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10則民本思想名句!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1. 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墩撜Z·顏淵篇第十二》。
自古以來人總是要死的,但如果人民對政府不信任,國家政權是立不住的。
2. 眾怒難犯,專欲難成?!蹲髠鳌は骞辍?/p>
眾人的憤怒是不可以觸犯的,專權的欲望是很難取得成功的。此話反映了子產(chǎn)鮮明的民本思想。子產(chǎn)認為,如果觸犯了眾人的憤怒,政權就無法維持穩(wěn)定,若想專權獨裁,實在是難以實現(xiàn)。
3. 制國有常,利民為本?!鳚h司馬遷《史記·趙世家》
講述的是只有以民為本才是最為根本的治國方略?!爸茋奔粗卫韲业囊馑迹俺!眲t是不變的原則。這句話的大意是,治理國家有著一定的原則,即以有利于人民為根本。
4. 雨順風調(diào)百谷登,民不饑寒為上瑞。_宋·蘇軾《荔支嘆》。
登,豐收。瑞,祥瑞、吉祥。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老百姓不饑不寒,這就是最大的祥瑞。此言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就是最大的成就,也是上天垂示給統(tǒng)治者最大的祥瑞。這句話表現(xiàn)了強烈的民本主義思想。
5. 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道德經(jīng)》第四十九章
其中,“?!笔枪潭ú蛔兊囊馑?。這句話的意思是,即便是圣人也沒有固定不變的想法,他們總是以百姓的意志為轉移。這是老子規(guī)勸君王的話,意在告誡統(tǒng)治者一切決議,均應從民意出發(fā)。
6. 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曠也。——《孟子·離婁上》
說明了百姓對仁政的迫切向往之情。所謂“走曠”即在曠野上奔跑的意思。百姓對仁政的向往,就像是水總是往下流、野獸喜歡在曠野上奔跑一樣。
7.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睹献印けM心下》
這是孟子提出的一個重要思想,即民貴君輕,并闡明了國家的一切政治權力與政治制度,都是人民賦予的,人民應當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與權力?!吧琊ⅰ敝傅木褪菄遥熬敝傅木褪菄?。這句話的意思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接著是國家的利益,最后才是君王的利益。
8. 失民心而立功名者,未之曾有也?!秴问洗呵铩ろ樏瘛?/p>
能夠在失去民眾擁護的情況下而建立功名的人,這在以前從來就沒有出現(xiàn)過。此語講述的是民心向背對國家發(fā)展的重要性。也就是說,任何人要想建功立業(yè),沒有大眾的支持是不可能成功的。
9. 君必自附其民,而后民附之;君必自離其民,而后民離之?!鞔f元臣《叔苴子外篇》。
身為君王一定是先親近人民百姓,然后人民百姓才能夠歸附于他。君王一定是先背叛了人民百姓,人民然后再回背叛他。
10. 人主有能以民為務者,則天下歸之矣?!秴问洗呵铩垲悺?/p>
這句話講述的是君王施行仁政對民心的歸附有著極為明顯的效果。人主,指一國之主,即帝王;務則是事務的意思。這句話是說,身為君王者,若是能夠?qū)傩盏氖虑楫斪鲋饕聞杖ヌ幚?,那么整個天下就都會去歸附于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