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了”在中文語境里是程度副詞,“熱死了”、“冷死了”、“累死了”。可是河南真的有個23歲的壯年,村里人給他送去飯菜,各界人士想要幫他,可最后他還是活活懶死了。
這個人名叫楊鎖,是中國第一懶人。
楊鎖這個人,名字就透著不吉利,一般的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龍成鳳,有多高飛多高,怎么會有父母給孩子取名“鎖”,想要鎖住孩子呢?
原來楊鎖的父母是老來得子,1986年,46歲的楊父才有了楊鎖,給他取這個名字就是想把他留在身邊,無病無災(zāi)。
楊鎖的父母不僅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楊鎖出生后,兩個人就一直把孩子帶在身邊,不讓楊鎖離開自己的視線。
楊鎖一直到了8歲的時候才學(xué)會走路,這并不是楊鎖的腿腳有什么毛病,他是一個健全的正常人,全身上下都沒有問題。
只是因為在學(xué)走路的時候摔了一跤,夫妻倆就心疼得不行了,生怕孩子會就這樣摔壞了??烧l家的孩子不是這樣學(xué)走路的呢?誰小時候?qū)W走路沒摔過呢?但他們夫妻倆不這么想,仿佛楊鎖不是肉做的,是玻璃做的,是陶瓷做的。一摔就破,一碰就碎。
楊鎖越長越大,自己又不會走路,楊母也抱不動了,楊母于是想了個辦法,找了個大小合適的竹簍,用棉被把里面墊得柔和舒服,再把楊鎖放進去,自己用扁擔(dān)挑著他走。
如果不是因為楊鎖年紀(jì)到了要上學(xué),他媽還會一直這樣挑下去。
在家里,楊鎖的一切父母都可以給他安排得好好的,但到了學(xué)校就沒這么輕松了,不可能什么都由著楊鎖的性子。
之前因為一直在家,家里的事情都是父母在做,所以沒有發(fā)現(xiàn),等到了學(xué)校,老師才發(fā)現(xiàn)了楊鎖的“懶病”,他竟然懶得寫作業(yè),作業(yè)在他看來完全就是麻煩事。
在批評教育了楊鎖幾次無效后,老師無奈只能叫來了家長,本以為家長會教育楊鎖,沒想到楊父在來到學(xué)校,知道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后反而責(zé)怪起了老師。
之后在得知老師依然要求楊鎖寫作業(yè)后,楊父竟然又趕到學(xué)校來大鬧了一場。揚言如果老師還要逼迫楊鎖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的話,下一次可就不是鬧學(xué)校,而是要直接到老師家里去了。
做家長的都無所謂,老師何必要冒著生命危險替他們管教孩子呢?從此以后,老師們也都當(dāng)楊鎖是透明的,因為老師的影響,其他的孩子也不敢跟楊鎖玩。
楊鎖也樂得輕松,都說玩耍是孩子的天性,但楊鎖玩都懶得玩,一天到晚就是趴著睡覺,壓得手麻了就換個姿勢繼續(xù)睡。
于是楊鎖就跟老師和其他的同學(xué),“井水不犯河水”地在學(xué)校學(xué)習(xí)了幾年,之后楊鎖連學(xué)校都懶得去了,在學(xué)校睡課桌,哪有在家睡床鋪舒服。
在楊鎖提出要輟學(xué)的想法時,父母表現(xiàn)得很支持,因為楊鎖去上學(xué),對于他們來說,就像是丟了魂,無時無刻不在想楊鎖現(xiàn)在在做什么,有沒有受委屈,讀書會不會太辛苦。輟學(xué)回家了,就能一直照顧他了。另外,學(xué)費對于這個貧困的家庭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能省則省。
其實楊鎖在家也不是一直這么懶的,哪個孩子不心疼父母呢?楊鎖有時候看爸媽忙里忙外也會想要搭把手,但這時楊鎖的父母就會少見的露出兇相,要楊鎖到一邊玩去,別累著。
躺著像個皇帝,干活還要挨罵,楊鎖還有什么理由不躺著呢?
“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對其他的“小皇帝”只是一個形容詞,對于楊鎖確實生活真實的寫照。
每一頓飯都是楊母喂他吃的,要不是怕楊鎖嫌她臟,她恨不得嚼碎了再喂給他。衣服也是楊母在幫他穿,從套領(lǐng)子到穿袖子,所有的動作都是楊母在做,楊鎖整個過程一動不動。
所以很長時間,在外人看來,都以為楊鎖之所以會輟學(xué)是因為他在學(xué)校里遇到什么事了,癱瘓了。幾乎沒有人看他離開過家。
但父母是會老的,也是會死的,沒有誰可以照顧孩子一輩子。楊鎖的父親身體一直不高,也年事已高,所以在楊鎖13歲那年,因為肝癌去世了。
本來這樣的變故,足以使一個人成長,楊鎖可以以父親的死為契機,站起來開始新的生活。但楊母把這個機會也給扼殺了。
楊母覺得現(xiàn)在的楊鎖已經(jīng)是一個沒有爸爸的孩子了,很可憐,所以她作為母親能做的就是加倍對楊鎖好,不僅不讓他干活,還盡可能地滿足他提出來的所有要求,不管合理還是不合理。
所以楊父的死,對于楊鎖來說,不過是照顧他的人從兩個,變成了一個,得到的還比原來更多了。
可楊母一個人維持這個家庭就已經(jīng)很勉強了,何況還要寵溺楊鎖,結(jié)果就是這樣持續(xù)了兩年多的時間,楊母也倒下了,臥病在床。
這時的楊鎖已經(jīng)進入青春期,三觀基本定性了,在他看來,父母不過是無償伺候自己的傭人,所以他非但不心疼自己積勞成疾的母親,反而對此很憤怒,憤怒母親為什么不去賺錢,為什么不像以前那樣照顧自己。他要求母親到鎮(zhèn)上去打工賺錢,再給他買好吃的回來。
楊母也很想滿足他的這個要求,但身體實在是不允許。母親的拒絕進一步刺激到了楊鎖的神經(jīng),他不僅不照顧母親還經(jīng)常對她拳打腳踢,就任由臥病在床的母親在床上發(fā)爛發(fā)臭,最后凄苦地死去。
那一年,楊鎖18歲。
先喪父再喪母,楊鎖徹底沒了生活來源,楊鎖第一次知道了饑餓的感覺。餓得實在不行了以后他就開始賣家里值錢的東西換來面包香腸等可以直接食用的方便食品果腹。
不餓就躺著,餓了就去當(dāng)東西換吃的。本來楊家就窮得家徒四壁,能有多少東西給楊鎖變賣呢?才幾個月的時間,好好的一個家就被他搬空了。
走投無路的楊鎖淪為了村里的一個乞丐,挨家挨戶地去討一口飯吃,他這一輩子都沒有走過這么遠的路,這段路不過是從村頭走到村尾。
鄉(xiāng)親們實在看他可憐,都會把家里的一些剩菜剩飯倒在他的碗里,在對他施舍過后又扭頭教育家里的孩子說千萬不能變出他那樣。
對于討飯這件事,楊鎖干得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出去討一次,夠他飽好幾天,有時候村民看不下去,在逢年過節(jié)時會給楊鎖拿一些蔬菜、魚肉來,想著他能吃一頓好的。
但楊鎖嫌麻煩,從來沒做過,就看著這些菜肉放到發(fā)臭,忍無可忍了才會去處理它們。
看到楊鎖如此的不爭氣,村民們也就漸漸不想管他了,平時自己都舍不得吃的肉,好心給了他,結(jié)果卻是這樣被糟蹋。最后連倒剩菜剩飯給他的人都少了。
乞討的生活只維持了兩年,楊鎖已經(jīng)把楊家?guī)状嗽诖謇锝⑵饋淼年P(guān)系全部敗光了,沒有人再可憐他,想要照顧他。
楊鎖在20歲時只好開始求助他的親戚們,大部分的親戚都對他避之不及,但堂哥楊德玉念及兩個人一起長大的感情,決定幫助他。不僅把他接到了自己家里來照顧,還給他在建筑隊里找了一份工作,希望他可以重新振作,自力更生。
讀書都覺得辛苦的楊鎖,怎么可能吃得起工地上的苦呢?堂哥當(dāng)天把他送過去,當(dāng)天就把他接回來了。理由是太陽太曬了,吃不消。
堂哥并沒有因為這件事責(zé)怪楊鎖,因為他也知道過去20年,楊鎖過得比大家閨秀還大家閨秀,一下要他到工地上工作也確實為難他。所以又托關(guān)系幫他在鎮(zhèn)上找了一份服務(wù)員的工作。雖然也不輕松,至少不用干體力活,也不用風(fēng)吹日曬,這是連小學(xué)文憑都沒有的楊鎖能選擇的最好工作了。
但從小被伺候大的楊鎖,怎么可能會伺候別人呢?不僅偷懶還偷吃,有客人叫他就裝聽不見。
沒有客人的時候,服務(wù)員也得站著,但他嫌太累了,有時候站著站著就蹲下了,十分影響酒店的形象。一個月干下來,因為各種原因罰錢,到最后一分工資也沒拿著。別說服務(wù)別人,他的日常起居還要同宿舍的同事照顧他。
酒店的經(jīng)理也從憤怒變成了無奈,最后甚至親子開車把他送了回來,就為了他能早點走。如果偷懶犯法的話,經(jīng)理已經(jīng)報警讓民警把楊鎖帶走了。
堂哥的本意是想讓楊鎖在他家做一個過渡,等楊鎖能夠獨立了就搬出去,他不可能一直養(yǎng)著楊鎖的。作為楊鎖的同齡人,堂哥知道楊鎖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都是給慣出來的,如果楊鎖的父母在他小時候能給他正常的教育,楊鎖不至于變成今天這樣。
他們以為這是愛,卻把楊鎖給害了。堂哥就是同情楊鎖的遭遇才愿意出手相助。但楊鎖的情況比他想象得還要糟糕得多,一定要幫他的話,不僅會讓他越陷越深,也自己也會被拖下水。
在經(jīng)過一番思想斗爭后,堂哥把楊鎖送回了他自己的家,只在逢年過節(jié)的時候才會上門來看一看楊鎖的近況。
身邊的人都嫌棄他,楊鎖本人對此并不在意,反而樂得輕松,因為他也懶得處理人際關(guān)系?;氐郊液蟮臈铈i又干起了老本行,繼續(xù)沿街乞討。別人不肯給他口吃的,他就賴著不走,別人拗他不過,只好給他一口吃的,咒罵一句讓他以后不要再來。
但楊鎖只為自己的得逞而洋洋得意,飽餐一頓后繼續(xù)回家睡大覺。他就像冬眠中的熊一般,一睡下就盡量少動,減少能量消耗,吃一頓飯能管兩三天,餓醒了就繼續(xù)出門要飯。
冬天時因為天氣太寒冷,楊鎖也沒有幾件御寒的衣服,為了不出門上廁所,他直接在家里的地上挖了個坑,就地解決。過著如同動物一般的生活。村民們路過楊鎖的家都要繞道走,覺得晦氣,不想跟他扯上太多的關(guān)系。
楊鎖的家在當(dāng)?shù)胤路鸪闪艘粋€禁地。
一年冬天,堂哥想到好久沒看楊鎖了,不知道他現(xiàn)在過得怎么樣,有沒有長進,于是就帶了一些吃的來到楊鎖家,可不管他怎么叫門都沒人應(yīng)。他本來以為楊鎖只是睡著了。但一問附近的村民,村民們才意識到好像已經(jīng)好幾天沒看到楊鎖出來了。
堂哥感覺事情有些不對,叫來幾個村民撬開了門才發(fā)現(xiàn)楊鎖早就已經(jīng)活活餓死在了家中,那一年楊鎖才23歲。
這本是很多年輕人大學(xué)畢業(yè)剛剛步入社會的年紀(jì),可楊鎖呢,一事無成,在別人剛開始人生的時候就以這樣的方式謝幕了。
之后楊鎖的故事在當(dāng)?shù)貜V為流傳,被父母用來教育孩子,不要變成像楊鎖那樣的懶漢,最后餓死在家里都沒人發(fā)現(xiàn)。
演員陳姍姍在2010年回河南信陽老家探親時,也聽到了這個故事,覺得很有教育意義,想要把楊鎖的故事改編成電影。
目前這部電影名暫定《罪愛》,在河南省信陽市拍攝中,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就會上映。
楊鎖是懶死的么?不是,楊鎖是被“愛”死的。是楊鎖父母的愛最后讓他窒息。楊鎖的父母只是比較的極端,但并不是個例。
溺愛孩子的父母在中國還有很多,溺愛不是愛,溺愛只是一種“自我滿足”,很多溺愛孩子的父母邏輯是這樣的,因為自己小時候吃了很多苦,現(xiàn)在有條件了所以就要對孩子加倍的好,要無條件滿足他任何的要求。只有這樣才是一個好父母。
這不過是一種自己內(nèi)心的投射,因為自己小時候沒有得到,所以希望自己的孩子加倍得到。
沒有人可以通過不斷地喂孩子來填飽自己的肚子,越是喂孩子越是自己舍不得吃,最后的結(jié)果就是餓死自己,撐死孩子。楊鎖的父母不就是這么做的么?如果不是如此嬌慣楊鎖,兩個人也不至于雙雙去世。
得到愛的父母,才能愛孩子,父母缺愛,是沒辦法從孩子身上得到補償?shù)摹8改笎圩约?,孩子也會懂得自尊自愛,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不至于重蹈楊鎖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