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疾病的自我療法
(一) 急性肝炎
1 針灸
選腎俞、膽俞、脾俞、太沖等穴為主穴。惡心加胃俞、內(nèi)關(guān);腹脹加足三里、上巨虛;肝區(qū)脹痛加支溝、外關(guān);陽黃者加陽陵泉、內(nèi)庭;陰黃者加至陽、中脘、足三里、三陰交等配穴。采用毫針瀉法;陰黃用平補平瀉法、每次留針2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2 按摩
穴位按摩 患者取俯臥位,左右分推其背部;疊掌揉膀胱經(jīng)、肝俞至三焦俞一段;施滾法于上述部位,時間約10分鐘;用肘尖安按揉肝俞、膽俞穴各1分鐘,揉動緩慢,揉按交替,按壓沉穩(wěn);用小魚際擦脅肋部痛區(qū),以局部溫熱為度?;颊哐雠P位,用拇指撥陽陵泉、絕骨穴各3-5次;按壓太沖穴1分鐘,以穴區(qū)酸脹為度。隨癥加減,肝氣郁結(jié)者加按揉章門、期門、肩井穴各1分鐘;摩膻中穴1分鐘。肝濕熱者加按揉脾俞、豐隆穴各1分鐘;順時針摩腹3分鐘。肝陰不足者加掌根推揉肋下3分鐘。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足部按摩 選用腎、輸尿管、膀胱、十二指腸、肝、膽囊、胃腸、淋巴腺、脾等反射區(qū),每個反射區(qū)分別按摩3分鐘。每日1-3次,10次為一療程。
(二) 慢性肝炎
1 撳捏手指
肝病患者,撳捏右手拇指的兩個關(guān)節(jié)。每日1-2次,每次3-5分鐘。長期堅持有良效。
2 扎手指
肝病病人在食指第一關(guān)節(jié)處,用普通的橡皮筋扎3圈,5分鐘后除去。堅持每日作2次,可見良效。
3 內(nèi)養(yǎng)功
每日早安各練1次,功法見前。
4 按摩
在肝區(qū)進行按摩。仰臥,用右手掌在右下胸至右上腹來回按摩,動作稍快,右手累了用左手。按摩100-200次。每天作2次,以促進肝區(qū)血液循環(huán),減輕肝臟郁血,改善肝功能。
5 太極拳
每日早晚各打1次太極拳。
6 醫(yī)療步行
在優(yōu)雅的環(huán)境下步行(最好在林蔭道或公園內(nèi)),速度宜慢,控制在每分鐘60-80每次15-20,步行后,可臥床休息,也可在步行途中坐位休息。
(三) 肝硬化
1 敷貼
大田螺4只,大蒜頭5只,車前子
甘遂適量,蔥頭5根,他搗成泥,用以作餅,貼敷于肚臍上,以膠布固定,再以繃帶扎腰。
2 針灸
選肝俞、氣海、足三里為主穴。氣鼓者加中脘、太沖、膻中;水鼓者加水分、公孫、復溜、腎俞;血鼓者加期門、章門、膈俞、血海等配穴。每次選3-4個主、配穴,采用毫針刺法,實證用瀉法;虛證用補法。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3 按摩
選用腎、輸尿管、膀胱、十二指腸、肝、膽囊、胃腸、淋巴腺等反射區(qū),每個反射區(qū)分別按摩3-5分鐘,每日2次,10-20次為一療程。
4 靜坐養(yǎng)生功
取一方凳,正身坐上,雙目和口微閉,頭頸正直,微向前低,微含胸,兩腳平行分開,距離與肩同寬,沉肩衛(wèi)微屈肘,兩手自然放在大腿上,掌心向下,全身放松。呼吸:作呼氣--吸氣--屏氣,他時默念“我--要--靜坐”。具體做法是,用鼻吸氣時默念“我”;舌落時用嘴呼氣,默念“要”;屏氣時,嘴閉合。舌舔上腭,默念“靜坐”。如此反復30分鐘。意守:下丹田關(guān)元穴。同時吸氣時將小腹鼓起,呼氣和屏氣時將小腹內(nèi)收,使之將余氣下沉到下丹田。
(四) 肝臟保健
1 保健操
⑴ 在春日清晨,面東背西坐好。將氣吐盡,然后深吸氣,屏息,將吸入的氣分九次吞下,意想吞到丹田。作九次,可補受損之肝臟,使肝氣舒暢榮盛。
⑵ 用右手按左肩,左手按右肩,手法宜重,慢慢向左轉(zhuǎn)身,扭頸至極;然后慢慢向右轉(zhuǎn)身,扭頸至極。左右各作三遍。
⑶ 雙手于胸前交叉,向胸部擠壓,作12次,可除去肝臟積聚的風邪毒氣,使肝臟疾病不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