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有一片濾鏡可供選擇,你會選擇什么?UV、GND、RGND、CPL、ND誰最實用?什么情況下該用什么濾鏡嗎?圓形、方形選誰好呢?這些問題,你都知道嗎?
風光攝影,為何首先ND鏡?
如果只有一個選擇,大部分用戶,一般首選UV,因為不知道濾鏡怎么用,UV可以保護鏡頭,更多的是保護角度考慮。但對風光攝影人來說,肯定ND是首選,因為ND的慢速快門可以制造很多奇效,比如:
制造靜止的水面或者顯示水的運動
同樣的場景不同的效果與感覺
讓人或車消失
給畫面帶來時間流逝的感覺
帶來超現(xiàn)實感
得到動感強烈的云
哪種濾鏡最實用?
濾鏡有很多種類,很容易造成混淆,那么如何區(qū)分,選擇最適合的濾鏡:UV鏡、中灰漸變鏡GND、反向漸變鏡RGND、偏振鏡CPL、中密度減光鏡ND進行拍攝。
A-轉接環(huán);B-濾鏡支架;C-中灰漸變鏡;D-偏振鏡;E-中密度減光鏡;F-10檔中密度減光鏡
1.UV鏡:UV鏡在膠片時代,主要是阻擋紫外線對膠片成像的影響,數(shù)碼時代,其作用主要用于保護昂貴的鏡頭。
優(yōu)質(zhì)的UV鏡透光性好,劣質(zhì)的UV鏡透光性差。除此之外鏡頭前加了UV鏡,不可避免的會影響畫質(zhì),在拍攝時會產(chǎn)生光斑、鬼影、眩光等,越廉價越影響畫質(zhì)。
為了防止浸水浸油,避免在雜亂的環(huán)境中摩擦受到損傷,尤其對于初學者和粗心的人來說,買一枚UV鏡你絕對賺大了。
2.漸變?yōu)V鏡:RGND反向漸變鏡基本雷同于GND,區(qū)別在于GND是越往上越黑,RGND是靠近中部最黑,主要用于拍攝日出日落等中灰部分需要減光多的場景。
使用反向漸變前后的對比效果
在數(shù)碼時代可以通過包圍曝光+PS合成代替漸變?yōu)V鏡,一般很少用到漸變?yōu)V鏡。
3.CPL偏振鏡:CPL的使用很簡單,就是通過旋轉濾鏡讓天空更藍,消除反光,讓水面更清澈透底。CPL鏡也稱偏振鏡,是目前唯一不能被軟件取代的濾鏡。
雖然可以通過前期拍攝多張+后期堆棧,模擬偏振鏡的效果,但是水面的反光仍然會影響到畫質(zhì),所以偏振鏡是目前后期唯一無法替代的。
4.減光鏡ND:ND鏡的基本作用就是減少進入鏡頭的進光量,防止過曝,從而增加曝光時長,模擬慢門,方便后期堆疊合成高畫質(zhì)照片,平時用到的最多。
雖然ND鏡不能完全代替漸變鏡和偏振鏡,但是相對二者來說,用到ND鏡地方會更多,ND鏡能夠勝任多項工作:流水慢門、長曝光、后期堆棧、延時,幾乎無所不能,可以應用到各個方面。所以對于像小編這種窮屌絲來說,有了ND鏡就可以''一鏡走天下''了!
買之前弄懂規(guī)格
1.減光鏡ND:
在規(guī)格上,一般業(yè)界最常采用的規(guī)格是:
ND2 , 減少1檔曝光;
ND4, 減少2檔曝光;
ND8 , 減少3檔爆光;
另外還有ND400 相當于減少8.5檔曝光, 也就是說進入相機的光相當于在不加這層鏡片時亮度的1/500,適用于白天長時間曝光。
2.漸變鏡GND:
GND的規(guī)格一般分為:0.3 一擋、0.6 兩檔、0.9 三擋、1.2 四擋、漸變鏡最大是1.5很少見,一般只有ND鏡采用3.0以上。
從左到右0.3、0.6、0.9的區(qū)別
反向漸變鏡RGND與中灰漸變鏡GND一樣可以降低天空部分 1~3 檔的曝光量。不一樣的是,中灰漸變鏡GND分軟過渡與硬過渡。
(左)硬邊過渡、(右)柔邊過渡
硬邊過渡:在光線與暗部之間的過渡比較銳利,一般情況下,拍水景,海景,地平線銳利的情況下使用;
軟邊過度:一般適應于拍攝山體那種過渡不是很銳利的情況下。
硬邊與軟邊相比呢,軟邊更容易控制。
圓、方,選誰好?(材質(zhì)選擇)
1.按外形分大體有兩種
園形的旋入式和長方形的插入式兩種,插入式可上下移位,左右旋轉,方便調(diào)整,同時可以配合不同口徑的鏡頭使用,節(jié)約成本。和圓形濾鏡相比唯一的缺點是漏光幾率更大。所以要選就選方形濾鏡。
2.按材質(zhì)又可以分為樹脂和玻璃:
相對廉價的濾鏡主要都是樹脂的,樹脂的好處是輕薄,價廉,缺點的是容易磨花,疊加容易偏色。玻璃濾鏡,好處是耐磨,不偏色,缺點是厚,價格高昂。
狼族攝影公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