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斗瓷器——歷史上的無意造化
漏斗瓷器是斗彩瓷器的半成品。斗彩瓷器在工藝上是分兩次繪制燒造而成的,即第一次先在坯胎上用青花勾出紋飾的輪廓線,罩上透明釉,經(jīng)高溫把青花燒出來,然后在輪廓線內(nèi)填繪其它彩,再二次入窯低溫把其它彩燒上,這就形成了釉下青花和釉上其它彩的互相拼逗,爭奇斗艷,所以叫斗彩。漏斗瓷器就是完成了斗彩瓷器的第一道工序,因某種原因沒有填繪釉上其它彩、沒有進行二次燒造的瓷器。
就明代成化斗彩雞缸杯而言,漏斗的雞缸杯瓷器是這樣的(如下圖):
成品的明代成化斗彩雞缸杯是這樣的(如下圖):
漏斗瓷器產(chǎn)生的原因大多是第一道工序燒出來后質(zhì)量有問題,如有的因燒結溫度過高或過低,青花發(fā)色不好(如下圖杯子);有的畫片不完美、達不到要求;還有的有開裂、變形、磕碰、爆釉、縮釉等,便被淘汰了,不必要再完成第二道工序在釉上面填繪其它彩。但也要因遺忘而造成了漏斗。
成化漏斗折枝菊紋杯
景德鎮(zhèn)御窯廠遺址出土成化斗彩折枝菊紋杯
故宮博物院藏成化斗彩折枝菊紋杯
英國達維德藝術基金會藏成化斗彩小碟
大英博物館藏成化漏斗小碟
“明清御窯瓷器——故宮博物院與景德鎮(zhèn)陶瓷考古新成果展” 展出的成化斗彩小碟殘器
上圖:明成化天子罐因為底足部位有嚴重的爆釉而漏斗
下圖:“明清御窯瓷器——故宮博物院與景德鎮(zhèn)陶瓷考古新成果展” 展出的明成化漏斗天子罐和斗彩天子罐殘器
漏斗瓷器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一是反映和證明了歷史上斗彩瓷器的燒造工藝;二是顯示了古代工匠高超的線描繪畫技藝,繪畫線條纖細、流暢,讓人嘆為觀止;三是漏斗瓷器畫面具有獨特的裝飾效果和表現(xiàn)力,給人一種淡雅的美!恬靜的美!非常受收藏愛好者喜愛,逐漸成為收藏熱點。
洛陽樹威古瓷鑒藏博物館藏清乾隆漏斗云龍紋圓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