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請!
你說的這樣情況,在我們國家已經是比比皆是,到處都是被化肥“喂瘦”的土地,這些都是由于長期、大量并依賴性地使用化學肥料,已經將我們本來健康、肥 沃的土地“喂”得板結、酸化、鹽漬化、地力衰竭,其惡化程度觸目驚心。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氣污染、各種病害,其嚴重程度令人發(fā)指。農民感受頗深的“增加 化肥用量不增加產量”甚至“化肥用得越多產量越低”、農產品重金屬嚴重超標、品質惡化、賣難、效益低等等“亂象”已成了普遍現象。現在土壤危機、農業(yè)危機已威脅到 我們國家的糧食安全、食品安全。
要找到土壤不健康的“病因”,我們必須首先了解土壤健康的標準:“健康的土壤中除了45%左右的礦物質即土壤本身之外,必要的還要有25%左右的空氣、25%左右的水、5%左右的有機質和1%左右的微生物?!蔽覀€人認為是客觀實際的。所以我們要根據我們的實際情況,認真分析,找出原因,對癥下藥。
第一,由于大量使用化肥而造成的板結、酸化、鹽漬化、不通透、不保水不保肥、營養(yǎng)匱乏、地力衰竭的土壤,是由于化學肥料成分在土壤中長期累積、殘存、得不到有效分解和營養(yǎng)轉化所致。那么,化學肥料、土壤營養(yǎng)的轉化、分解和吸收要靠什么?
第二,由于大量使用化肥造成的板結、酸化、鹽漬化、不通透、不保水不保肥、營養(yǎng)匱乏、地力衰竭的土壤,其保水保肥、通透性、地力提升要靠什么?顯然要靠土壤中的團粒結構、有機質、腐殖酸、腐殖質,而團粒結構、有機質、腐殖酸、腐殖質的生成要靠什么?
第三,由于大量使用化肥造成的土壤里各種污染,譬如農藥殘留、化肥成分殘留、各種重金屬等等諸種污染,在怎樣的理化反應中才能得到消解、降解或者無害化轉化?怎 樣才能保證農產品不被污染,提高農產品品質?
以上所說的幾點,現在我們還是要回頭看看過去,在沒有大量使用化肥時候,那時我們主要是使用人畜糞便、沼氣液、沼氣渣等有機肥,就是要靠其中的有機質、微生物,要靠微生物在其繁殖和代謝過程中,對上述污染物質進行分解、轉化、固 化、轉移以及新的無害化合成等等,從而達到徹底降解目標!
近年來,各地發(fā)生了果樹死亡、作物絕收的案例,其根源還是在于土壤之病。作物長不好的 原因是作物的根不好,作物的根不好是因為土不好,土不好是因為土壤里缺乏有機質、缺乏大量的有益微生物菌!
我們發(fā)現,原本用100斤的化肥現在已經用到了200斤甚至300斤,不僅不增產而且還減產,如此則證明——我們的土壤缺乏的不是“肥力”,真正缺乏的而是“地力”!而土壤缺乏地力的根本原因則在于土壤缺乏有機質和微生物菌!
目前來看,各地采用優(yōu)質微生物菌劑改良板結、酸化、鹽漬化、病害嚴重、污染超標、地力衰竭的土壤,提高土壤有機質、修復土壤健康、恢復地力、促進作物增產、改善品質,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投入少,見效快,生態(tài)效果持久。
要徹底解決土壤健康問題,走出農業(yè)生產困境和危機,讓土地真正肥起來,必須在用肥方面進行徹底的變革,那就是要盡快、大量使用生物有機肥!
從今年開始,農業(yè)部發(fā)布的《開展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方案》,將在全國將選擇100個縣,每個縣補貼1000萬元!主要用于替代化肥的有機肥的補貼,這是一個非常良好的開端。
衷心希望在中華大地上不會再有被化肥喂瘦了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