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門之內好修行 吳 昊 | ||
![]() | ||
![]() “稀見”一書中,屬于清朝順、康年間,各都撫、司、道、府、州、縣頒發(fā)的喻示,就有71件之多,本文作題的“公門之內好修行”,就是從當時登、萊、青道臺大人的《戒衙役喻》中抄來的。 這份資料保存在英國圖書館東方部。過去,外國人拿走這些資料,并長期保存,看重的是資料的內容,而資料的時間、地點以及有關人員的姓名反而被刪掉了。這份《戒衙役喻》就只有內容,非但沒有時間,甚至連這位登、萊、青道臺大人的姓名也沒有。不過這位道臺的“戒喻”確實寫得好,有警,有示,有鞭,有策,有實,有虛,現(xiàn)在讀起來,仍然讓人很受啟發(fā)。 “修行”,本佛門之事,須在寺廟或深山老林里進行,哪有在衙門里修行的?而這位道臺大人卻主張“公門之內好修行”。他說:“你們在公門之內,日日所見,都是為官司受累之人,大則生死所關,小亦身家所系。若肯為他人方便方便,不消破費己財,只少要他幾文,再于同伙兄弟面前,代說幾句好話,不十分難為他、作踐他,便是做好事,便有無限陰功,比在寺廟里燒香拜佛,還強十倍?!睋?jù)這位道臺大人說,過去曾有人刻過一本書,叫《公門修行錄》,專門收錄公門的因果報應,有的差役做了好事,子孫中了狀元、進士,后代科甲綿綿,也有的皂吏因為做了好事,平步成仙,歸于正果。《公門修行錄》真的有嗎?不知道,即使有,也早已絕版了。不過我倒是希望能有這樣一本書,它對于目前的“公門內人”也許不無好處,特別是對那些動輒對百姓立目橫眉、黑心黑手、吃拿索要、欺霸鄉(xiāng)里的官員,更不無好處。 所謂“公門”,就是現(xiàn)在的機關、單位,早年的衙門。所謂“修行”,就是現(xiàn)在的做好事,或者叫“為人民服務”。的確,要是真的想“修行”(做好事),“公門”(機關單位)可謂近路。機會多多,條件優(yōu)優(yōu)。老百姓對于穿官衣、吃皇糧的人,沒什么過高要求,也不敢有過高要求,能“過得去”就行了。秉公辦事,就是好官,不貪不占,堪稱廉政,以法辦事,就是青天,平等待人,如同恩寵,給塊糖吃,終身不忘,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真正百姓,都是如此。 到寺廟修行,是苦差事,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貧,遠離繁華世界,付出人生的全部代價。不出家,以平民身份做好事,也要付出代價。惟獨坐在“公門”里,“好事”是找上門來的,甚至不過是打個電話,簽個意見,甚至是點點頭,連舉手之勞都說不上,就把“好事”做了,當然做事要依法講律講原則。說“公門之內好修行”嗎!真不愧是道臺大人的高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