜市的城市:如今的開封鼓樓夜市依然獨領(lǐng)風騷。
它是第一個吃冰飲的城市:街上的冰鎮(zhèn)冷飲隨處可見,還有冰綠豆湯用于防暑解暑。
▲
它還奠定了我們現(xiàn)今的飲食基調(diào):它是第一個改兩餐制為三餐制的城市;這里誕生了中國第一大菜系——豫菜;紅燒肉、火腿、油條、灌湯包是宋代的產(chǎn)物;宋王朝南遷后將飲食習慣帶入江南,杭州飲食至今保留著宋朝的遺風。
▲
孟元老曾用“吟叫百端”形容東京早市上的熱鬧繁華,宋代的早市緊接夜市,4、5點左右,各種賣吃食的小販挑著擔子趕來,蜜糖糕、時新果子、花草、炒栗子以及各類葷素早餐涌現(xiàn)街頭。
01 羊肉湯
羊肉湯是開封人最好的身份證明。開封羊肉湯特別之處,在于湯底原始清醇。沒有過多香料修飾,只用羊肉羊骨羊油在水中燉煮,但也沒什么膻味。
▲
寺門的國強羊肉湯館是得到不少吃家認可的。他家的湯里除了白肉,還可以加丸子、酥肉、原油肉和四味菜。湯很清,直接喝帶點微甜,加點鹽,鮮味更傳神。
魏都路的紗廠羊肉鮮湯館,對于游客來說地點不算友好,但他家勝在羊肉嫩、肉香足、湯也更醇。
▲
特別一點的還有丁角街的王記燒羊肉湯。不同于前兩家,他們家湯里放的是燒羊肉,羊肉是咸的,吃起來很嫩,湯更濃厚,是很醇香的羊湯風味。
四味菜是開封的名小吃,同樣是羊肉湯打底,但內(nèi)容豐富得多。四味指的是燉牛脯、黃花菜、面筋和丸子。不過因為牛脯價格高,現(xiàn)在有不少店會換成酥肉或其他。
做四味菜的店家很多,各有風格。當?shù)厝吮容^推崇東大寺門前的趙家、楊國強和汴京橋的常聚燴菜。
▲
四味菜多是配鍋盔吃,想豐富點就配一籠羊肉湯包或蒸餃。
驢肉湯其實是洛陽小吃,但也在開封遍地開花,并且是我們離開開封后,最想念的味道!
▲
驢肉湯頭很香,但調(diào)味重,喝的時候感覺嘴里會殘留調(diào)料渣,驢肉稍微有點難嚼。
▲
驢肉是切成塊的,吃著香嫩,一定要搭配餅絲,他家餅絲麥香和蔥香味更足,泡在湯里又是另一種風味。
04 羊雙腸
除了羊肉以外,羊雜也被很好地吸收進湯的陣列,比如開封的黑暗擔當“羊雙腸”。
▲
西門鄭家的羊雙腸,還可以加一些很獵奇的部位。比如羊胎盤、羊外腰,甚至羊奶房。羊胎盤的外皮和羊腸口感類似,但肉球的粉狀口感讓人接受無能。
▲
老陳黃燜魚 15元/碗
湯比較清淡,能喝到魚的鮮味,因為香料加成,口味層次更豐富。
▲
加入大量白胡椒,細膩豐盈但不至于辣,質(zhì)地雖濃稠,但一點不粘膩。湯里除了燒好的牛肉還有面筋、粉條和木耳,有濃郁的牛肉香味。
喝胡辣湯可以配根油條,或者灌蛋,雞蛋布袋、油餅、菜角也是常見的胡辣湯CP,樣樣都好吃。
賣胡辣湯的地方一般還會賣豆沫兒。豆沫兒是用小米磨的,加芝麻粉、馓子、五香粉和芝麻醬,看著有點像北方面茶。但口感不會厚重,香味很醇,有小米香。
宋人愛吃是出了名的,宋朝也是中國烹飪歷史上的一道分水嶺。
愛吃的傳統(tǒng)延續(xù)到今天,就成就了各有靈魂的開封菜!比如狂放不羈、風情詭異的鯉魚焙面,雖然很多開封人都沒吃過,但它被慈禧太后和光緒帝捧為“古都第一佳肴”。
▲
除了日?!跋挛绮琛?、“下館子”,宋人對小吃也有狂熱的愛。夏日街頭有各色冰飲,冬天“盤兔、旋灸豬皮肉、野鴨肉、滴酥水晶鲙、煎夾子、豬臟”就熱鬧起來。
糕炸到酥脆,咬開嫩嫩,還有清甜的玫瑰糖漿。江米糕有點像炸年糕的感覺,還能嚼到米香。
開封街頭很多賣酥火燒的,但小巷里的華子酥火燒最值得吃。餡料只有一種,大肉大蔥餡兒,分原味和辣味。
最特別的是,他們的燒餅還可以夾菜,馓子、茶葉蛋、鍋巴、咸菜、豆干通通都可以,貪心的還可以來個大全套。
除了東大寺,文殊寺也有不少小吃。寺門口鄭記燙面角可以說是開封最好吃的羊肉蒸餃。皮子是燙面的,很韌,餡肉也很香,一點不膻。
店里不忙的話,還可以吃到這種帶著脆底,像孔雀開屏一樣的鍋貼。
寺門那邊有一長溜熟食店,開封有名的桶子雞、醬牛肉都在這里,路過可以買來嘗嘗,打打牙祭~
他家的麻辣花生很受歡迎,花生個頭很大,酥脆,辣中帶花生的香味。物美價廉,五塊錢就能買一大袋,下酒極好。豪氣的本地人都是大包采購的。
▲
《夢華錄》中,趙盼兒三姐妹初次到達東京城,便被夜市繁華迷了眼。城內(nèi)燈火通明,往來胡商、雜耍藝人、沿街商販,熙熙攘攘,好不熱鬧!
▲
如今看鼓樓燈光,聽小販吆喝,還會有種夢回大宋的穿越感。
鼓樓、書店街、西司、大慶路4大夜市,承載著開封人的舌尖縱欲和深夜狂歡,穿越千年,繁華依舊。
▲
不少游客會選擇來鼓樓夜市打卡,雖然也被詬病成游客街,但不妨走馬觀花,尋尋熱鬧,吃個砂鍋、喝碗杏茶、捧一份焦香醬濃的炒涼粉。
羊肉炕饃是名副其實的夜市寵兒,烙餅里夾上五香燒羊肉、蒜苗和白菜,用羊油炕到酥脆。調(diào)味比較克制,主要突出羊油的香味。
炒涼粉攤頭總是排著長隊,滑嫩的紅薯涼粉,半燜半炒,醬香濃郁,口感爛糊筋道,還帶一點焦皮。傳統(tǒng)的應(yīng)該用西瓜豆醬,但夜市里多是用豆瓣醬炒的。
開封杏茶是用藕粉和杏仁粉沖調(diào),加上黑白芝麻、葡萄干、瓜子、杏仁片等配料,天熱了還有涼杏茶。
開封的杞縣砂鍋很有名,特別的是雞蛋砂鍋,像蛋羹一樣,還有湯的鮮味。
封面來源:夢華錄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