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格拉德威爾曾經在《異類》一書中說:
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xù)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煉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
他將此稱為“一萬小時定律”。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10000小時,按比例計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個小時,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五年。這就是一萬小時定律。
這也打破了“大師都是天生”的說法,認為任何人只要訓練得當,都有達到世界級的頂尖水平。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調查,學小提琴的都大約從5歲開始練習,起初每個人都是每周練習兩三個小時,但從8歲起,那些最優(yōu)秀的學生練習時間最長,直到20歲時每周會達到30多小時,共1萬小時。
“一萬小時定律”聽上去像一種勵志的成功學,或者是給Loser打氣的心靈雞湯,但在成功者身上,它卻很容易得到驗證。
比如,運動員從小開始接受枯燥的體能訓練,從練習中國人眼中的“童子功”開始,以時間定義體能的成長,最終成為世界冠軍。
作為電腦天才,比爾·蓋茨13歲時有機會接觸到世界上最早的一批電腦終端機,開始學習計算機編程,7年后他創(chuàng)建微軟公司時,他已經連續(xù)練習了7年的程序設計,也超過了1萬小時。
當然,對于這種說法,有學者也提出過質疑。早在19世紀的時候,就有人提出:你只要是花足夠時間,就能在你花時間的那個領域做得很棒,但是忽略了花時間練習的內容。到了19世紀末,就有人發(fā)現,其實如果僅僅是簡單的重復,你很可能只是達到一個平臺的水平,而不是達到最棒。
其實,很多人通過簡單的重復訓練,都可以達到某個領域上的專業(yè)水平。但是,這個水平其實還達不到頂級,這只是你通往專家級別道路上的一個瓶頸,大部分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比如,由于缺乏興趣,很多人缺乏足夠的精神動力,不會進一步的刻意訓練磨練自己,也就只能停留在一般水平了。
掌柜認為,但要成為世界級的選手,天賦能幫助你更快地達成目標。天賦可以決定你進入一個行業(yè)的起點,卻沒辦法直接決定你會達到的高度。天賦在很多時候,可以變相地激勵你去專研,從而讓你付出更多的時間或者加快效率。
最后的世界級大師,仍是時間決定了他在某一領域所能成就的最終高度。這才是“一萬小時定律”帶給人們的啟示價值。
只有重復不斷地釀造,窖池才會更有生命力
有關時間的力量,釀酒其實也是一個道理。
大家也都知道,窖是酒之魂。窖池窖齡也是釀造白酒的關鍵要素。
五糧液每一次釀酒,都會留下四分之一的老酒糟,在酒糟中富含有益微生物和香味物質,經過復雜的生物互動形成豐富的天然香源,慢慢滲透窖泥。窖齡越長,窖泥中的微生物數量也就越多,它們被叫做“酒蟲”。
因此,窖池是有生命的哦!
一個好的窖池,必須要反復不斷地釀造,才能保持生命力!否則,窖池中的微生物就會慢慢死去。
為什么五糧液能產好酒?就是因為有了“古董級”的窖池!
比如,五糧液目前仍在使用的16口明代的古窖池群,那可真是“活文物”,當然,他們的“生命”也遠遠超過1萬小時了。其中距今600多年的古窖泥,也曾捐贈于中國國家博物館,被永久收藏。
好窖池要重復釀造才能“養(yǎng)”好,人生也就是如此啦,有句雞湯不是說:“成功,就是簡單地事情反復做”嗎?時間的力量是驚人的,將見證你的付出。
本文來源:巖之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