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轉(zhuǎn)乾坤
自古就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收藏若無景泰藍,藏盡天下也枉然”,由此足以證明景泰藍作品在收藏家的眼中的地位。景泰藍又叫做琺瑯,學(xué)名叫做銅胎掐絲琺瑯起源于元代,明代宮廷設(shè)置燒制,在景泰年間,由于皇帝的親自參與和重視,景泰藍的制作工藝達到了巔峰,尤其以優(yōu)雅悅目的藍色著稱,故被后世稱為“景泰藍”。
清乾隆 掐絲琺瑯福壽安居紋如意耳扁壺
景泰藍“座龍花熏”
景泰藍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沒有走出過皇宮,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傳承了600多年,具有純正皇室血統(tǒng)的帝王級奢侈品。據(jù)史料記載:在乾隆四十四年除夕年夜飯,只有乾隆皇帝的餐具是景泰藍,景泰藍出手鑒別:15,902832,270陳顧問,底下人全部用瓷器,景泰藍的地位由此也可見一斑。景泰藍作為顯赫身份的象征,其尊崇的地位至今無以撼動,是久負盛名的中國原創(chuàng)奢華藝術(shù),而中國工藝美術(shù)大師、有景泰藍第一人之稱的張同祿大師,就是當(dāng)今唯一掌握景泰藍所有工序的景泰藍大師。
故宮
雖然景泰藍的真正起源到現(xiàn)在還沒有廣泛的共識,但是有一點是得到景泰藍收藏家的一致認可的,那就是明代的景泰藍的收藏價值是最為高的,明代尤其是景泰年間,由于皇帝非常的喜愛景泰藍,因此景泰藍的發(fā)展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所以明代景泰藍無論是從外觀還是用料都非常的考究,可以說達到了景泰藍發(fā)展史上的一個巔峰,而不論是制作工藝還是用料,到了清代都有所不及,制作工序被消減了很多,不少天然釉料也絕跡了。
銅胎掐絲琺瑯香爐
到了清代,尤其是康雍乾三代,景泰藍的發(fā)展也非常強勢,而現(xiàn)如今流傳于世的景泰藍作品也大部分都是這三朝的,所以現(xiàn)在一般說的收藏老景泰藍也大多是說的清前期的景泰藍藏品。這三代的景泰藍也是比較有特色的,清代景泰藍一般鎏金和銅胎都要比較薄一些。而清前期景泰藍最有特色的地方就是景泰藍中的黃色和白色兩種顏色,因為這兩種顏色的用料非常難以尋到,即使想仿制也非常的困難,因此也成了鑒定清代景泰藍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依據(jù)。
張同祿作品
對于景泰藍的收藏來說,元、明代兩代最佳,清代前期次之,但是對于一般的景泰藍收藏愛好者來說,也的確都相對不好收藏到,而現(xiàn)代景泰藍作品中也有不少的現(xiàn)代景泰藍大師的作品也非常的值得收藏的,相對來說價錢也要經(jīng)濟的多。在2008年的時候,張同祿大師早年創(chuàng)作的景泰藍《座龍花熏》就在國內(nèi)拍出1100萬元的天價。這個價格已經(jīng)遠遠超出了一般景泰藍文物的價格,因此現(xiàn)代景泰藍大師的作品的升值空間也是非常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