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都會洗澡,但是因為洗澡引發(fā)的意外也不少,特別是中老年人,伏天剛過去,洗個澡進秋天了~但是,怎么洗澡能避免意外還能實現養(yǎng)生功效呢?我們來看看吧!
俗語“饑梳頭,飽洗澡“,意思是說梳頭時間選擇在吃飯前較好,洗澡的時間選擇在吃飯后比較好。餓著肚子洗澡是容易出問題的。
洗澡一定不能空腹,而應該是吃飽了之后,當然也不要吃完飯,吃撐了去洗,最好休息一個小時,吃飽飯在洗。
飯后洗澡,一是有充足的能量供給;二可避免因饑餓可能引起的無力、眩暈、休克等機體不適,降低意外風險的發(fā)生,從而達到通過洗澡來刺激皮膚,增加機體抵御外邪的能力,達到保健目的。
老人的體力有限,長時間站立可能會感到力不從心,很容易暈倒、滑倒。因此,老人洗澡時可以帶個小板凳來借力。站累了可以坐著洗,既省體力,又不用擔心會滑倒。
小板凳最好是木質的,塑料的不僅不夠結實,沾水后還容易濕滑,造成傷害。如果條件允許,老人可用浴缸洗澡,比淋浴節(jié)省體力,更安全。浴室地面應防滑,最好在老人入浴前鋪放防滑墊。
浴室通氣性較差、溫度高、濕度大,導致浴室內的氧氣含量較低。老人體質一般較虛弱,長時間洗澡容易感到口渴,進而出現目眩、心悸、胸悶等癥狀,十分危險。因此,老人進浴室前最好補充足量水分。提前1小時,準備約500毫升溫開水,慢慢喝,用 1 小時左右喝完。
洗澡時,也可以帶一瓶水進浴室,每隔 15~25 分鐘,口渴時及時補充水分。洗完澡也應喝一些水,但也不宜大口大口地喝,以免一次性大量飲水增加心臟負擔,嚴重的還可能會引起“水中毒”。
洗完澡后還可以先喝一小杯淡鹽水,靜止休息 5~10 分鐘后,再少量多次飲水。
老人進入浴室后,將門虛掩即可,最好不要從里面反鎖,這樣萬一出現緊急情況,家人能及時提供幫助。身體狀況較差的老人,最好在家人的陪護下洗澡。
家人也要注意估算老人的洗澡時間,及時提醒,多留神,如果老人進入浴室的時間較長,可以敲門問一下老人的狀況。
老人進浴室后,家人不要將電視音量調得過高,以免聽不到浴室內的異常聲響或老人的呼救聲,避免發(fā)生危險。
疲勞跟人體血液中乳酸的濃度有一定關系,洗溫水浴可以加快新陳代謝,提高機體分解乳酸的速度,消除疲勞泡澡20分鐘相當于慢跑500米。
因此,洗澡也有健身的功效但溫水浴水溫不是越高越好,否則出汗過多易導致虛脫,應控制水溫在38度左右。
冷水浴可提高人體抗寒能力,鍛煉血管彈性,是“血管體操”需要提醒的是.冷水浴有一個適應過程,如果一直洗熱水澡,突然洗冷水澡,不僅無益反而會生病。
冷熱水浴可使血管一張一弛,熱脹冷縮,保持血管彈性,這對維持血壓正常,防止發(fā)生心血管疾病,很有好處。
清晨起床洗澡,如水溫不當,人體難以適應,易患感冒。中午洗澡雖然能帶來一身的清潔與輕松,但輕快之后就會感到疲倦乏力。最好是晚上臨睡前洗一次溫水浴 水溫一40~50度 ,可使您全身肌肉、關節(jié)松弛,血液循環(huán)加快,助您安然入睡~~
勤洗澡是保持個人衛(wèi)生的基本要求,但對上了歲數的老年人來說,頻繁洗澡卻不一定是件好事。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新華醫(yī)院皮膚科郭一峰醫(yī)生說,老人洗澡太勤很容易對皮膚造成傷害,通常來說,一周一兩次即可。
洗澡能去汗除穢,舒經活血,改善睡眠。由于老年人體力下降,機能衰退,所以洗澡時還額外要注意以下幾點:
洗澡時間不宜過久。老人洗澡一般以1 5分鐘左右為妥,時間太長,毛孔開放,容易損傷元氣。引起氣塞胸悶。
水溫不宜過高。一般4 0— 5 0℃為宜,溫度過高,血液過分集中于體表,大腦的血液減少,容易出現頭昏和暈倒現象。
打肥皂不宜過多。老人的皮膚薄且松弛,脂肪減少,缺乏彈性,肥皂過多,容易產生過敏反應,一般一次即可。
有病不宜單獨就浴。特別是患有高血壓、冠心病、頭暈病等病癥的老人,一定要有人陪伴,防止病情突變,發(fā)生意外。
洗澡時如果覺得有大汗淋漓、頭暈目眩、氣悶欲吐癥狀,應迅速離開浴池,到空氣好的地方,平躺,用濕毛巾掩住頭部。如情況嚴重立即送到醫(yī)院搶救。
在家中洗澡,切勿放置煤爐取暖,以免一氧化碳中毒。浴罷應馬上穿衣,以防受寒感冒。
在家中洗浴,熱天不宜在當風的地方,防止風邪侵入,發(fā)生感冒。剛出汗后,不宜用冷水洗澡,以免引起毛孔收縮,受涼生病。
三伏天里不但要勤洗澡,更加要讓洗澡發(fā)揮養(yǎng)生保健的功效哦!記得讓身邊的人都看看這篇文章~
覺得不錯
記得底部隨手點贊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