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76年11月15日,宋太祖趙匡胤突然死去的第二天,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迫不及待宣布繼位,稱宋太宗。
歷史概括趙光義的貢獻,只有兩點,一是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制,二是改變了唐朝以來重武輕文的局面。趙光義喜詩賦,好書法,作為管理者,對文化發(fā)展功不可沒。
宋太宗趙光義草書
可是趙光義卻偏偏更相信自己的軍事才能,登基后立刻就改年號為太平興國,很是躊躇滿志地要干一番超越太祖的不朽功業(yè)。
歷史很快就給了他當頭兩棒。
公元979年5月,趙光義御駕親征攻下了北漢國都太原,得意之下又驅兵東進,準備一舉拿下契丹人占領下的幽州(今北京)。契丹遼國采取了避宋鋒芒,固守待援的磁鐵戰(zhàn)術將趙光義三十萬大軍牢牢地吸在幽州城外。契丹英雄耶律休哥率精騎千里馳援,在幽州城外的高梁河畔(今北京西直門外)三面夾擊宋軍,宋軍大敗?;艁y中,趙光義搶到一輛驢車狼狽逃竄,帶著遼軍賜予的箭傷撿回了一條命。
遼軍這一箭,不僅摧毀了趙光義的健康,更是徹底結束了大宋收復幽云十六州統(tǒng)一南北的進程。
宋太宗趙光義草書
三年后,遼景宗耶律賢駕崩,十二歲的耶律隆緒繼位,耶律隆緒的生母蕭燕燕以太后身份攝政。趙光義在群臣的鼓動之下,生出了趁著遼國孤兒寡母執(zhí)政的機會報一箭之仇的念頭,不料想蕭太后卻成了趙光義最大的克星。
趙光義精心策劃的三路攻勢一開始勢如破竹,遼軍且戰(zhàn)且退引誘宋軍深入,蕭太后集中優(yōu)勢兵力,一舉擊潰了進退反復的東路宋軍,宋軍其他兩路攻勢頓時被瓦解。民間世代傳頌的楊家將深陷重圍,大將楊業(yè)被俘后絕食而亡。
趙光義北伐再一次遭到重創(chuàng),大宋國從此再也無力進攻遼國,趙光義郁悶到了家。
趙光義一生兩大郁悶,軍事才能顯然是趕不上兄長趙匡胤了,文藝才華又被南唐后主李煜甩出去不知道多少條街。
宋太宗趙光義草書
平心而論,趙光義的書法在帝王書家中還是排得上號的,尤其是趙光義的草書,復古兩晉瀟灑,雖然不見創(chuàng)新,也沒有楊凝式李煜天賜的趣韻,卻也不失遒勁酣暢,帝王霸氣倒也充盈其間。
趙光義就像是一個家庭里被寵壞的任性兒。為了宣揚太宗繼位的合法性,丞相趙普拿出了一個“金匱之盟”,說趙匡胤曾當著母親面答應:為了防止前朝幼主被欺的局面發(fā)生,太祖死后皇位傳趙光義,趙光義死后傳四弟趙廷美,趙廷美死后再傳趙匡胤長子趙德昭。金匱之盟堵住了一時的輿論,又給趙光義的皇位傳遞設下了一個套。然而這個套顯然也難不住趙光義,隨著趙廷美和趙匡胤的三個兒子先后莫名死去,大宋的江山就只能在趙光義一支中傳遞了,這個傳遞一直延續(xù)到南宋開國皇帝趙構之后。
宋太宗趙光義草書
公元997年5月8日,極盡權術的趙光義駕鶴西去。
趙光義死前七年,做了一件中國書法史上前無古人的大事。宋太宗集中匠人將中國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名人書法墨跡描繪刻制在石板和木板上,再拓印裝訂成冊。其時年號淳化,這套法帖集冊就被稱為《淳化密閣法帖》,簡稱《淳化閣帖》?!洞净w帖》共10卷,收錄了帝王、名臣和著名書法家共103人的420篇作品,被后世譽為中國法帖之冠和“叢帖始祖”。
《淳化閣帖》卷二 張芝篇
《淳化閣帖》將唐之前帝王作品集中收納為一卷,此外有三卷為王羲之專輯,王羲之就此成為在中國書法史上不可撼動的第一人。
《淳化閣帖》對于中國書法史的貢獻顯然是巨大的。在宋太宗趙光義的影響下,北宋的書法之風迅速席卷朝野上下,在其后的兩任皇帝中,宋真宗趙恒和宋仁宗趙禎都成為史上有記載的書法天子。
公元1005年,宋真宗景德二年,大宋國在打了勝仗的情況下主動和遼國議和,兩國成為兄弟國。作為大哥的大宋國以每年向遼國進貢十萬兩白銀和價值二十萬兩的絹帛之代價結束了二十五年的戰(zhàn)爭狀態(tài)。換取了兩國邊界一百年的安寧,兩國都走上了安定發(fā)展的道路。
《淳化閣帖》
歷史給北宋算了一筆賬,和平之前,大宋國每年用于戰(zhàn)爭的費用高達三千萬兩白銀;和平實現(xiàn)之后,北宋每年用于納貢的總支出不過三十萬兩白銀,不過戰(zhàn)爭時期的百分之一。兩國人民來往密切,昔日的戰(zhàn)場成為貿易的商場,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劇,作為大哥國的北宋由于發(fā)展基數(shù)優(yōu)勢,迅速發(fā)展為世界上最繁榮最富有的國家,經濟總量占全球的四分之一。
歷史還拿北宋和大唐、大清國做了個比較。北宋期間,由于北邊的遼國和西邊的西夏國共存,大中華實際上是處于一個大三國鼎立的狀況。北宋的版圖不到唐代和清代的三分之一,卻創(chuàng)造了兩倍于大唐和大清國的GDP。
宋真宗趙恒楷書
與經濟文化大發(fā)展伴行的是軍力的萎縮,宋遼兩國都因為長久的和平而荒廢了軍備,以至于先后亡國于金人之手。公元1067年,宋神宗趙頊繼位,王安石進京接受變法重任,王安石察看武器庫時,發(fā)現(xiàn)年久失修的兵器完全不能用了:弓箭一拉就斷,槍頭一碰便落。
大宋國的變法在巨大的壓力和反復中艱難前行,終于在神宗兒子宋哲宗趙煦的任內得到徹底實行。王安石變法導致了自己政治和人生的黯然退場,卻換來了大宋國對外交戰(zhàn)史上唯一一次雄起。公元1098年,北宋軍隊徹底摧毀西夏國的軍隊,西夏從此臣服大宋。
宋仁宗趙禎臨摹蘭亭序
然而王安石的識人失誤卻葬送了大宋國的江山。
公元1100年正月,年僅25歲的宋哲宗趙煦駕崩,哲宗無子,哲宗的弟弟、端王趙佶繼位,史稱宋徽宗。王安石生前看好并大力提攜的蔡京成為徽宗倚仗的重臣,荒唐的藝術天子在老奸巨猾的權臣糊弄下,大宋基業(yè)迅速崩塌。
宋徽宗趙佶是神宗的第十一個兒子。傳說在趙佶出生前,神宗到秘書省觀看南唐后主李煜的畫像,見李煜長得俊逸風雅,大為驚嘆,隨后徽宗就降生了,徽宗是李煜托生轉世的說法不脛而走。民間傳說不足為據(jù),但在趙佶身上,的確有李煜的影子。徽宗自幼愛好筆墨、丹青、騎馬、射箭、蹴鞠,對奇花異石、飛禽走獸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在書法繪畫方面,更是表現(xiàn)出非凡的天賦。
宋徽宗趙佶草書《絳霄紫庭帖》
還有一點,趙佶和李煜一樣,都沒有想到皇位會落到自己的頭上。在做皇帝之前,兩人都是沉醉于藝術,對治國之術毫無興趣??蓺v史卻偏偏把他們推到了一國之主的風口浪尖之上。
宋徽宗趙佶在治國方面沒有絲毫可取之處,整天就是和蔡京翻出各種花樣搜刮民脂民膏維持他的驕奢淫逸。然而在藝術成就方面,卻很難找得到與他比肩的帝王。尤其在書法方面,趙佶獨創(chuàng)的瘦金體成為視覺與精神方面都能給人帶來超塵享受的驚世之作。
宋徽宗趙佶瘦金體絹本書法《祥龍石圖卷》
瘦金體運筆靈動快捷,筆跡瘦勁,至瘦而不失其肉,反而顯示出風姿綽約的韻味。因為筆劃瘦硬,筆法外露,運轉提頓的運筆痕跡一目了然。
宋徽宗的書法初習黃庭堅,后學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雜糅各家,取眾人所長獨出己意。宋代書法以韻趣見長,趙佶的瘦金書也體現(xiàn)出時代的審美趣味,又具有強烈的個性特征?!叭缜F斷金””天骨遒美,逸趣靄然”。
宋徽宗趙佶瘦金體紙本書法《怪石詩帖》
這種前無古人的書體,以其高度成熟的技藝把趙佶的藝術個性展示得淋漓盡致。瘦金體顯示出來的瘦挺爽利以及側鋒如蘭竹的特征,是需要極高的書法功力和藝術涵養(yǎng),以及神閑氣定的心境才能完成的。
然而瘦金體又在審美效果上給人以些許病態(tài)之美,猶如宋徽宗性格中的病弱。在強敵來臨之時,趙佶立刻就嚇得跌落龍椅,將皇位禪讓給了兒子趙桓。倉促登基的宋欽宗趙桓還沒有來得及看清狀況,就和徽宗一起成了金國的俘虜,淪落為亡國之君。
宋徽宗趙佶絹本草書《掠水燕翎紈扇》
歷史的輪回像一個姍姍來遲的報應,南唐后主李煜受盡趙光義凌辱的凄慘遭遇,落到了趙光義兩代后人的身上。而宋徽宗和宋欽宗遭遇的苦難遠遠超出李煜所承受的無數(shù)倍。在受盡肉體與精神的巨大痛苦之后,宋徽宗終于在無法承受的精神折磨中死去,宋欽宗更是死在了金人的亂馬踐踏之下。
歷史還給了趙光義一脈最后的報應。公元1162年7月,在朝野上下堅決主戰(zhàn)和反對秦檜等人黑暗政治的強大壓力之下,南宋開國皇帝宋高宗趙構被迫退位。此時,不僅趙構無后,就連趙光義整個一脈也再無男丁了。
宋太祖趙匡胤的七世孫趙昚繼位,大宋天子之位終于回到了太祖趙匡胤的后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