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咽治咳有效方
——感冒后咳嗽醫(yī)案3則與玄參利咽湯介紹
邢斌
案1
鄭某,男,52歲。
2009年11月19日初診。
主訴:咳嗽2周。
病史:2周前感冒,惡寒發(fā)熱伴咳嗽,便秘??滔掳l(fā)熱已退,咳嗽近幾天也略有好轉(zhuǎn),咽癢即咳,痰少而薄,易咯。素有咽炎病史。舌根白膩,脈弦。
處方:玄參利咽湯加味:玄參60g,僵蠶15g,蟬衣15g,生甘草9g,桔梗9g,木蝴蝶12g,薄荷(后下)3g,冬瓜子20g,5劑。
2009年11月26日二診:服藥1天咳即除,大便1天1次,略薄,精神振(之前很乏力)。
案2
梅某某,女,56歲。
2009年11月26日初診。
主訴:咽痛咳嗽2周。
病史:2周以來,咽癢咽痛,干咳不止,痰少,無鼻塞流涕,無頭痛,無四肢酸楚。平時納可、眠安、二便調(diào)。有頭暈頭脹、胸悶口苦、四肢麻木等宿疾。有高血壓病史多年。舌質(zhì)偏紫,胖,邊有齒印,苔剝少津,薄白而膩,脈弦細略數(shù)。
處方:玄參利咽湯加味:玄參30g,僵蠶15g,蟬衣15g,生甘草9g,桔梗9g,薄荷(后)5g,木蝴蝶12g,天麥冬(各)9g,7劑。
2009年12月3日二診:服藥3劑,咽癢、咽痛、咳嗽即除。舌如前,脈弦。
以后以小柴胡湯加味治其宿病。
案3
張某某,女,40歲。
2010年11月22日就診。
病史:初以胃脘痛就診,服藥后病情緩解。1周前罹患感冒咳嗽,咽癢則咳,痰少,咳較劇。二便睡眠正常。舌淡紅,脈細。
處方:玄參利咽湯原方:玄參90g,僵蠶15g,蟬衣15g,生甘草9g,桔梗15g,薄荷(后)3g,木蝴蝶15g。
效果:1劑咳止。
按語:有的患者患感冒咳嗽,感冒癥狀雖愈,但遺留咳嗽,纏綿不愈。辨證的關(guān)鍵一在咽,一在痰。咽,主要看有沒有咽癢;痰,首先看有沒有痰,如果有痰,再問多少,痰是否容易咯出,以及痰色。
如果咽癢則咳,無痰,或極少的痰,我稱之為咽燥咳嗽,治療應(yīng)以利咽為主。自擬玄參利咽湯有較好效果。此方由玄參、僵蠶、蟬衣、生甘草、桔梗、薄荷、木蝴蝶等7味藥組成。其中,玄參宜用較大劑量,常用30-90g。本方證之痰,應(yīng)為無痰,或有極少的痰,或易咯,或難咯。若難咯,尚宜加入利咽化痰之品。(即轉(zhuǎn)向玄參潤痰湯意。)
如果痰少,很難咯出,以致咳嗽,咳聲連連,把痰咯出方舒,我稱之為燥痰咳嗽。此證咽或癢,或不癢,選用清燥救肺湯或玄參潤痰湯(我的自擬方:玄參、天冬、麥冬、生地、熟地、南沙參、北沙參、當(dāng)歸、桔梗、甘草)。咽燥咳嗽、燥痰咳嗽,為燥咳的兩種類型。
以上兩種咳嗽,往往咳得比較劇烈。臨床可見,患者要么不咳,咳起來要連續(xù)咳上一陣,要把嗓子咳舒服了,或把痰咳出來了,方罷休。
如果相反,痰較多,但易咯,且色白,清稀,或咽癢,或無咽癢,多有寒象,如怕冷,或背冷,可選用小青龍湯。
如果有咽喉不適感(這不同于咽癢,但也可以有咽癢,最主要是多數(shù)患者并不是醫(yī)生,所以多數(shù)會說是咽癢),有痰(痰量不拘),痰易咯,色白(是否清稀不拘),口膩,舌苔白膩,選用半夏厚樸湯。
當(dāng)然,以上辨治方法主要針對患者的局部表現(xiàn)為主,患者的全身表現(xiàn)當(dāng)不明顯。如果患者的全身表現(xiàn)明顯,則應(yīng)比較、權(quán)衡局部與全身表現(xiàn),再作出判斷。
案1患者系感冒后咳嗽不愈,咽癢而咳,痰少易咯,符合玄參利咽湯用方指征,患者服藥1劑,咳即除,可見此方療效確切。
案2患者感冒的主要表現(xiàn)為咽癢、咽痛、干咳,符合玄參利咽湯用方指征,服藥3劑上癥即愈。
案3患者亦為感冒后咳嗽,咽癢則咳,痰少,咳較劇,用玄參利咽湯,重用玄參90g,亦獲1劑咳止的效果。
玄參利咽湯利咽治咳,對感冒后咳嗽、急慢性咽炎、喉源性咳嗽均有較好效果。有關(guān)本方的運用,及與其他相關(guān)方劑的鑒別應(yīng)用,請繼續(xù)閱讀接下來的一些醫(yī)案,并請參看本書下篇有關(guān)玄參運用的專文。
點睛:感冒后咳嗽的辨證分析·自擬玄參利咽湯的運用
附學(xué)生李文珍醫(yī)案1則:
學(xué)生李文珍之母,52歲??人园朐拢苑^孢、急支糖漿,效果不佳。
咳嗽聲頓促且比較“悶”,痰難咯,痰色白而粘。咳嗽時顛頂痛,感到胸悶,胸口像是壓著。舌暗,苔根膩,脈滑。
李文珍開了處方:玄參30g,桔梗9g,甘草9g,木蝴蝶12g,僵蠶9g,蟬衣9g,薄荷(后下)3g,冬瓜子12g,萊菔子12g,前胡9g,牛蒡子6g,象貝12g,杏仁12g,橘核9g,橘絡(luò)6g,3劑。停服其他藥物。
服藥第1天,下午開始就不再聽見咳嗽聲。第二天早上稍微咳幾下,之后就不再咳了。
(邢斌著《半日臨證半日讀書》,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2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