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莊家
中國證券市場的莊家和股市同時誕生,同時發(fā)展壯大,同興衰,共進退。莊家從1990年3月份隨著深圳股票的熱潮開始從街頭步入大雅之堂。1990年6月,在深圳股票熱潮愈演愈烈之際,上海的市場還是靜悄悄的,絲毫感覺不到南方的那種誘人的財富效用,從而導致深圳的一群眼光獨到的大戶聯(lián)手攜巨資奔襲上海股市。自此,莊家正式登上了中國股市這個歷史的舞臺,成為影響股市的一股舉足輕重的重要力量之一。
一、莊家的定義
辭典中未給股市中的莊家一個明確的定義,筆者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對“莊家”作以下定義:莊家是指控制證券市場流通籌碼或控制某個股票流通籌碼,且有能力操縱股價運行的個人或機構。莊家需具備兩個條件:
第一是有能力控制一段時間內的股價走勢;
第二是有意識地進行與目的相反方向的操作。
即要買入時,還得不時地賣出以穩(wěn)定股價;要賣出時,還要買入以拉高股價。
莊家控制股價,制造股價高低,從而達到獲利目的的過程就是莊家行為。莊家行為會對股價的運行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和莊家對應的另一部分投資者通常叫作散戶。股市是個博弈市場,任何投資者進入股市的目的都是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利益,莊家和散戶也不例外。但不同的是,莊家的各項條件都比較優(yōu)越,比如,輿論、信息優(yōu)勢:莊家在進駐一只股票之前,會不惜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對該股所處的領域進行系統(tǒng)的了解,包括政策信息、經(jīng)濟動態(tài),對相關的上市公司更是了如指掌;資金和技術優(yōu)勢:莊家資金實力雄厚,自己有一批進行股市分析、決策的技術團體,因此,對于莊家來說,他們更容易達到自己的目的。而作為市場的弱勢群體散戶,只有更深層次地了解莊家、熟悉莊家行為的運作手法、把握莊家的進出脈搏,才能更好地在股市中立于不敗之地,在與莊共舞中做到游刃有余。
(一)莊家與大戶的區(qū)別
莊家是那些能主導股市、帶領行情以賺取大錢的投資者。而大戶是指進出股票和金額龐大的投資人,是相對于股市中小投資人而言,一般由各證券營業(yè)部自行規(guī)定,配有專門的電腦等交易工具及設施,享有較為便捷的服務。莊家與大戶的區(qū)別就在于莊家定義的第二個條件,即有意識地進行與目的相反方向的操作。即要買入時,還得不時地賣出以穩(wěn)定股價;要賣出時,還要買入以拉高股價。而大戶資金的進出有可能影響股價,但一般并不有意識地控制股價。而莊家則不同,莊家若不對股價進行控制,則充其量不過是一個超級散戶而已,龐大的資金隨價而流,風險自不待言。
舉個例子,老股民可能聽說過,一批潮州暴發(fā)戶,以為在股市里有錢就能做莊,于是在這里發(fā)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結果被市場“消滅”了。
可以看出,大戶與散戶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無豐富實戰(zhàn)經(jīng)驗和專業(yè)知識的大戶其資本有可能一步步縮水,最終淪為“散戶”;而小資金的散戶如果掌握了合理、高效的投資方法,極有可能資本成倍放大,最終會脫離“散戶”這一弱勢群體,可與莊家抗衡。當然,擁有資金量大的人要么自身是高手,要么委托理財,用借腦的辦法,同樣可以避免與弱勢群體為伍,不會淪為莊家爪下的羔羊。
(二)莊家與機構的區(qū)別
這兩者也經(jīng)常被一些文章搞混淆,其實兩者差異很大。機構投資者從廣義上講是指用自有資金或者從分散的公眾手中所籌集的資金專門進行有價證券投資活動的法人機構,主要包括證券公司、基金、保險資金、企業(yè)年金、符合資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等。除了機構投資者,私募和游資都是莊家組成形式中的一部分,短線莊家有可能在一個月內快速完成一波行情的炒作,只要這股力量控制某個股票流通籌碼,并且在這段時間內操縱股價運行,我們就應定義其為“莊家”(關于莊家的詳細分類,后文將有詳細的闡述)。
莊家與機構的一個重要區(qū)別在于“莊家”特指行為不規(guī)范、隱蔽性很強的“市場操縱者”?!扒f家”的投資理念、投資方法具有信息優(yōu)勢(甚至信息欺詐)、資金優(yōu)勢、“老鼠倉”橫行、與監(jiān)管“博弈”等特征。而機構投資者一旦控制證券市場流通籌碼,或控制某個股票流通籌碼時,也就成為了我們所說的“莊家”,可見,機構投資者也有可能成為莊家的組成之一。
(三)莊家與主力的區(qū)別
在很多文章中,莊家和主力也被畫上了等號,這種觀點也并不嚴謹。筆者認為,主力是市場的主導力量,有時候這股力量可能就是莊家的力量,有時候是包括莊家和散戶共同的合力,有時甚至就是散戶的力量;而莊家是能夠影響股價、控制股價的投資者,且有意識地進行與目的相反方向的操作。莊家可以操控一只股票的價格,而主力只能短期影響股價的波動,每只股票都存在主力,但是不一定都存在莊家。
以上是筆者對“莊家”與“主力”的嚴格意義上的區(qū)分,這里僅僅是提出來作個探討?,F(xiàn)在很多的文章并沒有對莊家與主力進行區(qū)別,他們所說的“主力”就是指莊家,讀者不必深究,按照自己的習慣把“莊家”與“主力”畫上等號也未嘗不可。對此類定義進行過分的深摳就成了酸味十足的學術研究了,沒有意義。
二、各類莊家及應對策略
博弈的資本
世界上的任何一個資金市場,都脫離不了資金間的博弈。莊家與散戶之間的博弈,這是一場驚險的游戲,也是永遠的智慧較量。股民以戰(zhàn)勝莊家自豪,而莊家則把騙散戶當成自己的最終目標。正是他們之間日日精彩的“博弈”,才構成了證券市場上永不停息的話題。
不可否認,在這場博弈之中,莊家往往都是最終的勝利者,這是因為莊家與散戶相比,在資金、信息、資源和渠道方面存在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在博弈戰(zhàn)中擁有制勝的資本。本節(jié)試圖探討莊家與散戶博弈戰(zhàn)中雙方各自的資本與軟肋。
認識莊家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zhàn)百勝,也就是說,如果想要在股市中有所作為,就一定要先了解莊家的優(yōu)勢與劣勢,知道自己與莊家的差距到底在什么地方。這樣才能使我們在實戰(zhàn)操作中,避其鋒芒,展己長處,從而最終取得勝利。
(一)莊家博弈的資本
1. 資本之一:莊家的資金
相對于中小散戶,莊家無疑是坐擁巨資。巨資是莊家博弈戰(zhàn)中獲取勝利的重要資本之一!由于證券市場的發(fā)展,莊家擁有的資金也在不斷增加,當年深圳市政府護盤,主攻龍頭深發(fā)展,共動用資金不過2億元,而現(xiàn)在一個個人超級大戶就能拿出這么多資金來!近年來,機構資金得到快速壯大:一大批證券投資基金募集成立,一批老基金加速改造,通過擴募、合并等方式,達到了較大的規(guī)模;一批券商通過增資擴股或合并的方式,壯大了資金實力;還有一批民間投資機構、個人大戶在迅速崛起、壯大等。這一切都表明,莊家機構的資金優(yōu)勢得到了進一步增強。莊家都擁有巨額資金,數(shù)億至幾十億或者更多,巨額資金是莊家獨有的主要優(yōu)勢。莊家的資金優(yōu)勢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莊家憑借其資金實力呼風喚雨,視股價、K線如作品,隨意發(fā)揮。由于他們持有相當大的資金,可以盡可能地持有大部分流通籌碼,進而可以隨心所欲地對逐步形成股票的趨勢和價格進行控制。當然,資金可以是自有資金,也可以是通過拆借而來的資金,資金來源對主力坐莊的期限長短有一定影響。龐大的資金量使莊家顯得財大氣粗,他們通過高拋低吸、逢低建倉、逢高出貨的操作策略及科學的投資組合,可以有效地規(guī)避風險,獲得最大的收益。
由于莊家擁有最大的籌碼,盤中的一舉一動非常清楚。如買一買二買三中的托單和賣一賣二賣三中的拋單,多少是莊家自己的,多少是散戶的,莊家一目了然。股價上升到了什么價位會遇到強大的拋壓,下跌到什么價位會出現(xiàn)強大的反彈,只有莊家清楚。散戶僅憑公開的技術分析去研判(不少屬于想當然),往往落入莊家設下的陷阱。莊家在操盤中股價未到高點,而莊家已開始撤退,未到低點偏偏轉身而上,常常打擦邊球,使散戶追撤不及。
另一方面,莊家能憑借自身的巨資,清清楚楚地計算出散戶的持倉量。將流通盤總數(shù)減去莊家持倉量,便是散戶陣營的持倉量了。作為單個的散戶,卻沒有誰能準確知道莊家的持倉量是多少,因為散戶與散戶之間無法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信息傳遞。在這場莊家與散戶對壘的戰(zhàn)爭中,莊家在暗處,既知己又知彼(散戶);散戶在明處,雖知己卻無法知彼(莊家)。在這種不平等的格局中,即使“戰(zhàn)爭”尚未展開,勝券早已偏向莊家一邊了。
2. 資本之二:人力資源
莊家一般都有高素質的操盤手級別的團隊通力協(xié)作,有專家或專業(yè)技術人員為其服務,人力資源優(yōu)勢比較突出,使其具有研發(fā)力量雄厚的巨大優(yōu)勢。莊家的人力資源優(yōu)勢是莊家博弈戰(zhàn)中的資本之二。
莊家坐莊之前,首先會做好人力資源方面的準備工作,優(yōu)秀的操盤手、政策研究員、行業(yè)分析師以及高級公關人才等,都是莊家坐莊時重點招攬的對象。對于大型投資資金和券商而言,他們天然具備人才優(yōu)勢。在坐莊前的調研階段,有專門調研人員對市場進行調查研究,這些人不但專業(yè)水平高,其綜合分析能力也十分強,根據(jù)對市場的調查分析,能提出正確的意見和建議給老板。在具體操盤過程中,莊家有高水平的操盤手進行操作。操盤手的個人文化水平一般在本科以上,大多數(shù)屬于綜合類人才。他們精通基礎分析和技術分析技巧,具備操縱股價的技巧和經(jīng)驗,能夠準確預測大盤的近期走勢,并能夠根據(jù)市場的變化及時調整操作思路,基本可以保證在低位吸貨,在高位出貨,為老板創(chuàng)造最大利潤。
3. 資本之三:信息
莊家的信息優(yōu)勢是莊家博弈戰(zhàn)中的資本之三。莊家多有暢通的信息渠道,信息渠道包括獲取信息的渠道和傳播信息的渠道。對莊家有價值的信息,也就是能夠影響股市價格的信息,如國家經(jīng)濟、政治、社會的重大事件,法律法規(guī)的出臺,重大的政策調整,尤其是國家金融政策的重要事項,上市公司的業(yè)績信息等。
莊家收集信息多、快、準:從地域上看有國際的和國內的、從結構上看有宏觀的和微觀的、從性質上看有政治的和財經(jīng)的……總之,凡對坐莊有影響的信息都在收集之列。由于信息量大,而且有些內容要求具備較強的專業(yè)知識和良好的分析能力才能正確使用,有些內容需要廣泛的社會關系才能獲得,有些內容需要強大的資金實力支持才能去炮制,而散戶不具備這些條件,這就是莊家的信息優(yōu)勢。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1)獲取消息。坐莊資金通常有足夠的專業(yè)信息搜索和研究人員進行市場調研,目標上市公司的有關信息通常也是坐莊機構或者大股東首先獲得,這幾乎很難通過市場規(guī)范加以改變。
(2)制造信息。坐莊資金對于目標公司的炒作方式正在不斷變化,由過去單純的在市場上收集、拉高、派發(fā)演變?yōu)閰⑴c公司管理,甚至給上市公司當推銷員,制造信息改變上市公司的市場評價,達到成功炒作的目的。
(3)控制信息。例如,通過串通股評人士制造市場炒作氣氛,通過對倒放量,控制價格,改變技術圖形。這些手段都可以被莊家用來制造多頭或空頭信息,使中小投資者出現(xiàn)判斷失誤,達到收集和派發(fā)籌碼的目的。
神秘的巨資來源
在莊家操縱股票的整個過程中,還有一個關鍵點是許多投資者所關注的,那就是莊家坐莊的巨資從何而來?
一、不同形態(tài)莊家的資金來源
證券市場上的運作資金,主要來源于國內居民儲蓄資金轉化、民營企業(yè)剩余資金、國有企業(yè)的資金、各類證券投資基金的資金、券商的資金和銀行的借貸資金,以及某些通過某種渠道流入的國外游資等。莊家需要操縱某只股票,其坐莊過程中所需要的資金流量是巨大的,這些巨額資金是控盤主力莊家得以生存的生命線,也是唯一決定控盤主力莊家最終獲利與虧損的強力支柱。這些巨資的來源,除了他們自身所擁有的那一部分能夠自主調控的資金之外,其他最主要來源就要根據(jù)其自身的莊家形態(tài)來決定了,但一般都不外乎如下幾種渠道:①要求券商配合融資坐莊;②用股票向銀行抵押貸款坐莊;③幾大市場操作機構聯(lián)手共同坐莊;④券商挪用用戶保證金坐莊;⑤上市公司上市時坐自己股票的莊。
莊家資金來源的構成情況,決定了莊家手頭的資金多數(shù)屬于拆借、信貸等短期資金,而長期資金則相對缺乏,這就使得股市的短期化行為較為突出。資金是做莊的先決條件,是莊家的生命線,如果沒有資金,則其他一切都無從談起。因此,除了正常渠道的資金以外,莊家的資金往往還另有來源。違規(guī)資金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問題。有的金融機構通過高息拆借、轉存、委托經(jīng)營、非法集資等形形色色的手法,違反規(guī)定將資金進入股市,為莊家在股市興風作浪提供了條件。早些年證券公司給莊家大戶透支炒作提供方便,對股市的過度投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近年來隨著證券市場的逐步規(guī)范,投資主體的多元化日漸顯現(xiàn)。
2009年,央行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在保持物價穩(wěn)定的同時,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增加信貸投放總量,促進經(jīng)濟增長。僅2009年上半年半年時間,各大銀行的信貸額度就達到數(shù)萬億之多,而部分機構將巨額的信貸資金違規(guī)挪入股市,這部分資金在短期時間內形成了新的坐莊資金?!吨楹L貐^(qū)報》2009年8月6日的一篇文章《20%的信貸資金流入股市》就以社科院的報告為依據(jù)計算,2009年1~6月,有大約1.47萬億元的信貸資金流入股市。
二、莊家的融資
莊家在坐莊過程中,由于現(xiàn)實中眾所周知的原因,控盤主力莊家自身所具有的資金總量,畢竟還是有一定程度上的限度。坐莊資金隨著莊家策劃的所有操作逐步地鋪開、深入,也就會相對地日漸收緊。為了促使他們自己的資金收益率能夠進一步實現(xiàn)最優(yōu)化、最大化,巨大的資金需求量也常常使得莊家會有某種臨時階段性的資金緊張。這樣一來,融資自然也就成為他們的家常便飯,融資渠道的暢通與否也就成了決定控盤主力莊家成敗的關鍵性因素。
事實上,對大多數(shù)的投資者來說,莊家們的融資方式并不是一個秘密,不少企業(yè)或是資金量在50萬元以上的投資者或許都曾參與過莊家的融資。莊家的資金有一部分是自籌的,但大多數(shù)是通過企業(yè)或是個人間接從銀行貸款獲取。這種融資的模式大體如下:
如果有企業(yè)以投資某個項目為由,向某銀行借出1億元人民幣,那么莊家為得到這1億元的資金,在企業(yè)同意的情況下,由莊家向該企業(yè)在某證券營業(yè)部開立的資金戶頭里打入資金總額的20%,即2 000萬元人民幣,那么企業(yè)在證券公司的資金賬戶里便有了1.2億元人民幣。根據(jù)雙方約定,莊家便可以對這1.2億元資金進行操控。由此,莊家順利地將市值2 000萬元的股票放大成了1.2億元。
在雙方的合作中,莊家與提供資金的企業(yè)、個人或是機構都會約定,一旦股價下跌至其購入面值的10%,可以進行平倉。而券商在其中扮演的是中間人角色,并承擔著監(jiān)督的職能。
向莊家提供資金的企業(yè)或是個人可以得到大致如下的回報:保底收益10%,如果還有更高利潤,則按一定的比例再分成,在10%~20%的企業(yè)與莊家之間按6∶4的比例分成,20%~30%按5∶5,高于30%按4∶6分成,具體的情況根據(jù)莊家對資金需求的不同,會有不同的收益比例。
從表面上看,企業(yè)或是個人是不可能吃虧的,但事實不是如此。在股市沒有大跌時,許多人都不會意識到這種模式的資金鏈具有很大的風險。2007年股市下跌后,大量出現(xiàn)跌停,莊家無法出貨。在這種情況下,到了接近莊家融資時的股票價位,大多數(shù)人都執(zhí)行了平倉的命令。隨著股市的下跌,賣盤不僅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多,最后產(chǎn)生了非理性的暴跌,這也是那些莊股會有十幾個、甚至是二十幾個跌停產(chǎn)生的原因。如圖1-1,S ST華新(000010)在2007年年底至2008年年底的熊市中,多次出現(xiàn)連續(xù)非理性跌停的局面。
莊家的資金還有部分來自其各分倉所在的證券營業(yè)部。為吸引莊家到營業(yè)部進行
圖1-1
交易,營業(yè)部作為交換條件提供配套資金。另外還有就是幫助鎖倉的資金。這部分的資金一般掌握在投資者手中,莊家與其協(xié)議在某個規(guī)定的時間不出售股票,到最后出售后按其買入股票時的市值多還少補,然后由莊家再行支付20%或是更高的回報。
在這種融資模式的運作下,一個莊家可以從少量的自有資金開始,通過控有一只股票的流通股,在無法出貨的情況下,利用對敲將其市值幾倍或是十幾倍地拉升,然后再以該市值的股票向銀行抵押,進行另一次的資金放大,然后用獲得的資金去償還前期融來的資金,并對其他只的股票再進行控盤,后進行雷同的運作,最終形成了如“中科系”這樣由同一莊家控制的資金鏈式莊股系列。
這種資金鏈的連接是非常脆弱的,環(huán)節(jié)中涉及了太多的資金提供方,一旦有一個大筆的資金試圖退出,那么在股市下跌的情況下,就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引起連鎖反應,并最終引起整個股市非理性的暴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