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鹽湖安邑禹夏都
    

 

   

夏王朝的常都究竟在哪里?記載先秦帝王都城的 《 世本·居篇》說:“夏禹都陽城,避商均也。又都平陽,或在安邑,或在晉陽?!?此后史籍及學界對此遂有三派:(一)陽城派。其根據(jù)是“夏禹都陽城”及上世紀中后期在河南登封縣告城鎮(zhèn)王城崗發(fā)掘出龍山文化晚期城址.故今之學界多持此說.就連學校教科書也因此而修改。(二)安邑(夏縣禹王城)派?!独ǖ刂尽吩疲骸熬雨柍菫橛肀苌叹鶗r,非都之也?!币馑际钦f,陽城為夏禹的臨時行宮,并非國之常都。但此派認為,夏之都邑盡管屢遷。從未出晉南范圍,尤其是夏縣境內(nèi)的安邑(今禹王城) ,蓋為禹夏常都?!对涂たh志》、《太平環(huán)宇紀》、《讀史方輿紀要 》 也都肯定了這一說法,王鐘翰等史學家亦持此說。(三)晉陽(鹽湖安邑)派?!蹲髠鳌ぐЧ辍芬鬃拥脑捳f︰“《夏書》曰:‘惟彼陶唐,率彼天常,有此冀方。今失其行,乃滅而亡?!?杜預(yù)注:“唐虞及夏皆都冀方?!苯癖尽吨駮o年》:“元年丙子,帝﹙堯﹚即位,居冀。……元年己未,帝﹙舜﹚即位,居冀?!耆勺?,帝﹙禹﹚即位,居冀?!蹎⒃旯锖?,帝即位于夏邑,大饗諸侯于鈞臺,諸侯從帝歸于冀都,大饗諸侯于璇臺。”《歸藏·啟筮書》:“昔者夏后享神于晉之墟,做為璇臺于水之陽?!薄妒酚洝贰布狻痴f:“徐廣曰:‘堯都晉陽也?!睋?jù)“璇臺之享”可知冀方即晉陽。又據(jù)《國語·晉語》:冀郤同祖及郤犨稱苦城叔子,可知冀方即鹽湖安邑?!稌x地理志》、《太康地道記》說:“虞舊都安邑鳴條地帶?!薄俄嵑4笕さ夭俊氛f :“ 夏縣禹王城為大禹舊都,安邑縣(鹽湖安邑)為‘禹營安邑即此’ ”,即“禹作宮室”之常都。  故《安邑縣志·沿革考》記載說:“安 邑舊為堯舜都.后為夏禹都?!泵駠四陣裾逃款C定的地理教科書即 采此說,并一直沿襲到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    

 

我認為。三種說法以最后一說為勝,其理由是:

    i

 ‘  一、因材就利。  《管子》曰:“凡立國都,因天材,就地利。鹽湖安邑為“禹營常都” 的首要條件,就是由于“ 緊靠鹽池,因天材,就地利。”的緣 故。鹽池最早稱盬。《山海經(jīng)》說:“又南三百里曰景山,南望鹽販之澤。”【晉】郭璞注曰:“鹽販 之澤即鹽池也,在今河?xùn)|猗氏縣,或無‘販’字。 ”  柳宗元說:“猗氏之鹽,晉寶之大者也。人  之賴之與谷同?;羯裨?,非人力之功也?!边@就是說“鹽池東據(jù)安邑,西依解州,南抵中條山,北臨涑水河,天然生成,為中原之大寶?!本吧郊辞G山,又名雷首山、中條山,富藏銅、鐵、金礦。鹽池之濱,涑水河畔,溫濕多雨,營原抱隰,盛產(chǎn)稷麥、蠶桑和牛羊,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是古代農(nóng)牧邦國最為優(yōu)越的立都所在。

二、殷盈浩穰。  《漢官儀》 曰:“絕高曰京,十億曰兆,欲令帝都殷盈也。”《漢書·張尚傳》曰:“京兆典京師長安,浩穰于三輔?!咀ⅰ亢?,大也;穰.盛也,言人眾之多也?!币馑际钦f,國都必須設(shè)立在人口聚居、財富集中的地方。鹽湖安邑濱臨上池(今安邑水庫,乃一淡水湖),富甲天下,當然具備這一條件?!蹲髠鳌こ晒辍份d:“郇瑕氏之地,沃饒而近盬,國利民樂?!臂?、瑕都在今臨猗縣境,皆緊靠鹽池和盬(苦)城(今安邑古又名苦城)。《尚書大傳》云:“(舜)販于頓丘,遷于負夏?!鳖D丘,殆猗頓之北原?;蚣?舜)_作什器之“壽丘”。壽者,峨眉也,壽丘即峨眉嶺也。“負夏”即夏縣之南盬城安邑也。“負”,背靠之意。如《儀禮·士喪禮》之“祝負墉”;《儀禮·士虞禮》之“負依南面”,《爾雅·釋丘 》之“丘背有丘為負丘”, 《釋名》 之“負,背也,置項背也”,《禮·明堂位》之“ 天子負斧依南向而立。〔注〕 負之言背也。” 《戰(zhàn)國策》之“齊 (國) 西有強趙。南有韓魏,負海之國也。” 等 ,故知“ 負夏”即今之安邑,舜時已經(jīng)成為一個交易集會的“殷盈浩穰”之地。當時盬鹽大概已經(jīng)成為中原交易的固定等價物,誰擁有了它,就等于擁有了貨幣和財富,故天下諸侯士民皆趨之若鶩。   

三、建首善,居樞機?!妒?記·儒林傳序》曰:“教化之行,建首善自京師始?!币馑际钦f,國都所在,必須是先進文化的傳播中心。酈道元《水經(jīng)注·涑水》曰:“﹙安邑)城南有鹽池,上承鹽水,水出東南薄山,西北流,經(jīng)巫咸山北。"薄山即中條山,巫咸山又名靈山?!吧w神巫所游,故山得其名矣”??梢姶说啬耸遣敷吆椭嗅t(yī)、天文學的發(fā)達之區(qū),是華夏文明的傳播中心。娥皇和女英是堯的兩個部落,其族徽當是蠶娥與花瓣,即由太華山東進的“ 華族”。帝“舜 ” 亦屬 “ 花草”族類。以魚龍為族徽的鯀禹族則是首戴蓍草為笄簪,足跳跛足舞以娛神的“夏”族。其祖同為炎黃,社會組織和文明程度都遙遙領(lǐng)先別的地區(qū),故稱“ 華夏”。 九州之樞機稱“ 中國”,又稱“神州”,當與巫咸集團十卜九驗的神妙預(yù)測有關(guān);華夏、神州和中國又稱“ 赤縣”和“紫縣”, 又當與鹽池密切相關(guān)。《水經(jīng)注》卷六載:“ (鹽池) 紫色澄亭,,渾而不流,水中食鹽.,自然印成,朝取夕復(fù),終無減損。”沈括《夢溪筆談》亦云:“解州鹽池方百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未嘗溢;大旱未嘗涸。鹵色正赤,在阪泉之下,俚俗謂之蚩尤血?!?所謂“ 紫縣”、 “赤縣”者 ,蓋天子直轄之州縣,即鹽池周圍之近畿也?!读簳ぴ奂o》:“ 土圭測景(影),仙人承露,斯蓋九州之赤縣,六合之樞機?!?正是把當時的建康(今南京)比作古代巫咸山下、鹽湖池畔的安邑?!巴凉鐪y影,仙人承露 ” 繼承了巫咸山下的 《夏小 正》而更加輝煌、領(lǐng)先??梢姡紫躺胶望}水湖就象一座豐碑和一面明鏡,無可辯駁地見證了 “禹 營安邑” 這個“首善之區(qū)”。                                                             

 四、龍興虎視之地。 《后漢 書·班固傳》說:“(咸陽) 橫披六合,三成帝畿,周以龍興,秦以虎視。” 意思是說,國之所都,必籍王氣,關(guān)隘山河,龍盤虎踞,  據(jù)之可奪取天下,駕御九州?;}池安邑,固為五帝三王爭奪之地,當為夏之常都?!妒酚洝?五帝本紀》說:“軒轅乃修兵振藝……教熊羆貔貅豹虎以與炎帝戰(zhàn)于阪泉之野,三戰(zhàn)然后得志。”又“蚩尤作亂,不用帝命,于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zhàn)于涿鹿之野,遂擒殺蚩尤,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nóng)氏,是為黃帝?!?可見阪泉之戰(zhàn)和涿鹿之戰(zhàn)是黃帝族與炎帝族的兩次決戰(zhàn),而阪泉與涿鹿, 晉《太康地道記》、《魏土地記》、《 水經(jīng)注》、《夢溪筆談》、《太 平環(huán)字記》皆云在今運城市安邑蚩尤城(今蚩尤村或從善村)南。黃帝臣風后神廟在今解州社東村,其塚在今永濟市風陵渡口。這兩次決戰(zhàn)實質(zhì)上是爭奪鹽池及中條山銅礦的控制權(quán),即中央邦國的統(tǒng)治權(quán)。鹽池南岸的蚩尤城,正是炎帝族的邦邑.它與鹽池北岸后來的“安邑” 隔池相對,頗具“龍興于池而虎視天下”的地望。此后,以刻花草紋之玉為冠飾的顓頊、帝舜部落,又與魚龍紋紀官的共工(鯀 ) 、帝堯部落展開了同樣的“爭帝”大戰(zhàn)?!读凶印珕枴份d:"共工氏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折天柱,絕地維,故天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滿東南,故百川水潦歸焉。”共工,有學者認為即鯀也,舜殛之羽山?!冻o·天問》曾懷疑他不是因治水無功而是因“爭為帝”被流放?!豆疟局駮o年》說:“舜囚堯于平陽,取之帝位?!?《荀子》 、《韓非予》亦有同樣說法。也許,所謂“ 堯舜禪讓”, 實在是不得已而舉行的君權(quán)神授儀式.。

兩大集團爭奪帝位及其都邑的傳說,各家史籍雖相互穿鑿,各執(zhí)一詞,但有一點卻是相同的,那就是皆以鹽池為中心彼此消長進退。例如不周山,《山海經(jīng)·西次三經(jīng)》 曰:“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北望諸囟比  之山,臨彼岳崇之山。東望泑澤,河水所潛也。其原渾渾泡泡。爰有嘉果,其實如桃。其葉如棗,黃華而赤柎,食之不勞。” 郭璞注:“ 此山形有缺不周匝處,因名;云西北不周風自此山出。”這段話意思是說,(不周山) 北望如臍似囟的中條山,南臨中岳嵩山,東望滎陽之澤,其岸有桃林之塞。所觸不周之山,分明是指大陽(今平陸)黃河中的砥柱山﹙俗稱三門山)!共工是個失敗的英雄,他的神話證明了一個事實:顓頊族及其后裔從此統(tǒng)治了鹽池安邑并迫使共工﹙鯀)與堯子丹朱部族退至河南。

五、舜歌 《南風》 之處。   《 史記》說:“ 舜生于冀州嬀汭蒲坂,耕歷山﹙亦名景山、首山、中條山等),漁雷澤,陶河濱,作什囂于壽丘,就時于負夏?!被顒臃秶晌髂隙鴸|北。漸趨鹽池。“舜”,《說文解字注》云:“草蔓花葉對生而大也。帝‘舜’為其謚號?!蔽艺J為,“舜” 是該部落的族徽,先以虞官(管理山林鹽澤)為氏,后結(jié)盟于娥皇女英諸部,統(tǒng)領(lǐng)百官,主持祭祀,執(zhí)刑典,流四兇,終于迫使帝堯禪位,退居平陽,堯子丹朱退避南河之南(今河南),父子不得相見(據(jù)《竹書紀年》)?!稌x地理志》和《太康地道記》都說 “ 虞舊都安邑鳴條地帶?!薄独ǖ刂尽纷⒃唬?“ 高涯原在蒲州安邑縣北三十里南坂口.,即古鳴條陌也。鳴條戰(zhàn)地,在安邑西?!蓖跹╅裕骸?河?xùn)|文史拾零·鳴條舜跡漫考》稱: “ 鹽湖區(qū)馮村鄉(xiāng)太方村古稱虞城。村南有揚余村,為舜晚年之牧官。其西十五里,有舜帝陵廟,皆在鳴條地帶?!薄端?jīng)注》則云:“虞城(今平陸境)北對長坂,謂之虞坂。 《戰(zhàn)國策>曰:‘昔騏驥駕鹽車上于虞坂,遷延負轅而不能進’,此蓋其困處也?!?〔清〕俞樾序《韻海大全》載:“古跡,虞坂,在安邑南?!?由此可知:虞坂當在安邑以南鹽池岸邊,即今東郭鎮(zhèn)磨河村山谷中。虞坂往西約數(shù)里有鹽宗廟 ﹙俗稱池神廟〕, 其南有歌薰樓舊址,據(jù)說是舜歌《 南風》之處。其歌曰:“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薰:香草也?!?本草注》曰:“古人祓除,以此草薰之。 ”《山 海經(jīng)》 也說:“ 浮山有草焉,名曰薰草,佩之已厲?!彼窗涯巷L比作薰草,可以袚除不祥,阻止兇厲,消解部族民眾的怨怒,以得到安寧和財富。南風何以如此之神呢?柴繼光:《晉鹽文化述要》解釋說: “ 池鹽生成必須借助應(yīng)時而至的南風,號為‘ 鹽南風’?!逼矶\鹽南風,就能民安財阜,盛世太平!因此,“ 禹營安邑”,隋置“虞州”,后改置安邑郡,唐改虞邑縣,后改名安邑.其源蓋出于此。  、

    六、大禹治水即治鹽。  文獻記載,大禹為舜帝之司空,主管水利疆土,后人祀為山川之神。說他鑿龍門,劈砥柱,導(dǎo)九山九川,是一位治水的英雄。又說“禹致力乎溝洫”,“治水十三年三過其門而不入”?!冻o·天問》對這些神話傳說早就提出了質(zhì)疑,王鐘翰的《中國民族史》也頗有辯證。我認為,禹是一位歷史人物,他的功績主要是鹽池水利,征伐三苗、少昊部落和建立五服聯(lián)邦的夏王朝。禹繼鯀治水,“命諸侯百姓與人徒以傅土”,堰堤與導(dǎo)流相結(jié)合,終成其功。這與鹽池治理客水的辦法如出一轍。首先,為什么非要堰堤截堵洪水呢?難道不可以移民于山陵和涯原以避水害嗎?這里答案只有一個:即人畜當然可以遷居,而鹽池這個聚寶盆,國家與百姓賴以生存,固不能移。若暴雨驟至,洪水四注,則稀釋鹵水,鹽花不成。故須在鹽池四周修堤筑堰以堵洪水.使之順堰西南流入解州諸灘。鯀禹皆用此法,并未有錯。禹又因勢利導(dǎo),蓄洪水于鹽池四周數(shù)十個低洼灘地,引夏縣青龍河及山洪經(jīng)永豐渠(今姚暹渠)之古水道入永濟伍姓湖,匯入涑水后入黃河,這叫治客水?!坝碇铝鯗箱?,當是既引水溉田變水害為水利,又精心治理鹽池鹵水,整畦澆曬,以成鹽花。故“ 治水即治鹽也”。鹽池無水害則安,因此舜禪位于禹而‘‘禹營安邑”于此。我認為,姚暹渠的前身叫永豐渠,永豐渠的前身叫晉水,皆人工所挖之運河。《 易·晉卦》曰:“晉,進也。”《周禮·夏官·田仆》曰:“ 凡田,王提馬而走,諸侯晉,大夫馳?!?晉又釋為“抑”。運河且“進”且“抑",可制夏縣東來及涑水北來之洪,正合大禹及姚暹等人治理鹽池客水的疏堵之法.故名“ 晉水 ”。又《 詩·唐風譜》曰:“ 成王封叔虞于堯之故墟曰唐侯,南有晉水?!薄?漢書·地理志》曰:“唐有晉水,叔虞子燮為晉侯,是以改唐為晉。” 所謂“堯舊都在蒲”之“晉陽﹙杜佑說在今虞鄉(xiāng)附近》 ”者,實指堯舊都在蒲州府虞坂晉水北岸,即今之鹽湖安邑附近也?!妒酚洝ろ椨鸨炯o》說:“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禹繼堯舜,從丹江、岷江、三危而下,平定三苗;又從河濟、淮泗、江漢向東,平定太昊、少昊集團,以水紀官,盟于會稽,劃甸、侯、綏、要、荒五服,分而治之,萬國納貢,九州歸于有夏,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奴隸制聯(lián)邦王國。   

七、夏都九遷,宗祀(鹽湖)安邑。   夏邑﹙禹王城)為“鯀筑之城”、禹受封之小邑:陽城為禹避商均之行宮,“禹營安邑”于虞坂附近之晉陽城為常都,當是反映了夏禹部落與虞舜部落爭奪鹽池及帝位的興衰交替過程,這一過程大約經(jīng)歷了幾十年的肘間。太康失國被后羿拒于河而都斟尋(今洛陽附近),至帝相又徙都商丘。后羿被寒浞殺死后,羿妻被寒浞所占,生澆與殪。澆后來又攻殺帝相于商丘,帝相妃逃奔有仍氏生少康。后來帝少康立于鬲﹙洛陽附近),返于綸(今山西榮河),以綸為根據(jù)地而復(fù)國,都安邑。帝杼建行宮于原(今河南濟源),滅殪于戈。至此,前后四十多年的內(nèi)亂方才平定。至帝孔甲及桀。國之常都一直在鹽湖安邑??准字?,夏衰,商族及諸侯多叛之,桀以武力征之.曾立行宮于斟尋,兵敗,退回安邑,商湯追至鳴條,夏亡?!妒酚洝ぜ狻罚?“服虔曰:‘邑 有先君之主曰都’?!薄妒辣尽ぷ髌吩唬骸坝碜鲗m室?!睂m室者,祖廟或明堂也,也叫清廟、太廟、太室、太學、辟雍。四周為水,中有靈臺、宮室,是天子宣明政教、祭祀賞罰的地方,即國都的中心?,F(xiàn)山西省水利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校園大概就是“禹作宮室”處,其城垣及池水之地形酷似辟雍,風水堪為天下寶地也。

  八、西邑·唐邑·晉邑。  殷墟卜辭有“告 秋于西邑”、“ 尞于西邑”、“侑于西邑” ?!逗喢骷坠俏脑~典》釋“西邑 ”曰:“殆為唐邑,在山西太原市西南?!蔽艺J為,“西邑” 就是夏之常都鹽湖安邑,太原市西南在商代尚屬土方,與鹽湖安邑、商之安陽不可同日而語?!案媲铩薄ⅰ皩?、“侑”都是商王祭祖祀天的重要儀式,一般都在太廟或社稷壇舉行。這種特定的祭祀廟壇,非王都不設(shè)?!妒酚洝ど瘫炯o》說:“商湯革命,夏社未遷?!惫手案媲铩?、“尞”、“侑”于“西邑”,必在夏禹常都——(鹽湖)安邑?!按筘S簋”銘文曰:“丕顯王作商,丕顯王作唐?!薄对姟ぶ茼灐の洹氛f:“﹙武王﹚勝殷遏劉,耆定爾功?!?這里所說的“ 唐” 和“劉” 都是指帝堯后裔夏禹枝族,亦即商的股肱方國。后來因參加武庚叛亂,被成王削剪,其國族被遷往陜西,命為唐杜氏。于是叔虞被封到商之“西邑” ,夏之邦都,又叫 “唐邑”。著名的“ 削桐葉為珪以封弟”,即“叔虞封唐”的故事,記錄的就是這一重大的歷史事件?!巴┤~”即“ 唐孽”, 唐邑即晉陽,堯之舊墟也。又《國語》云:“(唐叔虞)曾射兕于徒﹙桃﹚林。”而“晉公盦ān銘”亦曰:“ 我皇祖唐公,﹙膺﹚受大命,左右武王,(正)﹙闕﹚ 百蠻,廣治亖(四)方,至于大廷,莫不來(王),命 ?公,冂宅京師……” 《說文解字注》:“ 冂,坰也。邑外為郊,                                                                                                 郊外為野,野外為林,林外為坰,象國邑也?!?我認為,“ ?” 是“林”、“啺”、“邑”三字的合體,即上從“(桃)林”省,下從古唐字“啺”省,右從邑﹙阝)旁,意即桃林塞正北毗鄰之唐邑也,亦即桃林外之坰,夏之國邑也。叔虞死,子燮改唐邑為晉邑,以晉水及晉陽故也。《竹書紀年》說:“晉侯作宮室而美,康王使讓之?!?大概是晉侯燮重修禹之宮室以祀先祖考妣,因超越禮制,被康王使臣責怪,唐邑遂被廢止,遷晉之國都于翼(今翼城與曲沃交界) ,是為正式之晉邑 。 

九、魏都安邑與安邑魏豹城。  據(jù)《史記·魏世家》載:晉獻公十六年(公元前661年),封畢萬(其祖為周之同姓)于魏(今芮城境)。晉文公元年﹙公元前636年),魏武子畢犨襲封于魏。晉悼公十一年(公元前562年),因魏絳助悼公九合諸侯,戎翟親附,故賜之樂,徒治安邑(絳州夏縣,今禹王城) 。魏武侯二年﹙公元前394年),城安邑,即筑禹王城為魏之國都安邑。魏惠王三十一年﹙ 公元前339年),秦用商鞅計,東地至河,安邑近秦,于是徙治大粱(今河南開封)。又據(jù)《史記·淮陰侯列傳》云:秦末,魏公子豹從陳勝吳廣反秦,后又從項羽入關(guān),于漢元年(公元前206年)被項羽封為西魏王,都平陽(即晉陽)。漢二年,劉邦渡臨晉,魏豹歸附漢王。于是隨劉邦擊楚于彭城,漢敗,退至滎陽。豹請歸視親病,至國,即絕河關(guān)﹙今蒲坂渡口)。八月,劉邦派韓信擊魏。魏王盛兵蒲坂,塞臨晉,韓信乃益為疑兵,陳船欲渡臨晉.而暗派精兵從韓城附近扎縛木桶為筏以渡,襲安邑, 豹驚,屯兵拒信,固守安邑禹夏宮城(今山西省水利職業(yè)技求學院,當為魏王豹所遷之都—上古之“平陽”城),韓信掘溝泄水,遂擄豹。于是乃置河?xùn)|郡,治所即今鹽湖安邑。據(jù)《晉鹽文化述要》稱:“禹王城有大、中、小三座城址,曾出土春秋戰(zhàn)國時期遺物,漢代磚瓦,禮器陶范、錢范及刻有‘海內(nèi)皆臣,歲豐登熟,道無饑人’之字磚等重要文物?!边@說明禹王城(北安邑)初為鯀作之城邑、夏禹受封之地;春秋時為晉國功臣魏絳的采邑,即中等城址;戰(zhàn)國初為魏國都城,遂筑大城。而鹽湖安邑(南安邑) “魏豹城 ”(即山西省水利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 則為豹之王宮。禹王城出土的春秋、戰(zhàn)國、漢代遺物正好印證了《史記》的有關(guān)記載。   

十、龍池宮·玉鉤山·昆吾坊。  《史記·季布傳》曰:“季布為河?xùn)|守,上(漢文帝)曰:‘河?xùn)|,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唐玄宗開元八年(公元720年),效初唐(公元690年,武周元年)置晉陽(太原市西南) 為北都、置李淵起兵反隋時的宮邸為晉陽宮之故事,于唐堯舊都、周初唐邑,設(shè)李唐股肱郡河?xùn)|為中都,以彰國運。并據(jù)堯、舜、禹王魚、龍、龜、藻之圖騰,于上池(今安邑水庫)中圓丘上,禹作清宮九室以祀九鼎之遺址,置“龍池宮”以貫通王氣。這一重大事件《新唐書·地理志》和清代《韻海大全·地部》皆有記載。龍池宮正北三里許又有古跡曰“玉鉤山”,當?shù)厮追Q“關(guān)龍﹙豢龍﹚逄塚”,現(xiàn)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明萬歷十年(公元1582年)“ 題準優(yōu)兔事例碑 ” (現(xiàn)存安邑高中校內(nèi)) 上,刻有安邑全縣各里、坊地畝和糧賦。其中“昆吾坊今次丈出并首出官地八十畝三分一厘三毫,民地一百三十七頃七十二畝八分五厘六毫伍絲四忽二微三沙一塵二埃。” 昆吾族是禹夏王朝占星候歲的祭祀國族,其后裔于明代可能仍有一族留居夏墟,領(lǐng)有約一萬四千畝的耕地。真是“滄海桑田,王跡猶存”??!

綜上所述,可知夏禹受封于安邑(今夏縣禹王城 ), 避商均于陽城(今河南登封),“登天子位”、“作宮室”、營帝都于晉陽(今鹽湖安邑)。終禹夏一朝四百七十一年,就有四百余年常都晉陽。其余都邑,總共不過數(shù)十年而已。故知《世本》所記信而不妄,只是“又都平陽”,后人多有疑義。我認為,“平陽”二字,春秋以前當指“鬷川” 地域(按:馮、平聲近,皆為唇音且同攝,與鬷合韻 ,且著名古史學家徐旭生也說:“平陽、晉陽本為一地”)。自公元前660年羊舌氏封采邑于平陽﹙今臨汾﹚,直到公元前205年,平陽﹙今臨汾﹚ 縣治所還是一個村落(今臨汾縣西南金殿村),并無城垣。而《中國古代史地圖冊·夏代形勢圖》(中國地圖出版社1987年6月) 也明確標定:平陽﹙今臨汾﹚ 不在夏朝的統(tǒng)治中心和勢力到達范圍”之內(nèi)。再如《史記·魏世家》所說:豹受項羽所封“都平陽”, 實則并未以“平陽村”﹙今臨汾﹚為都。這是因為:(一)、《史記》及有關(guān)典籍未見平陽﹙今臨汾﹚有魏豹活動的記載;(二)、秦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中,六國貴族以復(fù)國為旗幟,平陽﹙今臨汾﹚ 并非魏地,而是韓國故都;(三)、 韓信從韓城偷渡,奔襲魏都,徑取魏豹城,說明西魏王都平陽即(鹽湖)安邑;  (四)、“﹙鹽湖﹚安邑舊為堯舜都”。皇甫謐《帝王世紀》說:“堯都平陽,于《詩》為唐國?!笨装矅f:“冀州,堯所都也?!?,《讀史方輿紀要》則說:“《禹貢》冀州也,即堯舜之都,所謂平陽也。春秋屬晉,戰(zhàn)國屬魏,秦為河?xùn)|郡地?!?(按:“《禹貢》冀州”與“堯舜之都冀州”絕非同一概念,且乾隆十九年重鎸的《蒲州府志》說:“北魏元清開永豐渠,引平水而西入黃河以運鹽?!惫手櫴仙w失)因而安邑又當稱為三代王都之“平陽”。 故西魏王豹都平陽、居(鹽湖)安邑,名稱與史實正好相符?!妒酚洝分?文雖然浮省而意自明了。

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曾說:“ 帝王所都為中,故曰中國?!?又說:“ 晉南乃是中華民族總根系中的‘直根’所在?!被芳贾赝?,鹽湖安邑無疑就是這“直根”上 的尖端。夏墟常都的直接證據(jù)雖然尚未找到,但恰恰正是由于這一點,我們才有足夠的理由堅持這一觀點。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永濟:中國文明起源的“直根”(上)
堯帝的陶唐
晉朝的竹書紀年的內(nèi)容真實嗎,如果真實豈不是顛覆歷史?
《竹書紀年》和《史記》誰的可信度高?
誰占領(lǐng)鹽池,誰就擁有了天下,中國上古史就是這么粗暴!(28)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匯編職方典 第三百二十七卷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