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要了解什么是頸椎生理曲度變直?
人體脊柱在冠狀面上沒有彎曲,但是在矢狀面上觀察,脊柱有四個生理性彎曲,分別是頸曲、胸曲、腰曲和骶曲。其中,頸曲和腰曲凸向前,胸曲和骶曲凸向后。人體脊柱生理彎曲度是適應直立功能的結果。由于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我們運動越來越少,尤其是長期低頭伏案工作、經常使用電腦、習慣高枕頭睡覺等等原因,可以造成頸椎過度前屈,從而造成頸椎、腰椎生理曲度變直。生理曲度變直是頸椎和腰椎退行性病變的結果,已經屬于頸椎病、腰椎病的范疇。
為什么頸椎生理曲度會變直?
1、急性頸部肌肉扭傷:
會導致肌肉痙攣疼痛,就會牽拉頸椎骨骼,致使頸部生理曲度變直。
2、頸肩部肌纖維組織炎:
由于長期坐姿、睡姿不良,頸部著涼等原因,可引起頸肩部肌纖維組織炎,也會使肌肉由于疼痛而痙攣。關節(jié)囊、韌帶及小關節(jié)的炎癥引起的疼痛,也可反致頸椎生理曲度變直。
3、神經根型頸椎病:
在急性期,由于受累的小關節(jié)呈急性炎癥,關節(jié)骨膜及關節(jié)囊腫脹,鄰近的神經根受激惹,病人多有頸肩部緊張,活動明顯受限,可引起頸椎生理曲度變直。
4、 頸椎的病變:
如頸椎的腫瘤、結核,化膿性感染等均可引起頸部疼痛、肌肉痙攣、頸椎活動受限及生理曲度變直。
5、 強直性脊椎炎,晚期可引起頸椎僵硬強直。
以上5點病因,1、2、3點對頸椎病患者而言是比較常見的情況。
當你有頸椎生理曲度變直,首先得考慮是否有頸部受傷?是否長期坐姿、睡姿不良,頸部著涼等原因?
頸椎生理曲度變直可引發(fā)哪些癥狀?
頸椎病的癥狀五花八門:酸痛(頭、頸、肩、背、手臂均可)、頸部僵硬、眩暈(壓迫椎動脈)、手麻木(壓迫神經根)等等。
診斷頸椎生理曲度改變最直接反應的一個檢查就是:X線片上沒有椎間隙狹窄等明顯的退行性改變,但可以有頸椎生理曲線的改變(平直或反弓),椎體間不穩(wěn)定及輕度骨質增生等變化。
頸椎生理曲度變直的治療方法
治療頸椎生理曲度變直的方法也是比較多的,例如微創(chuàng)療法、頸椎牽引法、按摩療法、物理療法等等。
1.頸椎牽引治療法
頸椎牽引治療法是治療頸椎生理曲度變直的首選方法,頸椎牽引療法能夠增寬椎間隙、恢復頸推的穩(wěn)定性及其正常生理功能;緩解肌肉痙攣,剝離、松解粘連組織,消除炎癥;牽開嵌頓的關節(jié)囊,以促進椎體滑脫和鉤椎關節(jié)錯位的整復;改善其血液供應,有助于神經組織功能的恢復;牽引后每個椎間隙可增寬2.5-5毫米,有利于突出椎間盤(髓核及其纖維環(huán)組織)復位;牽開迂曲的椎動脈,恢復頸椎與椎動脈長度的比例關系,保持推動脈通暢,維持正常腦血液供應,恢復正常腦組織功能。頸椎牽引療法通常采用坐位牽引,但病情較重或不能坐位牽引時可用臥式牽引。
2.按摩推拿療法
按摩推拿療法在臨床上也有非常好的治療效果。按摩推拿療法有舒筋通絡、活血散瘀、消腫止痛、滑利關節(jié)、整復錯縫等作用。
3.針灸正骨療法
針灸為主正骨為輔的治療方式在配合牽引效果更好,更能緩解肌肉痙攣,剝離、松解粘連組織,消除炎癥;牽開嵌頓的關節(jié)囊,以促進椎體滑脫和鉤椎關節(jié)錯位的整復。
4.合適的枕頭
一個合適的枕頭配合晚上8個小時的睡眠,對預防和治療頸椎病起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我認為通過利用晚上睡眠時間來修復頸椎,是最輕松又有效的一種自我治療和預防復發(fā)的好方法。
一般仰臥者枕高一拳,側臥者枕高一拳半,10厘米左右。枕芯裝填量要適當,以保持一定的硬度和彈性。彈性過大的枕頭容易造成頸部肌肉的疲勞和損傷。
枕頭的選擇是很有原則的:
高低曲度有講究
枕頭高了低了對保持頸椎生理曲度都不利。高度合適。具體尺寸還要因每個人的生理特征,尤其是頸部生理弧度而定。這兩種不同的高度可確保在仰臥和側臥位時頸椎的正常生理曲度,即從正面觀察頸椎為一直線,從側面觀察頸椎有一向前的生理彎曲。原則上以睡在枕上不會使頸部扭曲。
平時該如何預防頸椎生理曲度變直或繼續(xù)變直呢?
1.正確的坐姿
2、正確的睡姿
3、應在工作中1~2小時左右,有目的地讓頭頸部向左右轉動數次,轉動時應輕柔、緩慢,以達到該方向的最大運動范圍為準。或者做聳肩運動。
此型頸椎病在臨床上極為常見,是最早期的頸椎病。由于癥狀較輕,往往重視不夠,以致反復發(fā)作使病情加重,不少反復落枕的病人即屬于此種改變。從大量的臨床觀察證實,此型實際上是頸椎病的最初階段,也是治療最為有利的時機。
我是劉閣大夫 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