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米飯包起來吃――推介菜葉飯包兒――簡單隨意,純樸親切的農家風味(2007-06-25 21:20:29)
5月20日,我在本站寫了《把米飯卷起來吃--嘗試學做紫菜飯卷兒--自由多元,呈示自我的簡單料理》〔http://blog.sina.com.cn/u/4bdfcc3c010007zc〕一文,當時就有一個愿望,具備條件時再寫個姊妹篇“把米飯包起來吃”。
而今日煙臺的氣溫是27~19°C,感覺有些熱了,實在地說真正的夏日來了。我雖然沒有食欲減退,飲食無味等等“苦夏”的煩惱,但把自己和家人的胃口“吊得高高”的,應該是沒有害處的明智之舉。所以呀,什么苦瓜啊、綠豆啊、絲瓜啊等等都成了重點著意的東西了。除此而外,我以為還是應以調和五味、調整口味、挑選材料和調整食法來應對夏日的飲食。在這樣的需求背景下,我想起了“把米飯包起來吃”。
把米飯包起來吃,對我有很深的美食淵源,小的時候在黑龍江,夏天常常把新鮮的白菜葉抹上雞蛋醬,撕些蔥絲、香菜段,再放上一勺小米飯,然后用菜葉把他們包裹得緊緊實實的,雙手捧著一口口咬著吃……真的,我一直認為那是農家的美味、純樸的美味,那米香、醬香、菜香,是絕對的最自然的蔬谷真味,以致,我曾無數次地遐想,等我退休以后開個小吃鋪,蒸些小米飯、烙點春餅、弄個飯包、整上雞蛋醬蘸食菜蔬,老豆腐拌大醬小蔥,再外帶一碗疙瘩湯……總而言之,嘗過各式各樣的地方小吃、山珍海味,但飯包的確時時勾起食欲,不吃不快!
本來嘛,想找到合適的白菜就立馬開做飯包,拍下照片與朋友們分享,但一直也沒有中意的白菜,不是葉子太小、就是葉子太白,而且基本是窖儲不新鮮的白菜,所以飯包沒有吃成、當然也無從拍照片了。
昨日,老婆買了一大塑料袋的生菜,我拿出來一看,嗷哈哈--這原來是一棵生菜?。『么蟮娜~片,這……這,這不就有飯包的關鍵材料了嗎。
盡管我知道生菜葉子的韌性和白菜葉子沒法比,較為薄脆,怕包不住哇,但畢竟是可以包飯的啊。得了,就“拿禿子當和尚--將就材料”吧。更何況美食本來就沒有一定之規(guī),自然而然、逐性隨形,也許這種自然而然、就地取材、信手拈來,就是一種非功利的改良或創(chuàng)新哪,這不僅會帶給人嘗新的刺激,更是催生新美食的契機呢……我竊竊地贊賞自己:太有才了!
與其把外皮創(chuàng)新了一下,莫不如把內容也創(chuàng)新一番得了--既有營養(yǎng),又好口味,還要顏色漂亮,誘人食欲(因為不僅我們一家子吃,還要朋友們看呢)。
藍圖描好了,說干就干吧。
小心地掰下來生菜葉,再流水下沖洗干凈,然后泡在加了面堿(碳酸鈉)的清水里面,至少15分鐘然后再以流水沖洗干凈。
把大蔥換成洋蔥,再在流水下剝皮,然后切瓣。香菜沖洗干凈后,一并放到泡生菜的盆子里面。
菜葉擺在大盤子里,先以筷子或湯匙抹上面醬(或雞蛋醬),然后撒上香菜段或香菜末。 之后放上適量的洋蔥絲或洋蔥瓣兒(我是把洋蔥瓣掰成快了,以彰顯自然、隨意的品味)。
再放上大米飯,進而緊緊地把飯菜包裹起來,就可以吃了。
吃飯包,不僅品嘗美食美味,還真切地體會包裹的樂趣,給人再創(chuàng)造的空間和動手的趣味。我小的時候,為了出去玩小朋友再門外直催,媽媽就用兩個白菜葉合在一起,包一個大大的飯包,為了不松散,就以白線捆紮,然后給我捧著邊走邊吃,那是愛的享受之下的樂趣!
〔這是被我迫不及待咬了一口的啊〕
自我批評:遺憾的是生菜葉太薄且脆,包裹得不緊、不整齊,影響了飯包的外形美。如果是白菜葉,就好看多了。
溫馨提示:
飯包的外皮、內容都是可以選擇的,基本材料是菜葉、醬、蔥辣椒或蒜等辛辣菜蔬、香菜等鮮香菜蔬。可以加肉末、肉條、肉醬,可以加蒜苗、青蒜甚至大蒜瓣等等等等,隨意搭配、想像和創(chuàng)造的空間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