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看《甄嬛傳》這樣的古裝劇時,
是不是總會被娘娘戴的精美頭飾吸引?
它富麗堂皇,極盡雍容華貴之感,
這樣華麗富貴的首飾,
是由傳統(tǒng)的皇家金屬工藝造就,
她就是——花絲鑲嵌。
花絲鑲嵌,又叫細金工藝,
是一門傳承久遠的中國傳統(tǒng)手工技藝。
將金、銀、銅抽成細絲,
以堆、疊、編織等傳統(tǒng)技法,
再鑲嵌以珍珠、寶石,
呈現(xiàn)出精美絕倫、璀璨奪目的藝術(shù)效果。
花絲鑲嵌技藝被譽為“燕京八絕”之一,
2008年列入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花絲鑲嵌工藝早在春秋時就已有雛形,
比如戰(zhàn)國時期的金銀錯,
唐朝時期的金銀平脫,都是它的前身。
唐 羽人飛鳳花鳥紋金銀平脫漆背銅鏡,
現(xiàn)藏于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
就是其代表和見證。
發(fā)展到元、明、清三代,
北京形成了全國最大的花絲制作中心。
明代達到高超的藝術(shù)水平,
清朝有了更大的發(fā)展,
名品不斷涌現(xiàn),成為宮廷貢品。
明朝萬歷皇帝的“金絲翼善冠”就是杰出代表。
高24厘米的皇冠身薄如輕紗,
綴有游龍戲珠圖案,
所用金絲竟細過女人的發(fā)絲,
即使用現(xiàn)代最先進的工藝,
也無法做到如此極致。
整個皇冠,無一處接頭,
詮釋真正的“天衣無縫”,
其絕妙工藝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花絲鑲嵌的工藝復雜而繁瑣,
基本技法可以用八個字來概括:
掐、填、堆、壘、織、編、攢、焊。
每一種工藝都要求極高的技巧。
首先要制胎,便于后面的塑形;
再用堆、壘、編、織方法,
將花絲成型,加以燒焊;
酸洗后燒藍或鍍金銀,再提亮。
而這只是半成品,
后期還要進行“鑲寶”,
即鑲嵌上華麗的珍珠寶石。
明孝端皇后鳳冠復制品
那時候往往還要“點翠”,
就是把翠鳥綠中閃藍的羽毛,
貼在花絲之間的空白之處。
這樣做出來的花絲鑲嵌飾品,
華麗富貴,閃耀動人。
后因翠鳥是瀕危物種受到保護,
加上制作工藝過于殘忍,
在清末民初,點翠被燒藍所取代。
清乾隆 金累絲點翠如意形簪
這種來自宮廷的藝術(shù),
本身就帶著與生俱來的高貴雍容。
如今富麗堂皇的宮廷已逝,
扎實精妙的手藝卻流傳了下來。
它帶著歷史的厚重,
披著金黃色的美麗外衣,
一步步地走向未來。
為了讓身邊更多人了解非遺,歡迎轉(zhuǎn)發(fā)匠粉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