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是中國人生活中最耐人尋味的嗜好。
據(jù)說在海外旅游,到處找地方煮熱水泡茶的,一定是中國游客,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要喝茶,白天喝晚上喝,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日復一日,就是喝不夠。
茶文化,帶上了神秘的東方色彩,也給人留下了享之不盡的樂趣。
商榻阿婆茶,當有識之士提出把這個流傳了700年的茶文化習俗作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起來時,商榻這塊藏于深閨的處女地才掀起神秘的面紗,帶著自己特有的嬌艷走向了世界。
很早以前,中國就把茶樹種子傳到了世界各國,
茶成為世界上飲用人數(shù)最多的飲料,深受人們喜愛。
幾抹青青綠茶,越古越好的茶具,壁灶上燒來的開水,水越清潔自然越好,自然的山水,自然的茶,泡出滿屋子的清純、香郁。
喝茶時,先在桌上放上幾碟腌菜、醬瓜、酥豆之類的小吃,作為佐茶菜;街坊的老太太相約從四面八方而來,賓主相互招呼,依次就座。然后大家圍著八仙桌,嗑嗑瓜子,喝喝茶,一邊做針線,一邊聊家常,其樂也融融!
當然,大家會輪流作東,以表示親密無隙的姐妹情、街坊誼。
農(nóng)閑時,阿婆們喜歡聚在一起品茶,拉拉家常
阿婆茶在商榻源遠流長,流傳著很多動人的傳說。
很早以前,淀山湖中有個山,山上有個叫阿蒲的人種植了許多茶樹,這個阿蒲為人誠實,心腸好。路經(jīng)商榻地區(qū)時,經(jīng)常把一些茶葉送給窮苦的鄉(xiāng)親。后來,幾經(jīng)滄桑,淀山湖中的山變成了碧綠的湖水,阿蒲這個人也不知去向。但是吃茶這個習俗在商榻地區(qū)傳下了,人們?yōu)榱思o念阿蒲,又把吃茶稱為“阿蒲茶”,后來,又演變?yōu)?#8220;阿婆茶”。
還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年間,有一天,乾隆皇帝來到商榻時,口干舌燥,精疲力竭,這時,正好看見一些老媽媽坐在一起喝茶,他便上前討茶喝,因為實在口干得厲害,把“阿婆,喝口茶好嗎”,匆忙說成“阿婆,茶”。后來,人們才知道是乾隆皇帝來討茶,金口玉言,就把阿婆茶的稱謂傳了下來。
“燉茶”是一種很特色的吃茶方式
商榻人吃“阿婆茶”,吃茶的方式也非常具有傳統(tǒng)特色——“燉茶”。
即用陶罐瓦罐盛水,木柴燃煮,禁忌和金屬物品接觸,這樣可以保證茶的色、香、味俱佳。燉茶均用密封性能好的蓋碗。并注意掌握沏茶的時間和水量,首次沏茶,一般只能用少量的開水沏泡。然后迅速將蓋子蓋上,隔五分鐘,再沖入大劑量的開水。
商榻人不講“喝茶”,而習慣上稱之為“吃茶”。
喝茶習慣也不一般,這種茶每天分“三碗”:上午七八點鐘“一碗”,下午二三點鐘“一碗”;晚上七八點鐘又“一碗”。喝茶人數(shù)一般為三五個人,也有一個人“獨喝茶”的。喝茶時主人要在桌上盛放幾碟腌菜,醬瓜,蘿卜干之類,以供喝茶者品嘗。
吃阿婆茶時,總是會配上幾盤點心,以供喝茶時品嘗
春天,為了迎接新的一年,人們開始喝“春茶”。茶客們從新年初一開始喝起,一天喝一家,一直喝到這個村子的最后一家,才開始收場,這是一年四季中吃茶最“鬧猛”的時期。
逢上家里嫁女娶媳婦,有“喜茶”,喝茶前,左鄰右舍的總要先入新房“道喜”,向新婚夫婦說上幾句吉祥如意的話,然后,新娘在婆婆的引領下,為每位來賓敬茶。
趕上生了貴子,還會有“監(jiān)生茶”,小孩滿月的“剃頭茶”,成人節(jié)的“壽頭茶”,兄弟成家的分家的的“分家茶”,喬遷新居的“進屋茶”,高齡老人做壽的“做壽茶”,子女考上大學的“狀元茶”,更有調(diào)節(jié)處理糾紛的“吃講茶”。方式繁多,真是茶不醉人,人自醉。
和阿婆們一起喝茶 是一種鄉(xiāng)村樂趣
近幾年來,這里青年人開始盛行起一種較為新鮮的喝茶方式,叫卡拉OK茶座,不僅人數(shù)多,而且氣氛熱烈,給人們勞動之余一種愉快的享受。
時下,吃“阿婆茶”的茶點也比以前豐富起來,茶桌上多了西瓜子,花生,奶糖,話梅等,“阿婆茶”也更當做了送人的必備禮品之一。
現(xiàn)代的阿婆茶,不僅講究傳統(tǒng)韻味,還含有現(xiàn)代藝術哪
商榻“阿婆茶”代表了一種上海獨特的傳統(tǒng)文化精神。
尤其在當代社會,物質(zhì)文明越發(fā)展,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交流就越退化,從心靈“內(nèi)省”的角度看,已經(jīng)流傳了700年的“阿婆茶”正成為靜心品味人情人生的方法。
來商榻,不妨和上海阿婆們一起飲杯阿婆茶,品嘗上海特色茶點,聆聽輕輕儂語,感受難忘的水鄉(xiāng)韻味。
_賈云峰_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