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異朝同名政權之區(qū)辨——以夏之名
 嚴林 

在中國歷史上,前后有三個王朝(政權)以夏為國號,為方便區(qū)辨,我們不妨順著歷史的長河往回漫游一番,從創(chuàng)始人、世代、存續(xù)時間、都城、疆域區(qū)劃、國號根源、歷史價值等幾個重要方面加以探析梳理,或為加深認識,或為消遣無聊,未為不可。

1.縱有世襲非議,不礙家國一體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虞世南·《蟬》

眾所周知,夏朝是史書所載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世襲制朝代,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可信的王朝,其奠基人是上古時期治水模范大禹,創(chuàng)建者則是啟。夏朝存續(xù)的時間約為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毫無疑問,這是一個長壽的王朝,存在了470余年。

盡管夏王朝通過君主世襲的方式實現(xiàn)了家天下,但其內(nèi)部的結(jié)構仍然是以部落聯(lián)盟為支柱,構成聯(lián)盟的是夏族12個部落,夏后氏為首,乃是中央王室,其余11個部落是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費氏、杞氏、繒氏、辛氏、冥氏和斟灌氏。夏族12部原為姒姓,啟建國后,以夏為姓,以“后”作為君主尊稱,故而史書上啟常被稱作“夏后啟”。

根據(jù)各項文獻推斷,夏王朝的都城在數(shù)百年里經(jīng)歷了多次變遷,不難想象,這個早期的部落王朝應該不是純粹以農(nóng)耕生產(chǎn)作為基石的集團,游牧生活應該占到相當大的比重。啟以大禹興起之陽翟(河南禹州)立國,啟以后,歷代的夏“后”們都會進行至少一次遷都,這樣王朝至少在歷史上存在過十余個都城,而末代“后”夏桀所在的都城則為斟鄩,即今天的河南洛陽偃師。

夏族早期活動的范圍,大概在河南伊、洛流域及嵩山一帶,立國后,12部落迅速向外發(fā)展擴散,最盛時,王朝的控制范圍西抵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東達河南、山東、河北三省交界處,南至湖北北部,北控河北南部。王朝的中心活動區(qū)域則為河南偃師、登封、新密和禹州一帶。傳說大禹平定水患后,劃天下為九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冀州、梁州、雍州),九州之外又有五服,五百里甸服,五百里侯服,五百里綏服,五百里要服,五百里荒服,從王室中心向四周擴散,各2500里。不過,以上只是古代學者理想的上古政區(qū)劃分,是一種美好的想象。

據(jù)史料所載,夏王朝共歷1417后。約公元前1600年,作為夏朝的方國、日益強大的商部落在其首領湯的帶領下,聯(lián)合其他部落討伐夏后桀,經(jīng)歷倉皇、鳴條兩次大戰(zhàn),大敗桀,并將夏桀流放,夏王朝就此終結(jié)。亡國后,夏后氏后裔一部分繼續(xù)留在中原地區(qū),一部分南遷到今安徽地區(qū),一部分不斷北上進入今天的蒙古高原地區(qū),與其他民族融合。

關于夏王朝國號之根源,至今仍眾說紛紜,簡單歸納起來,大概有如下說法:一是夏字是夏族圖騰的象形字,夏朝以圖騰為國號;二是夏乃是由蟬的形狀演化而生的文字,假蟬為夏,夏即是蟬,以夏為號,喻義王朝如蟬生生不息、光明高潔;三是大禹受舜封陽翟而為夏伯,居夏之地,以發(fā)跡之地為國號;四是部落聯(lián)盟以夏后氏為首,便以中央王室部落號為國號。

夏啟改變了過去部落間推選和禪讓產(chǎn)生首領的方式,代之以家族世襲,開啟了君、家、國三位一體的政權模式,這個模式延續(xù)了4000余年,至1912年才告結(jié)束。

根據(jù)各項文獻記述推斷,夏朝時已有成熟的官制、賦稅體系和文字,只是目前尚無出土的實物加以印證。

作為黃帝后裔與炎帝后裔融合而生的夏族是神秘的,夏族建立的夏王朝是文明繁華的,他們給后人留下了無窮的想象空間,“華夏”、“炎黃子孫”兩詞由此衍生出來,逐漸成為中國和中國人的代名詞之一!

2.可憐志大才疏,無奈草原折翼

重臣分陜?nèi)ヅ_端,賓從威儀盡漢官。

四塞河山歸版籍,百年父老見衣冠。

函關月落聽雞度,華岳云開立馬看。

知爾西行定回首,如今江左是長安。

                       ——高啟·《送沈左司從汪參政分省陜西汪由御史中丞出》

上古夏朝消逝兩千余年后,公元407年,來自草原的匈奴鐵弗部首領劉勃勃稱大夏天王、大單于,繼而于公元418年在混戰(zhàn)中的中國北方稱帝建國,國號夏。劉勃勃稱帝之處在灞上(陜西藍田),他自認為帝王之美好顯赫與上天的意旨相連,隨即改姓為赫連,他所建立的夏國,史稱赫連夏、胡夏或匈奴夏。

赫連勃勃依仗武力野心勃勃,致力為部族營建一座超級都城。他征發(fā)嶺北十萬胡人、漢人,在朔方水北、黑水之南修筑都城,名曰統(tǒng)萬城(今陜西靖邊北),喻義“統(tǒng)一天下,君臨萬邦”,如今尚存統(tǒng)萬城遺跡。

赫連勃勃雖然建國立都,但未對游牧民族的習慣加以改造,這對政權的影響巨大。夏國并沒有形成自己的賦稅體系,主要靠攻伐他國以獲取經(jīng)濟上的支撐,經(jīng)濟基礎不牢靠,上層建筑自然不穩(wěn)當,這樣的政權顯然不能長久存在。

夏國的疆土并不固定,武力最強時,其勢力范圍南界秦嶺,東戎蒲津,西收秦隴,北臨于河,大概有今陜西北部、內(nèi)蒙河套以南,兼有寧夏一部、甘肅東南部,其中心活動區(qū)域在河套、陜西延安和寧夏固原一帶。整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區(qū)劃分都是州郡縣三級制,赫連夏自然不能例外,但是它的具體區(qū)劃情況不得而知。

作為十六國時期最后一個登場的政權,郝連夏與其他十余個政權一樣短命,只經(jīng)歷了赫連勃勃、赫連昌、赫連定23帝,存續(xù)二十余年,于公元431年亡于吐谷渾(鮮卑南遷的一支),末代君主郝連定當了俘虜。

有趣的是,來自草原的赫連勃勃自稱是夏王朝夏后氏的后裔,故而以夏為國名,這樣說來,以夏之名算是在政治上對先祖的一種傳承。赫連勃勃這種說辭既無從考證但又頗有根據(jù),據(jù)《史記·匈奴列傳》載:“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薄独ǖ刈V》更進一步說:“其(指桀)子獯粥妻桀之妻妾,避居北野,隨畜移徒,中國謂之匈奴?!笨梢韵胍?,匈奴應當是夏后氏后裔遷入蒙古高原后與其他部族融合而產(chǎn)生的新民族,而匈奴赫連勃勃自稱大禹之后,要復大禹之業(yè),在政治道義上,任誰也無法反駁。

赫連氏僅僅依仗武力當然不能實現(xiàn)入主中原、統(tǒng)一天下的夢想,但這個部族后來平和地融入了中原,融入了天下,這和當初的部族夢想也算是殊途同歸吧!

3.偏能獨霸河西,誓要分庭抗禮

華夷天限有斯峰,萬仞巍巍障碧空。

芳草綠楊新塞堡,野花黃蝶舊離宮。

裔裾地古千年鎮(zhèn),唐漢渠分一水通。

幾度政余閑眺處,翠屏高照夕陽紅。

                       ——徐健·《望賀蘭山》

當創(chuàng)世紀的夏王朝退場2630余年后,郝連勃勃的夏國淡出丹青600余年后,讓我們把目光轉(zhuǎn)到兩宋時期,無論是宋遼對峙,還是宋金抗衡,不可忽視的是,中國西部存在的一個強悍的攪局者——西夏政權。

公元1038年,已占據(jù)河套(黃河“幾”字彎及其周邊流域)地區(qū)和河西走廊(甘肅西北部狹長的平原地帶)的黨項部李元昊建國稱帝,國號夏,族內(nèi)稱邦泥定國、白高大夏國,史稱西夏。

西夏都城坐落在銀川平原之上,曰興慶(寧夏銀川)府,是為北京,另有南京西平府(寧夏寧武)。

西夏政權與同時期的宋遼金相比,國小而民寡,但其生命力十分頑強,它在幾個大國的擠壓下積極拓展部族的生存空間,發(fā)跡之時,僅在陜甘寧交界一帶活動,有夏、銀、綏、宥、靜5州,1002年取靈州,1036年取瓜、沙、肅3州,滅甘州回鶻,獨霸河西走廊,后又擊敗吐蕃,取河湟地區(qū),最盛時,其疆域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涵蓋寧夏、甘肅大部、青海東北部、內(nèi)蒙古部分和陜西北部,統(tǒng)治區(qū)域人口約230萬到300萬之間,是宋遼金時期中國版圖上一個不容忽視的國度。西夏基本實行州縣兩級制,大約有32州,除南北兩京府,另設有宣化府(甘州)、西涼府(肅州)管控河西走廊,防備回鶻、吐蕃等部族。州縣之上,西夏特設監(jiān)軍司,將全境劃為12監(jiān)軍司,主管軍務,也理民政。

細看歷史不難發(fā)現(xiàn),五代十國時期登臺的所有政權都源自唐朝的藩鎮(zhèn),西夏也是藩鎮(zhèn)立國的典型例子,只是它比其他藩鎮(zhèn)運氣更好。西夏自建國始先后臣服于北宋、遼、金、蒙古等大國,也不惜與北宋、遼多次發(fā)生戰(zhàn)爭,贏得了大國的尊重,實現(xiàn)分庭抗禮,宋遼金等都無可奈何。西夏共歷10位帝王,存續(xù)189年,公元1227年,末代君主李睍向蒙古汗國投降,但終究難逃一死,西夏亡。國亡后,黨項部族南遷至四川甘孜一帶,延宕至今。

李元昊以夏為國號,緣由還需上溯。李氏先祖拓跋思恭曾幫助唐朝平叛,進而占據(jù)夏州,受唐封為夏國公,賜國姓李,實際成為藩鎮(zhèn),五代時期,李氏將部族武裝稱為定難軍,喻義平定國難,之后李繼遷又受契丹封為夏國王,李元昊承襲地盤、爵位而立國,以夏之名正為發(fā)揚先祖的榮耀。

西夏出色的軍事組織和動員能力,使得不到300萬的人口產(chǎn)生了50萬的戰(zhàn)士,所以能夠?qū)掖未髷”彼魏瓦|,即使以后崛起的金和蒙古也不能輕易征服之,足見這個政權的頑強生命力。西夏在北宋、遼、金、蒙古等大國之間長期周旋,同時致力于打擊吐蕃、回鶻等部,不斷拓展生存空間,也顯示其充滿智慧的外交策略。

因為西夏的努力,這個略顯偏僻的國度里,文化、宗教、經(jīng)濟得到極大的發(fā)展,統(tǒng)治者不斷吸取漢文化的營養(yǎng),形成了非常完備的官制、賦稅體系和成熟的文字,為民族的大融合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綜上,以夏之名的三個政權,夏朝最古老最神秘,對華夏歷史意義最重大;西夏為黨項、漢、羌等民族融合有很大貢獻,次之;郝連夏稍遜。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盤點歷史上國號為夏的王朝
歷史上以“夏”為國號的政權,除了第一王朝夏朝,還有哪些呢
北魏是這樣煉成的1
第一個由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所建立的偉大王朝
匈奴在歷史上留下的唯一一座都城,一統(tǒng)天下的城,殘忍的城
萬字短文 概述五胡十六國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