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元青花是一統(tǒng)江山君臨天下,明青花是各領(lǐng)風騷火光炸天,那么宋瓷,就是高山仰止卓越千古。中國的陶瓷藝術(shù)發(fā)展到宋代已經(jīng)達到了歷史上舉世公認的頂峰。宋瓷創(chuàng)造了華夏兩千年文明歷史上一個不可跨越的高度,從思想內(nèi)核,工藝技巧到藝術(shù)形式無不臻至化境,不乏“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倔傲與空茫,可謂高山仰止。宋瓷藝術(shù)以其端莊典雅,清新質(zhì)樸,含蓄雋永的美學特征著稱于世,與唐瓷的恢宏富麗,恣縱豪放形成鮮明的對照。
眾所周知,宋代五大名窯分別為:鈞窯、汝窯、官窯、定窯、哥窯。官瓷是宋代五大名窯瓷器之一。以傳世作品少,令人驚嘆的紋裂美著稱。傳宋徽宗因不滿于當時現(xiàn)有貢御瓷器的瑕疵和缺陷,按照自己的設(shè)計、親自指揮燒制和創(chuàng)制的巔峰之瓷,其不僅是我國陶瓷史上第一個由朝廷獨資投建的“國有”窯口,也是第一個被皇帝個人壟斷的瓷器種類。
北宋官窯瓷的特點
官窯雕應(yīng)龍大盤
北宋官窯器物的胎質(zhì)細膩呈灰色,有深、淺之分。釉質(zhì)精細,釉面有天青色、粉青色和翠綠色,釉面通體布滿大片紋瑩瑩冰片極富美感。其器型以盤、碗、碟、洗、爐及仿商周秦漢古銅及玉器的造型為主,古樸渾厚,而不失精巧俊秀,比例協(xié)調(diào),曲線優(yōu)美,形態(tài)恰到好處,多一分顯肥;少一分則瘦,高一分顯莽;矮一分則墩。北宋官窯瓷無不表現(xiàn)出宋徽宗的審美境界和文人氣質(zhì),這是歷朝歷代所不能仿的。官窯由于燒制的器物的口沿釉薄而透出紫顏色。從故宮博物院所藏傳品看,被認為是北宋官窯的這批瓷器的胎體是紫黑色的,施釉很厚,銀潤如堆脂,施釉后略有流淌,口部等釉薄的地方隱約露出紫胎色。北宋官窯器物底部因采用滿釉支燒工藝燒造,因此會留下五枚緊靠足墻的圓形支釘痕跡。底足無釉處露出深醬色的“爐胎釉”,形成典型的“紫口鐵足”。所以,紫口是北宋官窯器物的一大特點。清乾隆帝為北宋官瓷所賦詩句李唐越器久稱無,趙宋官窯珍以孤。色自粉青泯火氣,紋猶鱔血裂冰膚摩挲真是樸之樸,詠嘆仍非觚不觚。合贈何人合長吉,簪花得句負奚奴。——乾隆壬寅新正御題
此款官窯雕應(yīng)龍大盤,口徑22厘米,底徑13.2厘米。盤敞口,淺弧壁,足外撇,通體呈青黃色,造型敦厚,胎質(zhì)堅細,釉面開片自然古樸,開片線條極具美感。“金絲鐵線,“紫口鐵足”特征明顯,且內(nèi)飾應(yīng)龍圖案,栩栩如生,非常少見。釉色沉厚細膩,里外披釉,釉面肥腴,滋潤如酥,冰涼柔滑,光澤柔和,如同凝脂。用手扣之瓷音清亮,而且造型挺拔大方,輪廓亦柔和流暢,在顯微鏡之下,瓷釉中蘊含的氣泡如同聚沫串珠,備受人們青睞。
宋代瓷器的價值和市場行情
北宋官窯橢形洗9200萬
北宋官窯紋花口碗632.5萬
北宋官窯六足葵口洗1600萬
宋代官窯瓷器帶給人以含蓄、沉靜、溫和、清逸、高雅的美感,這種獨特的意蘊是我國中古時期特定的思想文化的產(chǎn)物,一件小小的瓷器與宋代的一首詞、一幅山水相比,是同等地位的東方藝術(shù)的最杰出的代表,而它是通過色彩和質(zhì)感來表現(xiàn)的,因此更抽象。宋代官窯瓷器的價值主要在此。
宋代五大名窯“官、哥、汝、定、鈞”之一的官窯古瓷,在近幾年的拍賣市場中表現(xiàn)不俗,價位一直在往高處走。2004年6月28日,一件直徑8.4厘米的宋官窯圓形洗以264000元成交;2005年8月13日。一件高9.8厘米的宋官窯貫耳瓶以638000元成交;2005年12月12日北京翰海一件宋官窯花口盤以5280000元成交。2008年4月,香港蘇富比中國瓷器及工藝品春季拍賣中,一件“南宋官窯粉青釉紙槌瓶”以6753萬港元成交,創(chuàng)下當時的宋瓷世界拍賣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