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什么病,只要是生病,都是先虛而后病?!疤摗闭f明人體正氣不足,只有人體正氣旺盛,才能衛(wèi)外固密,外邪難以入侵,內邪也就難以產生,也就不會生病。
虛癥初期,人體會出現疲乏無力、精力不濟、情緒低落、頭目不清、食欲不振、便秘泄瀉、失眠多夢、陽痿早泄、月經不調等癥狀。
如果不加以調理,除了容顏會衰老之外,虛癥后期各種大病會“浮出水面”,因此辨別虛癥勢在必行。
中醫(yī)對虛證進行了分類,分別是:氣虛、血虛、陰虛、陽虛。
中醫(yī)認為“有諸內者,必形諸外”,外表是內在的體現。灸友們可以通過以下各種外在表征判斷虛癥種類。先天擁有的精氣(腎)、后天吸取的水谷之氣(脾胃)、呼吸的空氣(肺),因此氣虛大致包括三個方面的虛:腎虛、脾虛、肺虛。①懶:氣虛的女人最大的特征就是“懶”,懶得說話,懶得動彈,恨不能整天“葛優(yōu)躺”。②濕:脾主運化水濕,脾氣虛了,運化水的能力就會下降,就會脾濕,所以氣虛的女人基本都伴有脾濕的癥狀,都有齒痕舌。④婦科疾?。簹馓摃鹧撗觯陆浫菀淄七t,如果氣虛癥狀嚴重,還會導致閉經;⑤氣虛下陷,就會導致帶脈失約、沖任虛損,使子宮失于維系,致使子宮脫垂。二者的區(qū)別在于有無寒象,氣虛是單純的功能減弱,而陽虛是功能減弱+寒象。血虛好比人體的營養(yǎng)液不足,從而導致身體枯燥、營養(yǎng)不良。
①氣能生血,氣虛時間長了,必定會引起血虛;同時,氣虛則運行血液無力,更會引起血瘀。②血虛多與脾胃有關,脾胃負責化生氣血,脾胃罷工就會造血不足。
①面部:面色發(fā)黃或發(fā)白,口唇顏色淡;注意:血虛則沖任氣血不足,若同時伴有血瘀的癥狀,瘀血內停,血不歸經,也會傷及沖任,就會導致月經量少,周期延長,甚至閉經。身體各器官顏色(如口唇、指甲、舌體)偏淡,形體瘦弱,月經量少、色淡。提問最多的陰陽兩虛主要表現為既怕冷又怕熱,冬天特別怕冷,夏天特別怕熱。建議:進補宜采用陰陽并補、養(yǎng)陰溫陽、滋陰壯陽等補法。一般出現在貧血、白細胞減少癥、血小板減少癥、大出血后、月經過多者等人群身上,兼顧了氣虛和血虛的表征。
建議:進補宜采用益氣生血、培補氣血、氣血并補等補法。既有頭暈、乏力、腿軟等氣虛表現,又有升火、咽干、舌紅等陰虛表現,建議:進補宜采用益氣養(yǎng)陰之補法,即進補時應同時考慮補氣和補陰。 注意:盡管體虛者常出現兩虛之體,但排序往往有輕重,建議辨明根由,比如自己最初以哪些表征為主,再決定怎么調理。古人說:“虛則補之”。調理虛證可以進補食補,不過考慮到“虛不受補”的原理,還是建議大家“進補之前先灸補”。
《醫(yī)學入門》說:“虛者灸之,使火氣以助元陽也;實者灸之,使實邪隨火氣而發(fā)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氣復溫也;熱者灸之,引郁熱之氣外發(fā),火就燥之義也?!笨梢姡耐ㄖ我磺刑撟C!艾灸補心陽,心陽增強了,心主血脈的功能就增強了,心其華在面,就會有更多血液輸送到面部,就會氣色紅潤;艾灸補脾陽,脾陽的功能增強了,脾胃就能運化出更多氣血,就不用擔心會氣虛血虛了。艾灸可以直接補腎精,腎陰增強了,便能上可滋補肺陰,中可滋補脾陰,就不會陰虛了。艾灸有助于增強腎陽,腎陽增強了,便能上可溫補心陽,中可溫補脾陽,陽虛也會離你遠去。綜上所述,艾灸上滋肺陰,中健脾氣,下補腎精,長期堅持,可以氣血陰陽調和,輕松對付各種虛證。而且艾灸與進補不同,艾灸趨向于平補;進補則不然,尤其一些中老年人,習慣于用人參等大補之品,非但不能達到進補的目的,反而會因“虛不受補”而上火。艾灸調理各種虛癥,安全、簡單、又有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