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想要購買世界第一大島——面積216.6萬平方公里的格陵蘭島。但是,美國想買,格陵蘭的所有者丹麥不賣,格陵蘭自己態(tài)度比較曖昧,最終成了一場鬧劇。美國想買格陵蘭島,大約有兩個因素:一,格陵蘭島有豐富的稀土資源和石油資源。二,格陵蘭對壓縮俄羅斯的戰(zhàn)略空間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實際上,還有一個島,同樣能起到美國壓縮俄羅斯戰(zhàn)略空間的作用,這就是冰島。 冰島是北歐五國之一,論名氣,不如瑞典、丹麥、挪威,可能還不如千湖之國芬蘭。論實力,五國中最弱的就是冰島。但是,冰島有一個奇特之處,讓冰島出了大名。 冰島面積10.3萬平方公里,和面積10.72萬平方公里的江蘇省差不多大。但是,江蘇省人口在2018年的數(shù)據(jù)是8051萬人,而冰島的人口只有35萬人。
冰島人口稀少,自然有原因的。冰島面積不小,但這個“冰”字,注定了冰島人口不會多。冰島大部分都位于北緯64度以北,堪稱是冰天雪地。冰島的東南部是面積8400平方公里的瓦特納冰原(也稱冰川),還有幾處面積較大的冰原,如何住人?再者,冰島還是個火山之國,大小火山加一起二百多座,活火山有四十多座?;鹕礁浇匀徊豢赡苡惺裁慈司幼。鶏u的人口稀少,再正常不過。 冰島經(jīng)濟發(fā)達,可由于人口總量太少,所以在國際上的“存在感”不是特別強。這幾年,冰島出了大名,很大因素是他們的男足爭氣,連續(xù)打進歐洲杯與世界杯,冰島的“維京戰(zhàn)吼”風靡世界足壇。 冰島不但國情奇特,地理位置同樣“奇特”。冰島位于大西洋的北端,正西方向是地理條件與冰島差不多的格陵蘭島。冰島的東北方向,隔著挪威海是挪威,挪威本土以北是斯瓦爾巴群島(斯匹次卑爾根群島),再以北就是北冰洋。
冰島東南是曾經(jīng)的日不落帝國——英國,英國東南就是歐洲大陸。冰島偏東南方向,還有丹麥的另一屬地——法羅群島。法羅群島、英國、挪威以及歐洲大陸之間,就是大名鼎鼎的北海,北海是波羅的海(含波的尼亞灣、芬蘭灣)唯一的出海通道。冰島西南是北美洲的加拿大與美國的東海岸。 冰島實際上卡在北大西洋的中間位置。冰島向東(及東南)是歐洲、俄羅斯,冰島向西(西南)是格陵蘭、加拿大、美國。在美國與俄羅斯上演雙雄會的現(xiàn)今,冰島的戰(zhàn)略地緣地位是非常突出的,尤其對俄羅斯來說。 俄羅斯的海岸線雖長,但除了航線還不成熟的北冰洋,多數(shù)都在美國海軍的控制范圍之內(nèi)。比如俄羅斯的軍港、北方艦隊駐地摩爾曼斯克,就位于北冰洋的西部。從摩爾曼斯克去俄羅斯在遠東的海參崴,在暫時不考慮北冰洋航線的條件下,船只(軍艦)出了摩爾曼斯克,首先要進入挪威海,也就是挪威與冰島之間的海域南下。正由于這一點,美國早就看到冰島對于限制俄羅斯的重要作用。因為如此,俄羅斯如果控制冰島,就等于將美國隔離于歐洲之外,這是美國不可能接受的。
現(xiàn)在的俄羅斯,可能還沒有能力控制冰島,但在二戰(zhàn)時,德國就打過冰島的主意。在美國看來,如果德國控制冰島,對美國與英國來說將是災(zāi)難性的。尤其是對英國來說,德國控制冰島,可以對英國“關(guān)門打狗”。 為了保命,英國顧不上冰島的強烈抗議,于1940年5月10日凌晨,出兵登陸冰島。英國占島之后,就告訴冰島:“我們不會吞并冰島,只是想借一方寶地抗擊德國,同時愿意賠償冰島的損失。”冰島對此非常無奈,稱英軍此舉是“偉大的罪惡”。 英軍搶占冰島,自然符合美國的利益。如果美軍能駐扎在冰島,一則可以將冰島打造成阻止德軍進入北美洲的戰(zhàn)略屏障,二則可以將冰島打造成阻止蘇聯(lián)進入北美洲的戰(zhàn)略屏障。
美國做的要比英國更“溫柔”一些。美國向冰島保證絕不干涉冰島的內(nèi)部事務(wù),支持冰島脫離當時控制冰島的丹麥。另外對冰島出現(xiàn)的經(jīng)濟困難,美國不計成本支援。最重要的一點承諾,美國說只要打敗德國,美國就立刻撤出冰島。美國只是借冰島打德國,德國則是想吞并冰島。兩害相衡從其輕,冰島動心了。1941年7月1日,冰島與美國簽訂相關(guān)軍事協(xié)議。 駐冰島的美軍和英軍加一起約有9萬人,而冰島當時的人口不過20萬,也沒什么工業(yè),主要打漁。不過,英軍和美軍在冰島的一切開支都不需冰島操心,所以冰島的形勢還是比較穩(wěn)定的。 冰島開始盤算二戰(zhàn)結(jié)束,美軍撤離??墒敲绹驍×说聡螅_始重點對付蘇聯(lián),這一點決定了美軍不可能完全撤出冰島。美國的國力不是冰島可以相比的,在美國的壓力下,冰島還是同意美國繼續(xù)使用冰島的凱夫拉維克空軍基地。只是冰島還是希望美軍能撤出,美國陷入兩難境地。
圖-冰島首都雷德雅未克
在這種情況下,拉冰島入盟北約是個好辦法。冰島成了北約成員國,這一麻煩自然就可以消失了。雖然冰島加入北約,并不是最優(yōu)選擇,冰島并不想成為美國與蘇聯(lián)之間的冷戰(zhàn)炮灰,但小國的命運有時是不掌握在自己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