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遼寧建昌縣(承德附近)朋友互聯(lián)網(wǎng)交往多年,遇到宋代各窯口瓷器,應屬承德山莊流出之物,陸續(xù)從他們手中收藏到幾件宋代鈞窯瓷器,色彩瑰麗豐富,器型稀罕獨特。
北宋 鈞窯三犧尊 高24cm,口徑14.5cm,底徑8.8cm 個人收藏
北宋 鈞窯三犧尊上口
北宋 鈞窯三犧尊局部
北宋 鈞窯三犧尊底部
鈞窯窯址在河南省禹縣,古代稱鈞臺,明代稱鈞州,故名鈞窯。鈞窯創(chuàng)始于唐,興盛于北宋。宋代五大名瓷鈞、汝、官、哥、定,鈞瓷為首。其它瓷上可供貴宦高堂,下可入布衣陋室,唯鈞瓷專屬帝室,民間罕見。
鈞窯瓷器是中國歷史上的名窯奇珍,以瑰麗異常的鈞釉名聞天下,歷代被譽為“國之瑰寶”,在宋代享有“黃金有價鈞無價”、“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鈞瓷掛紅,價值連城”的盛譽。
鈞窯瓷器在宋代五大名窯中以“釉具五色,艷麗絕倫”獨樹一幟。其成就在于釉中加入銅金屬,經(jīng)高溫產(chǎn)生窯變,使釉色呈現(xiàn)以青、藍、白為主,兼有玫瑰紫、海棠紅等,色彩斑斕,美如朝暉晚霞。鈞瓷釉面常出現(xiàn)不規(guī)則的流動狀線條,稱“蚯蚓走泥紋”。古人曾用“夕陽紫翠忽成嵐”的詩句形容鈞瓷釉色靈活、變化之美。
北宋 鈞窯 花盆 高18cm,口徑18.8cm,底盤直徑18.3cm 個人收藏
北宋 鈞窯 花盆內(nèi)里
北宋 鈞窯 花盆盆底
北宋 鈞窯 花盆地托
傳統(tǒng)鈞瓷瑰麗多姿,玫瑰紫、海棠紅、茄皮紫、雞血紅、葡萄紫、朱砂紅、蔥翠青,釉中紅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青,可謂紛彩爭艷。釉質乳光晶瑩,肥厚玉潤,類翠似玉賽瑪瑙,有巧奪天工之美。民間有“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說法。
鈞窯受宋代理學的影響,講究規(guī)整對稱,顯示高雅大氣的宮廷氣象。宋徽宗時期鈞窯做到了窯變技術隨心可控,工藝達到頂峰。
宋 鈞窯 高足盤 高8cm,直徑26.5cm 個人收藏
宋 鈞窯 高足盤局部
宋 鈞窯 高足盤底部
鈞瓷釉的窯變是瓷藝史上的重大成就,色彩豐富,變化無窮,形態(tài)復雜。窯變紫色有的如云中萬道霞光,有的像碧空彩云飛動,絢爛奇妙絕非世間丹青妙手所能及。觀其變化,獨有心領神會之境界,陶然自樂,情悅性怡。鈞瓷燒制極難,有“十窯九不成”之說,世上絕無相同兩件鈞瓷。歷代帝王皆欽定為御用珍品,嚴禁流于民間。
宋 鈞窯 荷葉盤 高7cm,口徑24.3cm 個人收藏
宋 鈞窯 荷葉盤底部
宋 鈞窯 荷葉盤
宋代鈞瓷突出高雅品位,功能注重審美需要和精神需要,除通常的器皿類造型花盆、花托、杯、奩、碗、盤、壺外,表達審美、寓意權貴、敬神祭祖用的瓶、尊、鼎、爐等占一定分量,文房類用品的洗、盆也不少。
宋 鈞窯洗 高9.5cm,底徑12cm,口徑18cm 個人收藏
宋 鈞窯洗底部
北宋鈞瓷不多見銘文,有銘文的都屬北宋后期宮廷用瓷。銘文主要刻一至十的數(shù)字,器底銘一、三、五、七、九單數(shù)的施鈞紅釉;二、四、六、八、十雙數(shù)的施天藍,月白釉。器底數(shù)字用意是標明器物的大小規(guī)格,器物越大編號越小,“一”代表最大器物。
宋 鈞窯洗 高7.5cm,口徑19.5cm 個人收藏
宋 鈞窯洗底部
由于宋鈞名聲大振,金元以來仿鈞之風遍及北方,元代末年北方鈞窯系趨于衰落,江南地區(qū)仿鈞又蔚然成風。
民間有“雅堂無鈞瓷,不可自夸富”。近年來,鈞瓷市場拍賣價一路飆升。
元 鈞窯玫瑰紫釉菱花式洗
成交價:RMB 8,165,000 北京保利2014春季拍賣會
時間:2014-06-04 尺寸:直徑25cm
北宋 鈞窯紫斑盌
成交價:HKD 14,520,000 香港蘇富比2018年春季拍賣會
時間:2018-04-03 尺寸:9cm
元/明 鈞窯玫瑰紫釉鼓釘三足水仙盆
成交價:HKD 14,525,000 佳士得香港2019年春季拍賣會
時間:2019-05-29 尺寸:直徑19.8cm
明15世紀初 鈞窯天藍玫瑰紫釉棱口花盆
成交價:HKD 16,840,000 香港蘇富比2013年春季拍賣會
時間:2013-04-08 尺寸:高19cm
明初 鈞窯天青釉花盆
成交價:RMB 48,875,000 中國嘉德2018秋季拍賣會
時間:2018-11-20 尺寸:高18.5cm;直徑20cm
掃描二維碼,了解更多絲綢之路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