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制瓷,自康、雍、乾三朝以來,一直是在走下坡路。尤其是清代晚期,戰(zhàn)亂紛繁,使制瓷業(yè)日趨萎縮。同治時,受兵災(zāi)影響,景德鎮(zhèn)御窯廠遭到很大破壞,工匠大量流散,維持制瓷的大都是些新手,制瓷質(zhì)量大大下降。官窯瓷器中,唯專為同治皇帝大婚定燒的婚禮造器,和專為慈禧燒造的“體和殿制”款識的專用瓷(從咸豐到光緒都有)堪稱精致,其余的就不值一提了。大量的民窯器,質(zhì)量大都粗糙,更是等而下之了。
清光緒 儲秀宮藍釉綠彩龍紋盤
光緒時期,慈禧專權(quán),生活上追求奢侈,講究排場,要求御窯廠為之燒造了大量精瓷,從而刺激了長期不景氣的景德鎮(zhèn)制瓷業(yè),使其有了一次小小的復(fù)蘇。此外,光緒期的古董商出于趨利目的,大量燒制仿古瓷,也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制瓷業(yè)的發(fā)展。因此,清代晚期,制瓷業(yè)總體一直是在下滑,但從同治轉(zhuǎn)入光緒之后,似乎又小有復(fù)興。當然,這也只是相對而言的,與前朝特別清三代時期還是不能相比的。要鑒識這兩朝的瓷器,首先應(yīng)當把握住這一總體的發(fā)展趨勢。
清代光緒粉彩花式吸杯
在這樣的背景下,可以看到,同治期瓷器的胎體除少量官窯品外,一般均顯厚重,也有的反之而顯輕薄,胎質(zhì)白而不精,較為粗松,大量民窯器尤甚。圓器用于輕扣,發(fā)出較尖的似銅的聲音。這一點是清末瓷器的共同特征。同治瓷因胎質(zhì)不堅,施釉也就較稀薄而疏松,釉色泛粉白、瑩白,少數(shù)青灰,釉面多不平感,又不是細小的皺紋,似小水波一樣,俗稱“波浪釉”,這也是晚清瓷器的共有特點。
清光緒 藍釉描金皮球花賞瓶
光緒瓷較之同治時,胎釉質(zhì)最稍有提高,胎質(zhì)比同治顯得縝密,但與前朝相比,還是顯得松軟,民窯器則更差。由于釉汁稀薄、質(zhì)地松軟,光緒瓷釉面也欠瑩潤,色調(diào)與同治相比,白中泛青。也有純白色釉面的,這類瓷已接近于現(xiàn)代白釉瓷。
同治期粉彩器較流行,紋飾上多見吉祥如意寓意的圖式,畫法除人物畫外,風格已趨圖案化,筆觸顯拘謹呆板。人物畫的一個獨特之點是,人物的眼睛常用珊瑚紅勾出,眼珠墨色淺淡,常點在紅色眼框線上,粗看似有眼無珠,這是同治朝所獨有的,也是鑒識人物紋同治瓷的一個簡要方法。
清光緒 景德鎮(zhèn)窯藍地金彩團花紋瓶
同治瓷用彩上多見用黃彩和紅彩,官窯的堆彩粉彩器中多見用藍料彩。光緒朝粉彩器含粉質(zhì)較多,彩料也較前朝明顯疏松,附著不夠緊密。當然,這些都可后仿,鑒識時須仔細分辨,還是要看其胎釉特點和有無真正的老氣來定,如是否后加彩,有否劃痕、包漿等。
清代同治粉彩梅雀紋餐具(大碗)
在同治朝,青花發(fā)色有的清新明快,但多數(shù)黑褐色劣,而且色料顯得漂浮而不沉著。多見哥釉青花、豆青釉青花等品種。相對而言,光緒朝青花瓷較多見。青料呈色較多,黑褐、淺藍、洋藍都有,尤其是洋藍料已廣泛流行。晚清青花,色調(diào)都有漂浮不定的弊病,因而,紋飾大都不清晰,線條含混,筆觸呆板。光緒期有大量的仿康熙朝的青花器。此類瓷,水平較高,不仔細鑒別,容易上當。
清代同治粉彩梅雀紋餐具(盤子與羹匙)
眼下拍賣場所見標為康熙青花者,有不少實為光緒朝的瓷品,須特別小心。區(qū)別的要領(lǐng)在于:光緒朝瓷雖然呈色逼真,但其釉色較白,青花有漂浮感,胎釉較粗松,足底常見露胎較寬且粗。器底光滑平整,不見康熙朝器器底所常見的點點黑疵和旋痕。器物分量較輕,缺乏康熙朝瓷的那種厚重、沉著、粗獷和古樸之氣。青花渲染雖也有濃淡之分,但層次感肯定不如康熙朝。同樣,光緒朝仿乾隆朝之器,雖也幾可亂真,但從胎釉、發(fā)色和色料的沉著程度小心鑒別,還是可以看出異同的。一般來說,光緒器形制不如乾隆器精致,胎釉和底足都較差,有的有堆釉感,施彩色澤往往過艷,而細品畫工,水平則肯定是遠遜于乾隆朝器的。以此類推,也可以識別其仿制的其他朝的瓷品。
清同治黃地粉彩描金五蝠捧壽紋蓋碗
兩朝在龍紋裝飾上,同治朝仍延續(xù)前朝為“帶魚龍”,如弓身游動的帶魚;光緒朝的龍在眼睛上畫得特別炯炯有神,龍睛如點,所以俗稱“點睛龍”。在款識上,同治粉彩器多見紅彩楷書款,民窯器上一般用四字或六字篆書款。光緒朝官窯器款識則多見“大清光緒年制”的六字篆書青花款或六字楷書青花款。民窯器上則多見“光緒年制”抹紅楷書款。
清同治里黃地礬紅彩蝠紋描金團“壽”字外白地粉彩纏枝花紋盤
前面說過,無論形制或彩繪裝飾,后人均可仿制。因此要鑒識真品,這些只能是一個斷代參考。從本質(zhì)上看,還是要看其胎釉、彩料以及由年歲久遠而留下來的老舊之氣。每個朝代的胎釉都是各有特點的,一般來說是難以仿制的。一百多年的器物,如是傳世之品,則肯定會留下使用之痕,并產(chǎn)生包漿的。如遇一無劃痕或人為的做出劃傷,毫無包漿,或涂上油污冒充包漿者,就須仔細識別,免上其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