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一句話:“活在別人的眼里,就會死在別人的嘴里?!?/p>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無限放大他人的言論,而反復縮小自我的感受。
別人給予稱贊,就立即笑靨如花,別人質(zhì)疑否定,就按捺不住去解釋。
可人心難測,眾口難調(diào),無論你怎樣解釋,總會有人不喜歡你。
李敖曾經(jīng)說過:
有時解釋是不必要的:敵人不信你的解釋,朋友無須你的解釋。
懂你的人,無需解釋也心自明了,不懂你的人,說破嘴皮仍蒼白無力。
01
三觀不同,不必解釋
網(wǎng)友@李新分享過一件事:
李新的姨媽公務員退休后,每天閑來無事,便在小區(qū)里回收廢品。
一半是為了有事可做,從而鍛煉身體。
一半是想把撿廢品的收入捐給了慈善機構(gòu),為生活增添點意義。
無論是寒冬,還是酷暑,姨媽總提著袋子在垃圾桶附近拾掇。
姨媽是個講究的人,每天都會穿戴整潔去撿廢品,也會在廢品上噴灑酒精消毒。
也正是這份講究,讓她成為了很多人茶語飯后的談資。
有人說,一個撿垃圾的老太太,還戴個翡翠鐲子,肯定是假貨。
有人指著她教育孩子說:“不好好讀書,以后就像她一樣,老了還要撿垃圾?!?/p>
有一次,李新到姨媽家拜訪,她和姨媽提著整理好的紙盒和礦泉水瓶剛走進電梯。
電梯里的人就捂住鼻子說:“臭死人了,小區(qū)什么人都有,保安也不管管。”
李新正準備開口辯駁,姨媽卻拉住了她。
回到家后,李新問姨媽明明沒有味道,為什么不解釋一下?
姨媽淡然一笑,說道:“有些人從心里就看不起撿廢品的,你說再多也無用?!?/p>
在蠟燭的世界里,電燈泡都是有罪的。
有些人,只愿相信自己想相信的,很難與他人感同身受。
你的節(jié)儉,于他而言成了摳門;你的活潑,在他看來成了輕?。荒愕臒o助,以他的視角也成了矯情。
三觀不同,百口莫辯。
縱使你解釋再多,也無法得到認同,反而成了詭辯。
魯迅先生說過:“惟沉默是最高的輕蔑。”
同樣的世界,在不同的人眼里,是不一樣的色彩。
人生風度,無需刻意。
不必向三觀不同的人解釋,沉默是對輕看最好的回擊。
02
立場不同,不必解釋
郭德綱曾講過一個順口溜:
“正月里來正月正,弟兄三人去看燈,聾子領著瞎子走,瘸子后面緊跟行。
聾子說,今年燈明炮不響;瞎子說,今年炮響燈不明。
瘸子說,放你倆的狗臭屁,燈明炮響路不平?!?/p>
站在不同立場的人,永遠刻畫不出相同的畫面。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理解只是偶然,被誤解才是常態(tài)。
導演王家衛(wèi)在拍《阿飛正傳》時,曾引起劉嘉玲極度不滿。
有一幕咪咪跪著擦地板的鏡頭,劉嘉玲反復拍了很多條,王家衛(wèi)都不滿意,一直不斷NG。
劉嘉玲只能一遍又一遍地擦,直到汗水打濕了衣裳,她忍不住發(fā)火了:“你到底想怎樣嘛?”
王家衛(wèi)沒有解釋,只說:“不對,就是感覺不對。”
沒辦法,劉嘉玲只好繼續(xù)擦,反復擦了27次地板,他終于滿意了。
拍攝結(jié)束后,盡管劉嘉玲多次提起此事,王家衛(wèi)也未向她解釋過。
直到后來《阿飛正傳》爆火,那個擦地板的鏡頭成為了經(jīng)典。
劉嘉玲才幡然醒悟,她說:“王家衛(wèi)是非常注重感覺的人,他之所以不解釋,是因為劇情能夠解釋,情緒卻很難解釋清楚?!?/p>
有些事,彼此立場不同,很難解釋清楚。
就好比,孩子永遠不懂父母的辛酸,父母也很難體會孩子的不安。
不是所有的事都有是非對錯,很多時候只是各自立場不同。
網(wǎng)上有句話說得好:
生活各自不易,個人所求不同,各自立場不一,勿在別人心中修行自己,勿在自己心中強求別人。
每個人的境遇不同,很難看法一致,每個人的立場不一,很難互相理解。
這一切,恰似村上春樹所說:
世上存在著不能流淚的悲哀,這種悲哀無法向人解釋,即使解釋人家也不會理解。
別人不會懂你所求,更無法看透你的心,既然無法被理解,又何須費心去解釋。
人生在世,討好他人容易,悟透自己很難。
與其把心思浪費在解釋上,不如在限量版的時間里忠于自己。
03
格局不同,不必解釋
作家栩先生說:
所謂格局,其實就是你眼界的廣度,思維的深度,追求目標的高度,以及你身上所體現(xiàn)的從容大度。
人這一生,都在為格局買單。
格局越大的人,心胸越豁達,越自在從容;
格局越小的人,內(nèi)心越狹窄,越滿腹黑暗。
有一位知名棋手,棋藝高超,經(jīng)常會有很多人慕名來訪。
一天,他正在院子里鉆研棋局,忽然有位陌生的客人到訪。
客人剛進門,就提出了一個問題:
“聽說您是世界上最懂圍棋的人,那您知道,棋盒里到底有多少枚棋子嗎?”
棋手聽完,從容地說:“黑子181枚,白子180枚,總共361枚?!?/p>
話音剛落,客人就仰天大笑起來,并反駁道:“你錯了!只有360枚?!?/p>
接著,他伸手拿出一顆棋子擺在棋手面前。
原來,客人剛才趁棋手不注意,偷偷從棋盤里拿走了一枚棋子。
棋手的學生見客人故意來找茬,便忍不住與之爭論起來。
棋手卻不以為然,讓學生退下,還道歉說:“您說得對,確實是我錯了?!?/p>
此時,客人傲嬌不已,炫耀道:“怎么樣,我贏了你吧!”
隨后,便心滿意足地離開了。
學生不解,嗔怪到:“這人明明是在搗鬼,您為何不說個清楚?”
棋手解釋說:
“既然你知道他是來無理取鬧的,為何還要與他理論,白白浪費時間呢?”
心態(tài)不同,格局立現(xiàn)。
站在高樓上的人,目之所及是藍天,心之所向是遠方。
而站在樓下的人,眼前皆是塵土,心中藏盡嘲諷。
格局不同,層次各異,便無需多言。
林肯曾說過:“任何決心有所成就的人,決不肯在私人爭辯中耗費時間。”
小草才因風向而動,大樹從不懼怕風雨,大格局的人,從不會囿于別人的言論之中。
在靜默中做好自己,遠比解釋證明更為重要。
將軍趕路,不追小兔,放開別人的錯,解脫自己的心。
用淡然心態(tài)去應對種種否定,是通向從容人生的最佳捷徑。
04
永遠不要向別人解釋自己
作家劉同說過一段話:
“以前總是去解釋、去理論,是怕,怕自己得罪人,怕自己被人滅了,怕那些不停躥動的小感受。
現(xiàn)在不去解釋,不去理論,還是怕,怕浪費自己的時間,怕自己模糊了焦點,怕影響了品嘗現(xiàn)世生活的胃口?!?/p>
別人的眼里,沒有你想走的路,別人的嘴里,開不出你喜愛的花。
與其在別人嘴里忙不迭地解釋,不如在自己的世界里獨善其身。
余生不長,時間很貴,永遠不要向別人解釋自己。
心若不動,風又何懼。
人活一世,別人說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按照自己的方式過好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