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卷有益:《情商(實踐版)》讀書筆記(2017-06-14)
★在事業(yè)取得成功的過程中,20%靠的是智商,而80%要靠其他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情商,良好的情商是你獲得職場成功的基本素質。
★著名實業(yè)家李嘉誠提出了“用智商解決問題,用情商面對問題”的商界新理念。越來越多的企業(yè)界人士意識到,培養(yǎng)員工的情商和賺錢同樣重要。
★情商就是管理情緒的能力,人的情緒失控就會導致諸多麻煩,你迫切需要提升自己的情商水平。
我們每天都在與人交流,處理各種人際關系問題,而擁有良好的情商是改善一個人人際關系的重要條件。
★當一個人面臨工作壓力、家庭變故、突發(fā)事件時,良好的情商是妥善處理這一切的必備素質。
★當你面對悲傷、失戀、離婚等諸多生活中的不如意時,你更需要情商來調適自己的身心健康。
★提升情商,使我們能夠用有限的知識去運作無限的世界,更適合當前壓力過大的生存環(huán)境。
戈爾曼的情商模型:自我意識、社會意識、自我管理、人際關系管理
情商決定了我們學習自我管理等基礎要素的潛能,而情緒競爭力反映的是我們把情商轉化為職業(yè)能力的潛能。比如要提高客戶服務和團隊合作的情緒競爭力,就要具備情商的基礎能力,如社會意識和人際關系管理。
★最糟糕的激勵方式
比如批評表現為人身攻擊而不是恰當的抱怨,或者單純從個人喜好出發(fā)進行指責,充滿厭惡、挖苦和輕蔑。這些行為會導致員工采取守勢,并推諉責任,最后由于感覺受到不公正對待,進一步演變成消極作對或心懷怨恨的被動抵抗。有些企業(yè)咨詢顧問認為,在工作場所,惡意批評常常表現為以偏概全或者一棍子打死,比如“你糟透了”;批評的語調尖酸刻薄、怒氣沖沖,讓人根本無法回應,也不知道如何改正。惡意批評讓被批評者感到無助和憤怒。從情緒智力的角度看,惡意批評顯示了批判者的無知,他們不知道這種批評會觸發(fā)被批評者的負面情緒,也不知道負面情緒會影響被批評者工作的動機、能量以及信心。
★批評的藝術:具體、提供解決方法、批評和贊揚一樣,在面對面和私下場合效果最明顯
有技巧的批評關注的是個人的行為以及日后改善的可能性,而不是把工作質量差歸結為人格方面的原因。當面表達。
★領導是怎樣煉成的
智商和技能很重要,但它們主要是一種“門檻能力”,也就是屬于管理崗位的入門要求。近來,包括我在內的很多研究者有力地證實了,高情商是領導力的必要條件。
同理心: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告子》)
★你適合什么樣的領導風格
權威型領導:激勵員工朝著共同,目標奮斗,最積極,由于變革需要新的愿景,或需要明確的方向
教練型領導:把個人需求與團隊目標聯系起來,非常積極,幫助員工對團隊做出更大貢獻
親和型領導:通過人際聯系創(chuàng)造和諧,積極,彌補團隊裂痕,順境時進行動員或加強聯系
民主型領導:重視員工意見,通過參與提高投入程度,積極,建立信任或共識,或從團隊成員處獲得有價值的意見。
領頭型領導:制定有難度和令人振奮的目標,消極,
高壓型領導:危急時提供明確方向,減少恐慌,消極,危機時,或改組之初。
多種風格的運用
★群商
★最佳心理狀態(tài)
★對抗“杏仁核劫持”的自我控制與調節(jié)
杏仁核是苦惱、憤怒、沖動、恐懼等情緒的觸發(fā)器。一旦杏仁核神經回路接管大腦,它就是“壞領導”,導致我們采取事后感到后悔的行動。
以下是職場最容易觸發(fā)杏仁核的五大因素:
1.卑躬屈膝,毫無尊嚴;
2.受到不公正對待;
3.不被欣賞;
4.意見沒人理會;
5.完成任務的時間太苛刻。
★減壓良方——“正念”和?加強“迷走神經張力”:正念和冥想
★要想成功,你需要良好的動機
我們有了動力,就有了目標和實現目標的驅動力。動機讓人情緒高漲。
動機是樂趣所在,但實現目標的過程通常困難重重。在追逐目標過程中如果遇到挫折和障礙,動機驅使我們勇往直前,這時匯合于左前額皮層一個區(qū)域的神經回路就被激發(fā),提醒我們目標實現之后的愉悅心情。如果事情不順利,動機幫助我們度過艱難時期。
★調整到最佳工作狀態(tài)
涌流:耶克斯-多得森曲線最理想的位置叫作“最佳表現區(qū)”,芝加哥大學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把這種理想狀態(tài)稱為“涌流”。涌流意味著為了工作或學習最大限度地控制情緒,是自我調節(jié)的巔峰狀態(tài),此時,我們可以導入積極情緒,精力充沛地完成當前任務。我們全神貫注,自然而然地感到喜悅,乃至幸福。
.根據員工技能調整任務要求。如果你是管理者,就要努力保持員工完成任務的最佳狀態(tài)。如果他們參與度不夠,就要增加工作樂趣,提高挑戰(zhàn)性,比如增加任務。如果員工壓力過大,就要降低要求并提供更多的支持(情感或后勤保障均可)。
.練習和提升有關技能,以適應更高水平的要求。
.提高專注的能力,集中注意力,注意力本身是進入涌流的途徑。
★建立良好的社交關系
★同理心:有效地理解他人
第一種是認知同理心:我了解你看待事物的態(tài)度,我可以站在你的立場。
第二種是情緒同理心:我與你感同身受。這是人際關系和諧與擦出火花的基礎。情緒同理心強的人由于能夠體會到他人的反應,將會成為出色的顧問、老師、客戶經理以及團隊領袖。
第三種是同理心關懷:我如果感覺到你需要幫助,自然就會提供幫助。有同理心關懷的人會成為團隊、組織或社區(qū)的良好公民,自愿幫助有需要的人。
★陰暗情緒:他們缺少情緒同理心
極端的反社會分子一般會犯下冷血罪行,而輕度的反社會人格常見于組織機構,比如仗勢欺人、媚上欺下的領導者,對上級和藹可親,對直接下屬惡言相向,總之算是一個準暴君。另一種是貪污犯,不折不扣的騙子(比如詐騙大王伯尼.麥道夫)。還有一種是情節(jié)沒有那么惡劣的寄生蟲,《呆伯特》漫畫就刻畫了這種人:整天捧著咖啡,游手好閑,從來不干活。
★訓練情商:你希望大腦默認什么選項
另外,如果我們試圖克服不良習慣,就要擺脫原有神經回路的慣性影響,神經慣性是在我們練習和重復了成千上萬次之后形成的。我們應該如何運用這個神經原理訓練或提高情商技巧呢?
首先要投入,激發(fā)大腦左前額區(qū)的積極力量。如果你是教練,就要提高受訓者的投入程度,使他們對追求變革目標充滿熱情。
還要激發(fā)他們的夢想以及在未來對自己的期望。然后從他們當前需要完善的地方入手,幫助他們實現人生目標。
如果有條件,接下來還可以進行情緒競爭力 360 度反饋。最好選擇匹配的工具測試情商,你可以據此邀請信服的人,匿名評估你有哪些具體行為反映了杰出人士和領導者的競爭力。專業(yè)的咨詢師可以根據反饋意見告訴你最需要提高哪方面的競爭力。其次是講求可行性。不要一次學習太多東西,而要從實操層面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
養(yǎng)成習慣性行為需要多長時間和多少次重復呢?第一次練習時,行為習慣就開始形成了。練習越多,神經聯結越強。新行為需要重復多少次才能變成大腦新的默認選項,部分取決于被取代的舊習慣的頑固程度。假設抓住一切自然發(fā)生的機會持續(xù)練習新行為,一般需要 3~6 個月的時間,新習慣才能取代舊習慣。
還有一種鍛煉神經的方法叫作“內心演練”,稍有空閑就可以加以練習。內心演練所激活的神經回路和真正從事該項活動時激活的神經回路是一樣的。正因為如此,體育運動員利用賽季結束之后的時間,在大腦里進行想象訓練,內心演練的時間可計入訓練的時間。
★社交與情感學習
大腦科學發(fā)現了神經可塑性——大腦生長和塑造的過程貫穿于人的一生,這為我們帶來了福音。
★傳統儒家群己之辯,人際交往原則:“及其動于欲,蔽于私,而利害相攻,憤怒相激,則將戕物圯類,無所不為,其甚至有骨肉相殘者,而一體之仁亡矣?!?《大學問》) 此所謂私,即執(zhí)著于一已之我,將自我封閉于個體的狹隘世界,并以個體之利為行為的出發(fā)點,而未能由已及人。從私欲出發(fā),即意味著以利益計較為主體間的交往的原則,將將導致主體間的分離乃至排斥與沖突。
傳統儒家將仁愛惻隱之心理解為主體間溝通的心理情感基礎,其內在意向即是要求以仁道作為主體間交往的原則,抑制以利益為交往原則的趨向。
社會共同體中的每一個主體,都屬應當加以尊重的對象。
從仁道的原則出發(fā),同時也要求在交往過程中有內在的誠意,即使勸人為善,也應注意動機和方式:“責善,朋友之道,然須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愛,致其婉曲,使彼聞之而可從,繹之而可改,有所感而無所怒,乃為善耳。若先暴其過惡,痛毀極詆,使無所容,彼將發(fā)其愧恥憤恨之心,雖欲降以相從,而勢有所不能,是激之而使為惡矣。故凡訐人之短,攻發(fā)人之陰私,以潔直者,皆不可以言責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