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年如期來了。在歡度歡樂、祥和的春節(jié)的時候,我們在聚會吃飯喝酒的同時,也有足夠的時間靜下心來,去盤點研學旅行這兩年來的發(fā)展脈絡,去預測未來研學旅行可能的發(fā)展趨勢。
今天起,我們推出魏巴德老師撰寫的關于研學旅行思考的系列文章,這些只是魏老師個人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夠拋磚引玉,歡迎行業(yè)大咖都來記錄自己的思考,也歡迎寫下爭鳴文章。如能引起業(yè)內的思考和討論,則是研學行業(yè)的一件幸事。
“得營地者得天下”,這是2017年11月,教育部《基礎教育》原執(zhí)行主編賀斌老師在“全國研學旅行指導培訓班”第一次講課時說的一句話。當時,我并沒有完全理解賀老師的意思,直到去年下半年,我才理解這句話背后真正的內涵。
營地教育和研學旅行,嚴格來說是兩碼事。營地是研學旅行的重要目的地和通常的營地活動載體;研學旅行的課程,有時也只是營地教育的一部分。但營地教育具有如下幾點突出優(yōu)勢,也許會成為研學旅行越來越重要的目的地。
(1)研學旅行課程可以在營地(基地)中實現(xiàn)
營地教育和教育部出臺政策不斷推進的研學旅行有很多契合點。比如說,研學旅行可以在綜合實踐基地進行,實際上也就是在營地進行。在教育目的上,營地教育與研學旅行高度一致,它們都是通過研學旅行、游學、冬、夏令營、參加露營等方式,讓孩子得到更多接近自然的機會,增加更多動手、協(xié)調、團隊協(xié)作能力。
(2)營地(基地)更加安全
營地教育依托于營地、課程運營兩方面,教學安全問題能夠得到很好的解決。與社會上的旅游景區(qū)和其它研學旅行目的地相比,營地教育有更多適合孩子的項目,封閉式住宿也更加安全。
(3)營地課程更加靈活
營地教育的另外一個優(yōu)勢是靈活性強,可以根據(jù)研學旅行的要求,對課程進行有機地增減,滿足研學旅行的需要,時間也能靈活地進行調動。
(4)國家推進研學營地發(fā)展
2017年教育部正式公示“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項目評議結果”,擬命名204個單位為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14個單位為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營地”。這就為研學的營地發(fā)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5)機構紛紛進軍營地教育
近年來,萬科已經(jīng)開始布局營地教育。據(jù)萬科透露,今年萬科要在11個城市開150個社區(qū)營地,在9個城市開12個城市營地和12個戶外營地,營地的接待人數(shù)預計將超過20萬人次,或成為國內該項業(yè)務的領跑者。中青旅則圍繞“研學旅行、營地教育、游學修學”的大教育領域需求,為各年齡段孩子打造個性化的游學產品。親子貓是一家小公司,不過從2017年5月開始布局國內首家沙漠研學營地之后,也陸續(xù)推出了無人機研學基地,2019年也會推出機器人研學基地等。
由于研學旅行最大的風險仍然來自于旅行過程中的吃、住、行等安全問題,而營地(基地)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甚至避免潛在的一些不可預測的安全風險,營地教育未來無疑越來越受到重視。盡管研學旅行和營地教育,沒有實質性的包含和被包含的關系,但是未來教委、學校和家長單單從安全角度考慮,也許會更多選擇營地作為研學旅行的目的地。盡管營地教育課程不可能代替研學旅行課程,但是其市場份額無疑會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