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是大多數(shù)忠臣良將的結局,縱觀古今中外,幾乎所有功高蓋主的將領都沒有好下場,斯大林和朱可夫的關系同樣非常微妙。
斯大林與朱可夫是一種互相成就的關系,斯大林信任朱可夫,給予了他許多外出作戰(zhàn)的機會和領兵的權力,而朱可夫也一直在扮演著一位好下屬的角色,他始終對斯大林忠心耿耿、畢恭畢敬,他們二人攜手走過了蘇聯(lián)在黑暗的日子。
1945年的6月,對于蘇聯(lián)人來說是一個無比重要的日子,就在不久前,他們贏得了那場舉世矚目的蘇德大戰(zhàn),趕走了差點滅掉他們國家的敵人。
為了慶祝衛(wèi)國戰(zhàn)爭的勝利,斯大林在紅場舉行了一場盛大的閱兵活動,閱兵活動結束后,兩位親密的戰(zhàn)友走向了決裂。
那對于朱可夫來說,斯大林在他的人生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那場舉世矚目的紅場閱兵上又發(fā)生了何事呢?
斯大林與朱可夫
斯大林與朱可夫有著許多共同之處,兩人都出生身平民家庭,并且他們的家庭結構也非常相似。
他們的父親有體罰兒子的習慣,而他們的母親則都溫柔上進,努力讓兒子接受良好教育。
雖然說斯大林和朱可夫經(jīng)常因為一些具體的事件爭執(zhí),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保衛(wèi)并發(fā)展蘇維埃社會主義聯(lián)盟。
斯大林和朱可夫第一次相遇是在1940年,哈勒欣河戰(zhàn)役結束之后,朱可夫憑借赫赫戰(zhàn)功獲得了蘇聯(lián)百姓的夸贊,成為了蘇聯(lián)軍政界名人。
1940年初,朱可夫在上級的提拔下升任為了大將軍銜,聽聞此訊后,他匆匆忙忙趕到了莫斯科,并面見了斯大林。
斯大林
朱可夫在此之前只在新聞上聽到過斯大林的消息,而未真正見過他,兩人見面時,他顯得極為興奮,他壓抑著振奮的心情,積極的回答著斯大林向他拋出的一個又一個問題。
朱可夫的表現(xiàn)讓斯大林感到非常滿意,談話結束后,斯大林微笑著對他說:“現(xiàn)在你已經(jīng)有充分的作戰(zhàn)經(jīng)驗了,我決定派你到基輔軍區(qū)去,用自己的經(jīng)驗訓練部隊”。
聽到斯大林的話,朱可夫感到又興奮又惶恐,基輔特別軍區(qū)是蘇聯(lián)最大的軍區(qū),斯大林將他調(diào)任到這里,意味著斯大林對他擁有絕對的信任和賞識。
朱可夫為了不負所托,立即收拾行囊去到了新的工作地點。
朱可夫在自己的回憶錄中曾多次談到過他們二人初見時的景象,這段記憶對他來說尤為重要。
朱可夫
斯大林對朱可夫寄予厚望,因此也經(jīng)常會格外關注他的一舉一動。
1940年9月底,他突然將朱可夫叫到了克林姆宮,問他演習的情況,由于朱可夫沒有做任何思想準備,所以朱可夫的匯報做的一團亂麻,斯大林在匯報結束后面色鐵青地批評了他,這件事情給予了朱可夫極大的打擊。
就在斯大林痛罵朱可夫的第二天,他又將朱可夫叫到了自己的身邊,對他說:“政治局決定解除麥列茨科夫總參謀長的職務,接下來就由你擔任總參謀長吧!”
朱可夫趕忙回絕說:“我從來都沒有在司令部工作過,總參謀長這個職位我干不了”。
斯大林沒有給他多解釋的機會,嚴肅地對他說:“這是政治局的決定,你應該服從,無需多言”。
斯大林
就在朱可夫接任蘇軍總參謀長后沒多久,蘇德戰(zhàn)爭就突然爆發(fā)了。
上世紀30年代,經(jīng)濟危機席卷了德國,彼時,奧地利人阿道夫·希特勒上臺,通過國內(nèi)債券挽救了在大蕭條中經(jīng)濟即將崩潰的德國。
希特勒上臺后清除異己,在國內(nèi)大力推崇起了反共制度的納粹主義,他們?yōu)榱寺訆Z更多的資源,將納粹主義進行到底,先后將屠刀伸向了丹麥、挪威、法國、比利時等國。
斯大林原本以為德國人會謹遵1939年簽訂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不向蘇聯(lián)挑起戰(zhàn)火,可是希特勒卻枉顧約定、背信棄義,于1941年6月22日對蘇聯(lián)發(fā)動了突然襲擊。
朱可夫
由于蘇軍在此之前沒有任何準備,所以蘇軍在戰(zhàn)爭初期一直處于被動挨打的狀態(tài),蘇軍來勢兇猛,很快便占領了蘇聯(lián)西北地區(qū)的大片領土。
時任蘇軍總參謀長的朱可夫立即親赴戰(zhàn)場,總結了戰(zhàn)爭失利的原因,他認為面對德國這樣的敵人,不應該采取單純的防御,而應該實施以反突擊為主的方式應戰(zhàn)。
基于這一思想,他提出了放棄基輔,加強莫斯科防御力量的計劃。
斯大林得知朱可夫的計劃后勃然大怒,對著他大聲唾罵:“你的話完全是在胡說八道,我們怎么能把基輔這么重要的地方給敵人呢?我們要如何實行反突擊?”
蘇聯(lián)當時的環(huán)境非常緊張,蘇聯(lián)諜報機關傳回的密報也讓高層領導越來越提心吊膽,忐忑不安,因此在盛怒情況下的朱可夫也顧不得那么多了,他直接與斯大林大吵了起來。
斯大林
他不顧上下尊卑之別,對著斯大林回懟道:“如果你覺得讓我來做這個總參謀不合適,我只會胡說八道的話,那我也沒有再干下去的必要了,您可以解除我的職務,把我送到前線去,我去那里也能對祖國做貢獻”。
斯大林深知朱可夫的軍事才能,他是絕對不應該在這樣一個時間節(jié)點讓朱可夫卸任的,但是強勢慣了的他不允許任何人的忤逆,他回復說:“如果你真覺得這樣好的話,那么我們這里缺了你也行”。
朱可夫回道:“我是一名軍人,我相信我的判斷,我明白我在做什么”。
說完之后,他便離開了,而斯大林也立即免除了他的相關職務。
離職后的朱可夫去到前線成功實施了葉爾尼亞反擊戰(zhàn),證實了自己的軍事才能,而斯大林則按照他的計劃繼續(xù)與德軍癡纏。
朱可夫
1941年9月,德軍占領了基輔這座重鎮(zhèn),并從烏克蘭向莫斯科發(fā)動了攻擊。
直到這個時候,斯大林才意識到自己的判斷是錯誤的,德國人當時已經(jīng)有進攻莫斯科的想法了,所以斯大林立即將朱可夫給叫了回來,并給予了他排兵布陣的指揮權力。
朱可夫依據(jù)局勢建立了非常完備的防御體系,阻止了德軍前行的腳步,至此,列寧格勒防線才終于穩(wěn)固了下來。
莫斯科保衛(wèi)戰(zhàn)結束后,朱可夫便成為了斯大林身邊的紅人,正因如此,朱可夫還得了一個戲稱:“斯大林的消防員”。
斯大林在面對媒體時也毫不掩飾自己對朱可夫的賞識,他說:“朱可夫的名字就是勝利的象征,他將永遠不可分離的同戰(zhàn)場聯(lián)系在一起”。
斯大林
在朱可夫等人的奮力抵抗下,蘇聯(lián)士兵完成了戰(zhàn)局的逆轉(zhuǎn),向德軍發(fā)動了反攻。
1945年4月30日,納粹元首希特勒死亡。
1945年5月9日,德國向蘇聯(lián)宣布無條件投降,蘇聯(lián)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按理來說,蘇聯(lián)打了勝仗,朱可夫與斯大林本應高興,可是二人卻生出了一絲嫌隙。當時,朱可夫極力推薦斯大林,讓他擔任閱兵首長,但斯大林卻擺了擺手表示自己已經(jīng)老了,但是朱可夫還很年輕,還是朱可夫來吧。
斯大林是一個貪戀權位、喜歡被稱贊的人,這場大閱兵對他來說至關重要,他提出讓朱可夫成為檢閱者,不過是客氣話罷了,但是朱可夫卻在一番推脫之后欣然接受了這一榮譽并在檢閱當天騎著大馬,招搖過市。
斯大林等人
斯大林是不可能允許有人的風頭壓過自己的,這場盛大的閱兵儀式也預示了朱可夫的沒落。
幾天后,蘇聯(lián)舉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紅場閱兵儀式,那天,天空下起了瓢潑大雨,但贏得戰(zhàn)爭勝利的蘇聯(lián)紅軍卻絲毫未見頹靡之氣,他們邁著驕傲的步伐闊步前行。
朱可夫完成任務之后,便去到了主席臺上與斯大林一起閱兵,豆大的雨滴直愣愣地砸在朱可夫的臉上,他本想舉起手,用手拍掉領口的雨水,擦一擦眼睛,可是他抬頭瞟了一眼身邊的斯大林,就把手放下了。
他看到雨中的斯大林目光堅毅,一動沒動,不由得心生敬畏,斯大林都沒有舉手擦雨,而作為下屬的朱可夫又怎敢舉手擦雨呢?
朱可夫
紅場大閱兵結束后,斯大林對朱可夫的態(tài)度便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在收到其他軍事指揮員告發(fā)朱可夫居功自傲的信件之后,徹底冷落了朱可夫。
斯大林對朱可夫的態(tài)度一夜突變,就在幾個月之前,他還在各地演講的時候頻繁地將朱可夫的名字掛在嘴邊,夸他在戰(zhàn)場上的神勇表現(xiàn),可是蘇德戰(zhàn)爭結束之后,朱可夫卻成為了欺上瞞下,擅權可惡的惡人。
1946年6月1日,蘇聯(lián)領導在最高軍事委員會會議上公開討伐了朱可夫,曾經(jīng)令敵人聞風喪膽的朱可夫也從神壇跌落,成為了人人指摘的對象。
斯大林不僅收回了朱可夫的軍權,而且還查抄了他的家,拿走了他家中的財物,被貶的朱可夫滿腹牢騷說了許多對斯大林不利的話,像斯大林這樣的人,最看不慣的便是忤逆的行為,因此這一來一回之間,兩人的關系至此走向了決裂。
朱可夫等人
朱可夫之所以會在如此之短的時間失去斯大林對他的信任,當然不僅是因為幾封信那么簡單,其實早在二戰(zhàn)結束之前,斯大林就已經(jīng)對朱可夫有諸多不滿了。
當年德國人入侵莫斯科時,朱可夫已經(jīng)成為蘇聯(lián)軍隊的二號指揮者了。
斯大林對于莫斯科戰(zhàn)役有許多自己的想法和防御方案,但是當他將這些防御方案放到朱可夫面前后,朱可夫卻使用自己“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權力給否決了。
大敵當前之時,斯大林不會表示出自己的不滿,但是戰(zhàn)爭結束后,斯大林卻將自己的負面情緒全部宣泄了出來。朱可夫的囂張不僅體現(xiàn)在戰(zhàn)爭方面,更體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
二戰(zhàn)結束之后,蘇聯(lián)將帥齊聚一堂,合影留念,按理來說應該讓斯大林站在c位,可是朱可夫卻站在了合照的正中央,這張照片爆出后,引起了斯大林的高度不滿,這是任何一個當權者都無法忍受的。
朱可夫
蘇德戰(zhàn)爭給蘇聯(lián)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痛苦,戰(zhàn)爭結束后,大家都在為朱可夫歌功頌德,當時,莫斯科的大街小巷都貼滿了朱可夫的畫像,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斯大林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因此不論朱可夫究竟有沒有篡權奪位的想法,他都不能再在斯大林身邊呆下去了。
斯大林在冷落朱可夫多年后,念在他的軍功恢復了他一定的權力,或許那時的斯大林已經(jīng)不再忌憚朱可夫了,但是他至死都沒能與朱可夫修復關系。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便離開了人世,蘇聯(lián)的政治局勢和人員分配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斯大林去世之后,赫魯曉夫上臺,朱可夫為了表示自己對新一任領導者的忠誠,在回歸之后用武力鎮(zhèn)壓了諸多反對派,他的雷霆手段看得赫魯曉夫冷汗直流,這也暗示了他后期的沒落。
斯大林
赫魯曉夫剛剛上臺的時候為了穩(wěn)定人心,彰顯自己的格局,給予過朱可夫一定的實權,但是朱可夫卻仗著自己前朝元老的身份不斷插手政治事件,并頻頻拿自己當年的功績說事。
他這樣做自然會觸碰既得利益者的蛋糕,引起新一任領導階層的不滿。
正是因為朱可夫缺乏政治敏感性,所以后來的他才一直沒有受到重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朱可夫的被貶和復出一直都是各國關注的對象,不同的學者對詞這件事情有不同的說法,有人認為是斯大林的多疑導致了二人的決裂,也有人認為斯大林是為了更好地鍛煉朱可夫。
不過孰是孰非,孰對孰錯,已然成為過去了,個中緣由已經(jīng)隨歷史塵埃落定。
朱可夫與斯大林_李抒音斯大林如何應對希特勒的背信棄義_述弢
我所知道的斯大林——朱可夫回憶錄(上)_彭建春
我所知道的斯大林——朱可夫回憶錄(下)_彭建春
紅場閱兵”的背后.光明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