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之石
--冰彩瑪瑙(馬料)文房之寶小鑒
書房里,除了書,少不了筆墨紙硯,近來又出現(xiàn)了一種天然的石頭——冰彩瑪瑙(又稱馬達(dá)加斯加瑪瑙,簡稱馬料),讓人驚嘆的是,這種石頭居然與文房四寶能如此親密的契合。
硯,石滑也?!墩f文》。中國四大名硯,除了澄泥硯為燒制而成之外,其余三大名硯皆為水沖之石雕琢而成。端硯出于肇慶東郊斧柯山端溪,歙硯龍尾硯取于江西婺源縣龍尾山一帶溪澗中,洮硯料取于甘肅卓尼一帶洮河深水處。名硯之石,經(jīng)歷億萬年河水潤澤,石質(zhì)細(xì)膩溫潤,雕琢成硯后,逐漸出現(xiàn)裝飾性的紋樣,成為兼具實用和賞玩的“文房四寶”之一。有人曾這樣形容歙硯:石質(zhì)堅韌、潤密,撫之如肌,磨之有鋒,澀水留筆,滑不拒墨,墨小易干,滌之立凈;貯水不耗,歷寒不冰,呵氣可研,發(fā)墨如油,不傷毫,雕刻精細(xì),渾樸大方。這些描述,用之于冰彩玉髓(馬料),如果剔除功能方面的描述,似乎也非常貼切。
名硯本天成,天然去雕飾。億萬年的河水沖刷打磨,天然碳元素和其他礦物元素與瑪瑙的浸潤與融合,磨去了棱角張揚(yáng)和浮躁戾氣,浸染了日月光華和墨色流光,一派素樸自然,一種雍容氣度,一任江湖退隱。
《釋名》中說“硯,研也。研墨使和濡也?!蹦ヒ??!胺侨四ツト恕?。研磨,除了為墨,也是打磨自己,消磨時光,靜悟自然之道,禪境也。石頭一方,或置于案頭之上,或撫與指掌之間,自然磨蝕后的渾然一體,無棱無角,不扎手傷手,讓其在人手中成為天然寵物,肌膚般的質(zhì)感與手和心都是零距離。大自然是最好的造型師,石頭每個面的過渡都自然流暢,觸手可及處,皆圓潤周至。飲清茶一杯,煮茶的水霧和茶的清香里,光影中浮現(xiàn)著這方來自遠(yuǎn)古的石頭,靜默無言,一切盡在不言中。
當(dāng)然,冰彩瑪瑙硯在書房并不孤單,同樣天然瑪瑙質(zhì)地自然成型的筆洗、筆筒、筆擱、鎮(zhèn)紙等等,應(yīng)有盡有,同樣拙樸自然的形態(tài),順手妥帖的靜靜立在書桌案頭,與書香墨色為伴。
好吧,你認(rèn)為這些石頭圓潤、柔順、服帖,對你俯首帖耳了?但是,偶然的一個瞬間,透過臺燈上的那一抹燈光或是午后的一束斜陽,你會看到這些天然石頭里的柔和光芒,淡然,不張揚(yáng),不爭,但,天下何能與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