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以來就流傳著“三皇五帝”的傳說。
可是很多人卻不知道“三皇五帝”究竟是哪“三皇”、哪“五帝”。
今天六石就帶大家一起來揭開神秘的“三皇五帝”的面紗。
原始意義上的“三皇”是指遠古三皇,即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
原始意義上的五帝指的也是遠古五方上帝:
即東方青帝靈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黃帝含樞紐、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紀。
別看曾經(jīng)的三皇五帝名稱都非常奇怪,但是這些人物在遠古時期可確確實實是大人物。
先說三皇,歷史上有一個時期,特別命名為“三皇時代”。
那就是公元前6727年~公元前3077年。
三皇最早源于上古傳說,古人為了紀念原始社會,為了人民百姓做出巨大貢獻的人的豐功偉績,將他們一一神話了,這就有了“三皇”。
“三皇”這個詞語,最早出自《周禮·春官·外史》。
后來在《史記》中也記載了這樣一段文字:“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p>
其中泰皇就是“人皇氏”。
為什么說人皇是最為尊貴的呢?
按照古書中的說法,人皇指的是現(xiàn)實社會中真實的統(tǒng)治者。
三皇在歷史上其實只是被人們神話了的三個人物。
事實上,三皇究竟是誰,各界眾說紛紜。
“三皇”這個名稱在歷史上存在的時長,比確定“三皇”具體是哪三個人物的時間還要久遠。
也就是說,是先有“三皇”的說法,后人才慢慢將“三皇”確定為是誰的。
那么“三皇”是哪三皇呢?
最普遍、也是大家最認可的說法就是伏羲、神農(nóng)氏和女媧娘娘。
這三位在很多學生的教材中被描述為“三皇”,人們也最為接受這三位成為遠古時期的“三皇”。
畢竟神話傳說中,他們?yōu)槿A夏民族的文化開端,都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伏羲和女媧都是華夏民族的人文始祖。
傳說他們既是兄妹又是夫妻,二人同為福佑社稷之正神。
伏羲創(chuàng)造了太極八卦、文字、漁獵和婚姻。
而女媧則創(chuàng)造了人類、補天救世。
為后代世人做出了巨大貢獻的伏羲和女媧,是當之無愧的“三皇”之二。
另一位“三皇”之一——神農(nóng)氏,也就是炎黃兩帝中的炎帝。
傳說中他嘗百草,并教會了部落百姓使用明火,因此他的“三皇”身份也是當之無愧的。
那么那些名字復雜的“五帝”,又分別是誰呢?
與“三皇”一樣,“五帝”的稱謂也同樣早于“五帝”具體的人。
后代將“五帝”歸納為堯、少昊、嚳、顓頊和黃帝。
堯大家都知道,是古代部落首領之一,與舜、禹并稱為”堯舜禹“。
十五歲時便被封為唐侯,輔佐帝摯,二十歲時正式即位,定都平陽。
在位七十年期間,廣納賢士,后將帝位禪讓給舜。
少昊是上古時期部落首領。
他的父母就是大名鼎鼎黃帝和嫘祖,可以預見少昊并不遜色于父親和母親。
嚳傳說中是黃帝的曾孫,也是少昊的孫子。
在歷史上,他被認為是炎黃與堯舜禹三帝承上啟下的帝王,是華夏根基的奠基人。
更重要的是,他是《山海經(jīng)》中帝俊的原型。
而顓頊這個人同樣與黃帝也有親緣關系,他是黃帝的孫子,也是嚳的叔父。
傳說中少昊死后,共工氏和顓頊爭奪帝位,后來顓頊打敗了共工氏,成為了新一代的帝王。
最后一位壓軸出場的五帝之一便是黃帝了,是前面四位的父祖輩。
不管”三皇五帝“的傳說中真實成分與傳說成分各占比多少,這幾位都是我們中華兒女的驕傲,是我們需要永遠崇敬的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