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y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y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strong>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yī)方劑學》
你好,我是中醫(y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關于頸椎病的事兒。
前些日子,大概是3月26日吧,我給讀者朋友寫過一篇文說,介紹了孫達武老先生,用活血化瘀之法,治療頸椎病的故事。
我當時就說過,治頸椎病有四大思路。這就是以痰論治、以肝腎不足論治、以外邪郁滯論治,以及以血瘀論治。
有朋友讓我再分門別類地,給大家講講。
那好,我今天就給你講,怎么以痰論治。
你知道嗎?其實啊,有些時候,所謂這個頸椎病,你拍片的時候,能看到骨質增生。但是實際上,用中醫(yī)的視角來看,無非就是濕氣入頸。
我把這個,叫做痰濕型頸椎病。
我手頭有一張很有意思的醫(yī)案。我講給你聽。
話說有這么一個男子,姓潘,就診時是43歲。
這個人啊,大概從2年前開始,就有腦袋眩暈不適的感覺。勞累之后,容易發(fā)作。一旦發(fā)作,那就惡心、胸悶,周身困重,不愛動彈,而且昏昏欲睡。整個人,處于一個即將崩潰的狀態(tài)。
而且,每當此際,這個人就不敢扭頭。一旦扭頭,他就眩暈加重,無法堅持。
這時候,他覺得,自己可能是頸椎病惹的禍。結果,到醫(yī)院一查,還真就是有頸椎增生。
但遺憾的是,按照頸椎病去治,效果不好。
怎么辦?他后來求助中醫(yī)。
刻診,見患者脈濡滑、苔白膩,舌淡。當時,醫(yī)家就給開了一張方子——
半夏、天麻、澤瀉、陳皮、木香各10克,白術30克,茯苓、豬苓、淫羊藿、炒扁豆各15克,砂仁、甘草各6克,生姜3片,大棗12枚。一共是七劑。
結果,患者用藥七劑以后,癥狀明顯減輕。接著,效不更方,再用14劑。這一來,患者諸證悉平。最后,再用14劑,以鞏固治療。隨訪一年未曾復發(fā)。
這張醫(yī)案,就刊載于2011年的《浙江中醫(yī)雜志》上。感興趣的朋友,不妨認真查閱一下。
這里頭是怎么回事呢?說起來也很簡單。
這個人的問題,其實就是有痰濕。痰濕中阻,則惡心欲嘔、食欲不振。痰濕上泛于舌,則舌苔白膩。痰濕阻滯脈道, 則脈濡滑。舌淡,那是痰濕困脾,氣血生化乏源。痰濕困阻四肢,所以腿腳乏力倦怠。
讀過中醫(yī)內科學的人都知道,痰濕之邪,哪兒都去。痰濕動風,可以上犯清陽之地。腦袋、頸部為痰濕所阻滯,結果一定是眩暈。而病人在扭頭的一瞬間,風痰更甚,于是眩暈感更強。
而這些,患者不懂。他認為,既然在扭頭的時候,眩暈明顯,那肯定和頸椎病變有關系。所以說,他第一選擇是治療頸椎的骨質增生。
這么做,不能說沒道理。
只是,中醫(yī)不這么看。中醫(yī)認為,你這就是痰濁中阻,上擾清陽。我把痰濁給你化了,風痰給你息了,你也就好了。
嗯,現在,我們再來回顧醫(yī)案里,醫(yī)家用的方子:
半夏、天麻、澤瀉、陳皮、木香各10克,白術30克,茯苓、豬苓、淫羊藿、炒扁豆各15克,砂仁、甘草各6克,生姜3片,大棗12枚。
這個配伍,說實話,它是古方半夏白術天麻湯的配伍。這個半夏白術天麻湯,那是非常有名的方劑。今天在這里,為了節(jié)省時間,我就先不具體介紹了。我以后再給你講。對醫(yī)案這個配伍,你粗略理解就可以。無非就是,半夏、澤瀉、陳皮、木香、白術、茯苓、豬苓、炒扁豆、砂仁健脾燥濕、行氣化濁,利水消痰,解決的是中焦痰濕之邪。天麻,用于熄風,止頭暈。淫羊藿,溫陽,使得痰濕得陽則化。生姜和大棗,固護脾胃,增進氣血生化之源。
這就是基本意圖。
我把這個寫出來,供您參考、借鑒、揣摩。
這個醫(yī)案故事,雖然很簡單,不難,但是它完整地向我們展現了,痰濕型頸椎病的主要表現,以及調治的思路。它有一定的示范意義。中醫(yī)界同仁們,我建議你能認真吸取其中的經驗,日后為臨證提供一個思路。非專業(yè)讀者,我希望你能認真思考其中的道理,增進見識。如果可能的話,可以在中醫(y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文中配伍。如果用得準確,它可以起到一點療效。當然,如果沒有專人的當面指導,在辨證不明的情況下,我建議不要貿然嘗試。
其實,這個頸椎病,證屬痰濕入頸的,現實生活中可以說越來越多。這和我們當代人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有關系。這樣的人,身材多肥胖,苔白膩,懶得動,渾身懶肉。說起來,我看到這樣的患者,心里頭都替他們堵得慌。除了用藥,這類人必須多運動,想方設法地運動。只有下決心運動,才會打開身體排解痰濕的通道。痰濕沒了,你的所謂頸椎不適、迷糊,就都好了。
嗯,就說這么多吧。文老師感謝你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