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釉瓷器歷史上官窯燒造的比較少,藍釉屬高溫石灰堿釉,呈色劑為氧化鈷,最早出現(xiàn)于元代,明、清兩代在元代藍釉的基礎上相繼創(chuàng)燒出霽藍、灑藍、回青、天青、寶石藍等各色釉瓷器。藍釉瓷器分低溫釉和高溫釉,藍釉,以天然鈷土礦為著色劑,除含氧化鈷外,還含有氧化鐵和氧化錳。
藍釉瓷器
藍釉顏色種類
1高溫鈷藍釉瓷器
高溫鈷藍釉瓷器是元代景德鎮(zhèn)窯的新品種之一,它是明代霽藍釉的前身。元代藍釉器的造型有梅瓶、匜(yí 音儀)、爵、小杯、盤等。裝飾方法有描金和用白泥堆貼龍、飛鳳、海馬紋等。飾有白龍紋的藍釉器僅見于梅瓶和盤。
藍釉瓷器
2.霽藍釉
霽藍釉又叫積藍、祭藍,其特點是色澤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調濃淡均勻,呈色亦比較穩(wěn)定。霽藍釉盛于明代宣德朝,《南窯筆記》中把它和霽紅、甜白相提并論,推為宣德瓷器的上品。霽藍器物除了單色釉外,往往用金彩來裝飾,還有刻、印暗花的。宣德時的產品以暗花為多。清康熙時的霽藍亦頗有成就,其薄釉者無開片,釉色較昏暗
藍釉瓷器
3.孔雀藍
孔雀藍一般藍釉是高溫燒成,所以釉面不易脫落??兹杆{釉則常于制好的素坯上直接掛釉,或于白釉器上掛釉燒制,為低溫釉。在素坯上直接掛釉的,釉層極易開片剝落。孔雀藍釉器物中,多為不同規(guī)格的大盤類,小件器較少。另有類似弘治犧尊的雙耳罐,為嘉靖官窯的祭器。器型較弘治是略矮,滿施孔雀藍釉,色呈艷麗,但欠勻凈。
藍釉瓷器
4.天藍釉
天藍是高溫顏色釉。屬于高溫顏色釉,從天青釉演變而來,創(chuàng)燒于清康熙年間,色調似天空之蔚藍色,故稱“天藍釉”。天藍釉含鈷量在1%以下,釉里的銅、鐵、鈦等金屬元素對呈色均有影響,其呈色之穩(wěn)定可與豇豆紅媲美。釉色淺而發(fā)藍,瑩潔淡雅,象蔚藍的天空,故名“天藍”。其含鈷量在2%以下, 釉里的銅、鐵、鈦等金屬元素均起呈色劑的作用;呈色穩(wěn)定,幽倩美觀,可與豇豆紅媲美。天藍釉器物的種類,康熙時均屬小件文房用具,至雍正、乾隆兩朝才見瓶、罐等器型,大部分是官窯產品。
藍釉瓷器
5.回青釉
回青釉是明代嘉靖時特有的一種以進口“回青”料配釉燒成的高溫藍釉,它是在元代以來景德鎮(zhèn)窯燒成的高溫鈷藍釉基礎上所衍生出的新品種,其釉色與祭藍釉相近,但略顯淺淡。
故宮里的藍釉瓷器
藍釉瓷器
瓶小口,短頸,豐肩,肩以下漸廣至腹部內斂,圈足。通體施高溫霽藍釉,近底處由于積釉較厚呈紫黑色。足內無釉露胎。
此梅瓶造型端莊古樸,釉色濃重而勻凈深沉,釉面瑩潤,是明嘉靖藍釉瓷器的精品。
此碗造型俊秀,是典型的正德宮碗式樣。
孔雀綠釉亦稱“法翠”、“翡翠”或“吉翠”釉,它是一種以氧化銅為著色劑的中溫顏色釉,其釉色明麗蔥翠,頗似孔雀羽毛上的綠色。景德鎮(zhèn)窯從元代開始燒造孔雀綠釉瓷器,這一色釉的出現(xiàn)是對我國傳統(tǒng)的低溫鉛綠釉的繼承與發(fā)展。清人佚名著《南窯筆記》曰:“法藍、法翠二色,舊惟成窯有,翡翠最佳。”認為孔雀綠釉在明代始燒于成化年間,但從傳世品和出土物看,宣德時已有燒造,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各朝均延續(xù)燒造。若論成色之佳,則首推正德時產品。
乾隆寶石藍釉瓷器歷史成交記錄(部分)
清乾隆 寶石藍釉大天球瓶 63.25萬 2013-10-26
清乾隆 寶石藍釉天球瓶 61.6萬 2014-03-23
清乾隆 寶石藍釉碗 88萬 2013-09-08
清乾隆 寶石藍釉膽瓶 77.25萬 2014-05-17
清乾隆 寶石藍釉碟一對 51萬 2000-11-07
清乾隆 寶石藍釉碟 45萬 2012-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