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紅地黃彩,又名“紅上黃”。
是指在白釉瓷上施紅彩為地色,用黃彩畫紋飾的一種彩瓷。
有的是在澀胎浮雕紋上填涂黃彩,有的直接用黃彩在白釉上畫紋飾。這種釉上彩瓷開始于宣德時期,數(shù)量很少,在嘉靖瓷中比較多見,有罐、碗、方杯及盤等。民國時期仿品很是多。
二、黃地紅彩,俗稱“黃上紅”。
這種彩瓷的器型、紋飾、用彩及制作工藝,均與紅地黃彩瓷相同,只是施釉色的方式與紅地黃彩瓷相反。做法與紅地黃彩一樣,要經(jīng)過燒三次才成。從紋飾的畫法上也可以鑒定。
三、紅地綠彩、綠地紅彩。
紅地綠彩瓷,以紅彩為地,刻填或繪以綠彩紋飾,有方斗杯、盤、碗與罐類,紋飾中有魚藻、松鶴、嬰戲、獅子球等。
綠地紅彩瓷,與紅地綠彩的用彩方式相反,有纏枝蓮紋葫蘆瓶與方斗杯。
四、黃地黃彩又名“黃上黃”。
黃地黃彩是在淡黃釉地上用赭彩勾勒出紋飾輪廓線,再填黃彩。
典型器里有嘉靖官窯款黃地黃彩龍紋盤。
黃地紫彩瓷也是著名的官窯彩瓷,以黃地上填紫彩為特色。存世品及燒,十分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