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專注力是怎么被破壞掉的
那個媽媽帶著大概4歲的孩子進來了早教中心,我看到孩子進來后,開心地向著教具架走去,拿起“插座圓柱體”就坐了下來,開始玩了。
我也看到媽媽進來后,開心地物色著那些好玩的教具,挑了一個中國地圖拼板,興致勃勃地向孩子走去,“那有什么好玩的,那是小寶寶才玩的,玩這個”,媽媽一把奪走了孩子手里的教具,把自己挑的中國地板擺在孩子面前,告訴孩子,“玩這個”。
孩子正在專心探索的玩具被拿走了,不滿地說了句,“我不要這個”。
“這個才好玩,玩這個,媽媽在這里看你玩”,媽媽很熱情地要求道。
孩子在媽媽的監(jiān)視下開始玩起了地圖拼板,他思考著如何對拼板下手,只見他拿起一塊“內(nèi)蒙古”的板塊,放上去,想了好一會兒,正在尋找周邊的,他找了另一塊放上去,
“不對”,媽媽心急地阻止,“不對,不是這個,你錯了”,媽媽把“青?!边f給孩子,孩子試著要放上去,他正在探索著怎么放時,媽媽已經(jīng)開始動起手了自己替孩子拼了起來,“不對,不是,反了,你弄反了方向”,語氣里滿是焦急。
……
孩子一臉茫然地看著媽媽,頓時對這地圖拼板完全失去了興趣,他轉(zhuǎn)身,拿起了別的玩具玩了起來。
媽媽抬頭,看著孩子在拿別的東西,而不玩地圖拼板了,開始生氣,“你干什么?。磕阍趺醋鍪裁词露歼@樣不專心,說了你多少回了?!?/span>
……
媽媽來找我,“老師,唉,我兒子真的讓我很頭疼”,
我掐指一算,猜想她接下來說的應(yīng)該是孩子的專注力問題了。
果不其然,她說,“孩子坐不住啊,一分鐘熱度也沒有,我因為這個問題煩死了”。
“你不覺得,你給孩子太多的干擾了嗎?”,我說。
“沒有啊,我怎么會去干擾他,我只希望他有專注點就好了”,媽媽堅定地說。
孩子正在玩著,無論他玩的是什么玩具,無論他是使用怎么樣的玩法,那都是他與玩具之間的互動,這個時候孩子沉在他與手里的玩具中,就是專注。
當(dāng)他專注在玩具上,對這個物品進行探索時,媽媽打斷他了,媽媽以自己的想法為標(biāo)準(zhǔn),“這個玩具幼稚了,要玩點高級的”,媽媽以自己的標(biāo)準(zhǔn)取代了孩子的喜好,當(dāng)孩子在玩的時候,媽媽雙眼保持著監(jiān)視,雙耳保持著聆聽,唯恐錯過任何一個指揮孩子的時刻。
“這個不對,那個不行,你不能這樣,你不要那樣……”,媽媽極力地在操控著孩子,不給孩子自己思考的空間,更不能接受孩子有做錯的機會。
在這樣的情況下,再好玩的東西,也失去了樂趣了。
我們作為一個正常的個體,當(dāng)被頻頻要求著,不允許有自己想法的時候,怎么會不反抗呢?
孩子在父母面前是弱小的,不能奮力反抗說不,于是只能通過“神游”、“走開”、“磨蹭”來抗議了。
當(dāng)孩子正在專注于某個事時(畫畫,拼樂高,玩泡泡……)
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我們總是習(xí)慣粗暴地去侵?jǐn)_孩子,“來,拍個照,快點,快點!笑一下,看這邊,Yeah,”,
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我們總會很自然地拿著水瓶就不斷地跟孩子說,“來,喝水,快點,再喝一口,喝一口水再去弄”,
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我們總會權(quán)威地糾正孩子體驗的方式,指出批評,提出建議,“不是這樣子的,聽我的,按我說的做,你怎么不聽我的?你聽我的你才做得好。”,
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我們很會以自己的想法為標(biāo)準(zhǔn),去阻止孩子的興趣,“這個有什么好玩的,玩別的,這個玩具不好,玩那個”。
長期以往后,我們發(fā)現(xiàn),咦,怎么孩子老是神游、坐不住啊,于是開始抱怨,
“這孩子怎么這樣,怎么就坐不住啊,一下玩這個一下玩那個”,
“你能不能專注玩一個東西啊”,
“你怎么跑來跑去”,
“怎么老是要我陪伴才能專心寫作業(yè)”,
“沒有我,他都不能坐著寫完一篇作業(yè)了”
…
問題出來了,問題歸為了,孩子,你有問題啊,你注意力不集中啊。
是啊,孩子問題中排名第一的,除了不吃飯就是注意力問題了。
排除生理方面原因引起的注意力缺陷障礙,
我們來看看注意力是如何被破壞的。
表面看,是父母老是干擾孩子,從深處看,是父母害怕不被孩子需要,怕被拋棄,于是總是無意識地不斷地制造干擾,“你是需要我的,你沒有我是不行的”。
隨著孩子成長,不給孩子獨立的機會,一個越是閑得沒事做的媽媽,越是會盯著孩子不放,孩子所做的任何事,都被媽媽干預(yù)著,哪怕在做作業(yè)的時候,我也要參與其中讓你心中有我。
如果這樣子直白說,一定會遭來反駁,可能反駁到我要開始懷疑人生。
因為那些媽媽會極力跟我說,“不是的,并不是這樣子的,我沒有需要孩子啊,是孩子需要我,如果我不陪著孩子,不時刻管著孩子,孩子自己是不行的啊“,
確實,在生命早期,孩子是需要被高度關(guān)注著的,隨著孩子長大,孩子需要空間,需要一些恰到好處的挫折,孩子才會慢慢獨立起來,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只有這樣才會相信自的能力。
如果我們不給孩子這些機會,時刻管著孩子,孩子怎么會成長呢?
比如做作業(yè),媽媽總是要盯著孩子的話,每天盯著他,成了一臺人肉監(jiān)控器,孩子的獨立性就發(fā)展不出來,對媽媽的依賴性就很強。
孩子不成長就只能依賴著媽媽了,他離不開媽媽,他需要被媽媽不斷地盯著管著才能完成作業(yè)。
他以“我不行”的方式來完成媽媽的潛意識--“我是需要媽媽的”。
孩子早期專注力缺失的表現(xiàn)是,坐立不安,做事沖動,難以持續(xù)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中間會發(fā)生許多的“插曲”,跑來跑去,弄一下這個,弄一下那個,再回來做。
這樣子的狀態(tài),就會直接影響孩子的閱讀能力、記憶能力和知覺能力。
我們都知道,專注力是很重要的。
但是我們不知道,專注力往往就是被我們破壞掉的。
當(dāng)孩子正在很專注地玩一個東西時,我們就讓他這樣子在這個狀態(tài)里面就好了,不要去打擾他。無論他怎么樣玩,他都是在學(xué)習(xí),讓他自由地探索,讓他在探索中生出智慧,讓他在這樣的狀態(tài)里加強自己的專注力。
當(dāng)孩子能夠沉浸在一個事情里面是非常好的,也是早期智力發(fā)育的很重要的東西。
我們總是忍不住要去指指點點,而不給孩子自主而自由的時間,讓他在某個時間里,他可以是時間的主人,讓他變得專注。
孩子做功課,通常情況下,家長很喜歡關(guān)心孩子,要不要喝水,要不要吃蘋果啊,你這個寫錯了,孩子是會很煩的,我們不要主動幫助孩子,對于低年級的孩子,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學(xué)會養(yǎng)成好習(xí)慣,一起跟孩子制定學(xué)習(xí)計劃表,告訴孩子怎么做,當(dāng)孩子有需要的時候再幫忙,孩子沒有需要,不要總是主動去幫忙。
對于孩子,我們要做的不是替他去做事、監(jiān)督他怎么做,最重要的是,
1 當(dāng)孩子在做某事的時候,不去侵?jǐn)_;
2 引導(dǎo)孩子安排時間,除了學(xué)習(xí)外要合理讓孩子有玩耍的時間;
3 不要把孩子過多交給電子產(chǎn)品;
跟孩子說清楚,時間的預(yù)算,吃飯前你可以玩,你可以看電視,吃飯的時候,什么也不做,時間過去了再玩別的,
做功課也應(yīng)該有一個時間預(yù)算,安排學(xué)習(xí)時,看孩子的年齡和功課的多少來計劃時間,一開始當(dāng)孩子剛接觸寫作業(yè)時,是需要陪伴,但是這個陪伴不是監(jiān)督,而是引導(dǎo),教會孩子怎么寫,如何安排時間來寫。而后,開始放手,讓孩子自己負(fù)責(zé)自己的事情,當(dāng)他需要幫助的時候,才幫忙,不要一直盯著他。
多點讓孩子有接觸大自然的時間,運動玩耍,不要把孩子的一切時間都交給了學(xué)習(xí),生活的美好,是經(jīng)由媽媽的愛,經(jīng)由大自然,經(jīng)由自由玩耍,傳遞到孩子的心靈上。
兒童夢想屋
33微信號:404709324
關(guān)注我們,你會發(fā)現(xiàn),心理學(xué)原來很好玩
我們與你一起更好地成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