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萬鐘(1570―1628)明代書畫家。字仲詔、子愿,號友石、湛園、文石居士、勺海亭長、海淀漁長、研山山長、石隱庵居士,陜西安化(今甘肅慶陽市慶城縣)人,徙居北京,米芾后裔。官太仆寺少卿,江西按察使等職。有好石之癖,善山水,花竹,書法行、草俱佳,既有南宮篆法,也有章草遺跡,與董其昌齊名。稱'南董北米'。
作品欣賞
米萬鐘《峰巒清逸圖》
【簡介】立軸,絹本,水墨,淡設(shè)色,縱175厘米,橫67厘米。(日)私人藏。
此圖采用三疊兩段法構(gòu)圖布置秋景山水,上突崇山疊巒,下鋪溪流棧橋、水榭,兼及高遠、平遠透視,給人以山高水長、溪山清逸的視覺感受。山石畫法近南宋李唐,但筆法剛中有柔,皴紋稍疏。
【名稱】明 米萬鐘 碧溪垂釣圖
【年代】明代
【簡介】紙本墨筆,縱124厘米,橫46.3厘米。香港虛白齋藏。
此畫用筆挺勁,墨色濃淡相間,分遠近層次,花草用'勾花點葉法',以淡墨點葉,濃墨勾筋,墨色濕潤而富于變化。湖石皴染結(jié)合,用墨,厚重并敷以淡彩,質(zhì)感強烈。
米萬鐘《勺園次韻詩》
米萬鐘《勺園次韻詩》,草書,紙本,288×98.5cm。山西省博物館藏。
《行草七言詩軸》 明 米萬鐘 縱136.5厘米 橫40.5厘米 首都博物館藏
釋文: 竹鮮月好陰個個,蕭碧寫窗夢初破。美人不來秋入吟,云際一鴻聲遠墮。勺園碧鮮寮秋懷,書似它石詞丈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