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簧管自我練習與提高要點的自問自答——硬件篇
作者(hannibal99 )
問:對于學習單簧管甚至所有樂器來說,最重要的一個硬件是什么?
答:節(jié)拍器
沒錯,對于學習單簧管來說,最重要的硬件并不是單簧管本身,而是節(jié)拍器,節(jié)拍器對于一個人對于節(jié)拍的掌握,速度的控制,練習當中快速樂曲樂段的練習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不要說什么”節(jié)拍是死的人是活的,樂譜是死的,人是活的。“ 對于”最初的練習“本身來說,節(jié)拍就是死的,樂譜就是死的,人也應當死搬硬套!倘若一個人不顧節(jié)拍,不顧樂譜任意妄為,那這個世界上的樂曲就亂套了。所謂的樂曲自由,音樂自由,是建立在技術達標,有個人風格的情況下的。所以,學習單簧管,甚至任何一樣樂器,首先應該有的第一個硬件就是節(jié)拍器!
問:對于學習單簧管來說,影響音色的關鍵是什么?
答:按照影響音色的程度來說,從高到低我認為是——哨片-笛頭-樂器,這僅僅是從硬件上來說的,技術上音色的練習,我在后面會講到。
哨片
對于單簧管的學習來說,哨片是單簧管唯一的消耗品,也是最影響音色的硬件,一枚哨片的軟硬,濕度,吹奏感,都直接影響最后音色的表現。對于我這個“ 音色不佳吾寧去死,沒有特色吾寧去死”的音色控來說,往往一盒哨片(萬德林灰盒為例)只有一兩枚符合我的要求,其他的都被我送人或者直接閑置了。選擇一枚合適的哨片,對于演奏的舒適度,演奏的音色效果來說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但是這里要提出來的是,哨片并不是所謂的越硬音色越渾厚,越容易上高音(這是我的周圍同齡人中普遍存在的一個誤區(qū))。正確的理解應該是,越軟的哨片發(fā)音更容易,音色控制范圍更加廣泛,相對的控制難度就更高一些,所以在好的吹奏控制技巧的結合下,薄哨片既能發(fā)出渾厚的聲音,也能吹奏單薄的,嘹亮的聲音;既能吹奏穩(wěn)固的低音,也能吹奏高音,適應度更寬泛,控制起來也更復雜。而厚哨片之所以讓人有聲音渾厚,高音發(fā)音容易的誤區(qū)就在于,厚哨片只能發(fā)出渾厚有力度的聲音。所以才會出現在我同齡人中,3號半,4號,甚至4號半5號哨片的使用者。追求厚哨片甚至成為一種趨勢。(以上僅代表個人見解)
笛頭
僅次于哨片之后的,對于影響音色來說,就應該是笛頭了。笛頭,封口有大有小,封口越大發(fā)音需要的氣息也更強勁,比較適合(官方亦推薦)配合薄哨片演奏。封口越小發(fā)音所需要的氣息也相對更少一些,比較適合配合稍厚的哨片吹奏。有的初學的朋友,樂器不是很好,但是又想要更好的音色,這個時候更換一個笛頭,可以起到非常非常好的效果。畢竟單簧管的單純發(fā)音是通過笛頭來完成的。其他部分僅僅起到傳導,和改變音高的作用。所以在學習單簧管時間并不長,并且僅僅業(yè)余學習的情況下,完全沒有必要為了考級(七級以前?),音色而更換一支上萬元的樂器(更不要說在無良老師的欺騙下花上萬元更換一支幾千元的樂器了(此段參見《真心教單簧管實在看不下去各種誤人子弟》一文))。這種情況下,個人認為,更換一支比較高級的笛頭,完全能夠適應初中級考級的需求。
樂器
沒錯,對于音色的影響,放到最后的才是樂器。相對于哨片和笛頭對于音色影響的重要性,樂器本身對于音色的影響是有限的,這就是為什么很多學生自己吹奏樂器時音色不好,和老師更換笛頭由老師演奏學生樂器時,發(fā)出的音色一樣的優(yōu)美。從單簧管發(fā)音本身來說,音色的發(fā)出本身是有哨片的震動配合笛頭來完成的。而樂器管體主要是提供音量的擴大,傳輸,以及音高的調整。誠然,樂器本身的材質震動,的的確確會影響音色。但是和哨片與笛頭相比,樂器所占的比例略小。但是,由樂器所帶來的音色提高,是最終的,也是最獨特的,這是笛頭和哨片不能改變的。樂器的材質決定了樂器震動時的平率和震動所產生的聲音特點。因為世界上沒有兩棵一樣的樹,所以由木材制成的單簧管(包括其他木管樂器)理論上來說,世界上也不會存在音色特點相同的兩支單簧管。而木材本身產生震動發(fā)出的音色,是膠管無法產生亦無法替代的。
其他
穿衣鏡
對于初學單簧管的朋友來說,在練習不用看譜的基本功時,配合穿衣鏡可以很好的糾正演奏姿勢,演奏表情,以及演奏口型。畢竟,單簧管是用來表演的。良好的姿勢和表情是相當重要的。而對于口型的觀察,可以從外部杜絕錯誤的口型習慣,和呼吸習慣(鼓腮)
譜架
合適的譜架高度,對于演奏和練習來說都非常重要,長期使用桌面和高度不夠的譜架練習,會養(yǎng)成不好的演奏姿勢(弓腰,垂頭)。
掛繩
對于初學單簧管的朋友來說,掛繩可以很好的幫助學生適應單簧管的重量,以使指法練習沒有重量的困擾。但是切忌雙手脫離管體,僅僅依靠掛繩懸掛單簧管。慘劇不斷,這里就不一一舉例了。
以上就是關于《單簧管練習與提高的自問自答》的硬件篇。對于單簧管的學習來說,硬件固然重要,但是沒有刻苦的練習,再好的硬件也只能是擺設。練習中遇到困難,應該首先從練習上入手,而不是隨時找硬件上的問題(硬件上的損壞除外)。這樣只能耽誤自己的練習與提高。同樣,好而齊全的硬件配備,能讓練習者更舒適(發(fā)音容易),吹奏更愉悅(音色優(yōu)美),效果更準確(節(jié)拍穩(wěn)固)。所以硬件和練習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
《單簧管練習與提高的自問自答》——基本功練習篇
對于任何一門技藝來說,基本功都是必不可少而且貫穿其技藝發(fā)展始終的。我在前面提到過,單簧管是一門藝術的技藝。所以,同樣的單簧管的基本功練習和其他所有樂器技藝的學習一樣,是非常非常重要的?,F在的小學生,初中生課余時間越來越少,功課越來越忙,很難再找到如筆者當年那樣一天能有幾小時的練習時間。所以現在很多初學單簧管的學生基本功都得不到扎實有效的訓練。一個個的學生幾年下來,僅僅會吹幾首樂曲,并且僅限于這幾首樂曲。自己的練習能力,識譜能力,自我提高的能力一點都沒有,完全像是一個發(fā)出聲音的機器而已。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有效并且高效的練習基本功就非常重要了。以下列舉一些個人對基本功練習的一些看法,希望各位朋友提出意見。
寫在之前——關于口型的個人理解
關于什么是正確的口型,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的意見,在此我也不就此做評論??谛蛷哪撤N程度上來說個人比較同意只要吹奏效果好,口型的細微變化實際上取決于吹奏者個人情況,沒有狹隘的對錯之分。但是筆者對于口型當中,口腔上下唇與笛頭的壓力上有一點見解,并且在個人的學生中應用,效果比較理想——上牙輕輕“放在”笛頭上,笛頭輕輕“靠在”下唇上。從長音練習開始注意這句話的應用,從低音開始注意這句話的應用,在進入連音吐音部分,在進入高音部分時,著重注意這句話的應用。最終你會發(fā)現吹奏舒適感得到大大的提升,并且高音也沒有你想象的那么難以企及。
問:單簧管基本功練習包括哪些?
答:單簧管的基本功練習包括:長音練習、連音練習、吐音練習、音階練習(進階單簧管的練習中,音階練習涵蓋了連音與吐音練習)
問:長音練習是為了練習什么?是為了讓一個音吹奏很長時間么?
答:有的朋友在QQ上與我交流,稱其長音練習很長時間,現在能夠一個音不換氣吹奏40秒以上了,問我是不是可以不用再練習長音。那么長音練習的目的是讓單音吹奏時間延長么?
答案是否定的:長音的練習不是(至少不僅僅是)為了讓你一口氣能夠吹奏很長時間!
那么練習長音是為了什么呢?為了音色?為了氣息的控制?筆者認為,長音的練習是
思考的練習!是的,長音練習是整個單簧管練習中最簡單最基礎的練習,僅僅吹奏一個單音,僅僅吹奏12秒左右(個人認為這是比較合適的最終練習時長,初學者可控制在6拍,或者8拍左右)。在這12秒中,你需要思考的是音量是否合適,音色是否悅耳,音高是否準確以及進階的音量如何合適,音色如何悅耳,音高如何準確。
長音練習方法與畫直線
有的朋友練習單簧管很多年,樂器,配件都達到了頂級,但是音色仍然不能讓自己滿意。這種情況,我認為就在于在練習中沒有注意到自我修正,請記住這個概念,我將會在以后多次提到這個概念。從最開始的長音練習中,我們就需要注意在吹奏長音時,自己的氣息對長音質量的影響,哪怕是微弱的影響。比方說,現在拿起你的樂器吹奏一個什么都不用按的長音so 。集中你的注意力,把你的長音想象成一條直線,并且伴隨你的吹奏在腦海中把這條直線畫出來,實際發(fā)音中的每一個細微的抖動,音色的變化,氣息強弱的變化,音高的變化都將導致這條直線像心電圖一樣抖動。現在,吹奏完畢這個長音,回顧一下,你的長音直線是否是接近筆直的一條線?而這樣一個畫線的過程,就是長音練習所需要的思考。
在你的每次長音練習的每個單音的練習中,都加入這個關于畫直線的思考過程,并且實際的將你的音色,音準按照盡量的直線進行修正,就是我認為的長音練習中的自我修正。經過這樣細致的練習,你并不會成為一個只會吹奏直線的呆板樂手,相反因為你長期的訓練微弱變化的控制、調整,你恰恰會在各種風格、音色、音高的變化上得心應手。并且你音色會在不知不覺中越來越趨于完美(至少朝你個人認為完美的方向發(fā)展)
總的來說,長音練習就是在12秒左右音長的單音練習中,思考感知你的音色,音量,音準,并適時的做出正確的細微修正與調整,盡力使整個單音的抽象線條成一條直線。
問:連音練習是為了什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連音和吐音皆包含進階練習中的音階練習中的連音吐音練習)
答:你完全可以這樣認為:連音練習——就是動手指的長音畫直線練習。
在這樣的前提下,連音練習的目的和方法就很明顯了。在經過長音練習以后,你已經熟練了在練習中思考,并自我調整,自我修正的方法。長音練習一邊思考一邊吹奏,僅僅只用吹奏一個單音,現在你需要加入你的手指,吹奏出一段或者一條音階。
所以連音練習實際上就是在長音單純對音的控制上,加入了手指協(xié)調的訓練。但是很多初學者往往只注意到后者,而忽略了前者。在手指的協(xié)調練習進行的時候,你并不應該忽略對于音色音準音量的控制,反而因為加入了手指協(xié)調的綜合練習,之前這些重點反而更難了。能猶如吹奏長音一樣吹奏出完美音色的連音,才是符合質量的連音(包含日后的音階練習中的連音)
在任何需要改變音高,有旋律,有節(jié)奏變化的基本功練習(包括樂曲的初期練習中)節(jié)拍器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連音練習中,你應當保證每次都開啟你的節(jié)拍器。并且控制自己身體的任何部位不要擅自打節(jié)拍,套用我的老師經常教育我的一句話——完全信任節(jié)拍器!連音練習時節(jié)拍器的速度節(jié)奏,具體要參考各自的情況,和老師的要求了。
以上便是關于連音練習種種
問:練習(包括吐音及連音)速度越快越好么?怎樣有效的練習吐音,提高吐音速度?
答:在整個單簧管的學習與練習當中有一個關鍵的竅門便是所有最終表現出的結果是快速輕巧的,都應該通過不斷慢練逐漸累積,逐漸加速,才能使最終效果扎實穩(wěn)固并且輕巧靈動。著名的作曲家,鋼琴家——拉赫瑪尼洛夫,鋼琴技藝十分精湛。在他的每場演出前一天和演出開始前幾小時,他都會做同樣一件事——把將要演出的樂曲慢速過一次,越是快速的樂段越是慢速的不慌不忙的穩(wěn)穩(wěn)過一次。另外一個例子是筆者切身經歷,在我學習單簧管最初幾年,練習十分刻苦(現在回想真是不及當年三分之一),但是并不得方法。那時候練習半音階,從最低音的mi一直吹奏到泛音區(qū)的mi(連音非吐音)。節(jié)拍器速度推得特別快,自我感覺也異常良好。甚至最終速度可以達到200每分鐘每拍并一拍四個音,聽起來的效果那是溜溜的。但是,當我拿著這個自己萬分得意的練習成果去老師面前炫耀的時候,老師一個舉動直接讓我傻眼。老師聽完我200速度的飛馳以后,默默的把節(jié)拍器調到60每分鐘每拍,伸手示意我再吹奏一遍半音階。不可思議的是,我完全不知道如何吹奏,甚至最初的一個八度都不能完成。
當你一開始,或者沒有經過扎實的慢練就將速度強行推到一個層次的時候,其實練習的效果已經沒有了,你只是在不斷的機械化的做條件反射運動。單就連音來說,過分的快速實際上掩蓋了細節(jié)上的缺失和一些指法不協(xié)調造成的帶音,實際上這些錯誤仍然存在,只是速度掩蓋了它使你不容易察覺到而已。所以,任何需要速度的練習片段或者目的,都需要扎實穩(wěn)固的由慢速循序漸進的推進到高速。同時你也可以理解為,任何高速的樂段樂曲、練習目的都不過是慢速練習最終必然能夠達到的效果。在速度和指法難度上,全宇宙都沒有真正可以說難的曲子,或許對于初學者來說《野蜂飛舞》難得不可想象,但是如果你把它放慢1000倍練習,還有任何難度可言么?你有幾十秒甚至幾分鐘的時間看清楚下一個音符并且找準其位置,當你能夠完美演奏—1000倍速度,那么—999—997循序漸進的推進到正1,這首曲子也就不過如此。這個比方或許夸張,但是我相信你可以充分的理解到慢練的真正有效性和正確性。這就是為什么有人會告訴你,快速的曲子不難,慢速的曲子才是最難得,這就是為什么莫扎特K622的二樂章被稱為最難的單簧管樂曲之一。因為再快的曲子你都可以通過慢速練習來克服它,但是本身慢速的曲子需要你注意的東西完全不在速度上,也沒有速度可以掩飾音色節(jié)奏指法協(xié)調上的細微甚至極其細微的瑕疵。
慢練在吐音練習中的應用
我把慢練的重要性放在連音和吐音之間,其目的就是要讓剛剛開始學習單簧管的朋友能夠意識到——在練習吐音的時候一定不要著急,不要盲目的推速度(如果你甚至不適用節(jié)拍器推速度,那么請看硬件篇第一節(jié))。在你漫長的單簧管學習歷程中,最終吐音(單吐)能夠達到的速度只能在120——150之間,超過這一值便已經接近大部分人的生理極限了。所以,數一數你現在練習的速度到120,130,140差多少?充其量不過十幾個間隔(以機械節(jié)拍器間隔為準)。所以你有什么可以著急的呢?
我前文寫到,長音是思考的練習,連音是加入手指協(xié)調訓練的長音練習。那么接下來,是的,你猜對了——吐音就是加入舌頭與手指協(xié)調的長音練習。在長音—連音—吐音直至以后的樂曲練習的過度中,你大腦所需要思考和注意的參數越來越多,需要協(xié)調的部門越來越多。那么從邏輯上來說,難度越來越大,你推進的速度理當越來越慢,而不是越來越急功近利。筆者學習單簧管15年,但是吐音的速度仍然在120左右徘徊。這個速度我10年前甚至更早就已經達到,但是那時候的質量和現今比完全不在一個水平上。我承認這個速度不快,甚至達不到很多同齡人甚至學弟學妹的日常練習速度,但是個人認為這個速度已經夠用了(不要著急,下文中我會闡述原因)。
有的朋友,吐音可以達到130 140甚至更高,但吐音力度極其重,甚至音色略顯渾濁。在吹奏輕巧,柔美的樂曲時使用起來非常的突兀。他的吐音或許練習了很多年,都是這樣又重又渾濁,速度的增長很快,但是輕巧卻一直難以做到。其原因,個人認為就是練習的時候僅僅關注速度的提升,而忽略了長音—連音—吐音一體的協(xié)調。僅僅注重速度的提升,使得舌頭的爆發(fā)力和肌肉力度得到很大的訓練和提升,但是控制能力卻沒有得到鍛煉,相反一直不停的加碼加速的訓練反而一直不停的為舌頭增加負擔,當吐音速度最終定型的時候,再要反過來練習輕巧的控制能力卻發(fā)現已經無能為力了。這就和我的200速度的半音階無法吹奏60速度是一個道理。吐音吹奏已經進入完全不用思考,舌頭純機械化運動的麻木狀態(tài)。就好像健美先生肌肉強勁,卻不可能跳體操一樣。
吐音練習的第一步:將吐音練習速度降到很低,放松所有的肌肉,不需要上下頜很緊的咬合,不需要舌頭肌肉緊張的待命,不需要手指的緊張。你將要開始的練習對你來說應該是非常非常簡單非常非常沒有壓力的(至少從速度上來說)
吐音練習的第二步:在低速練習的前提下,把你思考的重心,從提速轉移到音色的細微變化和吐音循環(huán)中整個音量的不正常變化上來,也就是關注長音練習的部分。同時在低速的情況下,盡量輕巧的用舌頭施展你的吐音技巧,在沒有速度的壓力下你才能夠專注于舌頭的輕巧,而不是舌頭純粹莽撞的肌肉爆發(fā)力上。只有熟練掌握的“輕”的技藝,你才能夠在輕和重之間游刃有余,在樂曲的發(fā)揮上各取所需。你需要對自己有很高的要求,音色的細微瑕疵,音量在吐音輕重影響下的不正常變化的細微瑕疵,都應該引起你足夠的重視,并且得到反復的練習——在慢速的情況下。
吐音練習的第三步:在做好并且完全習慣前兩步的情況下,協(xié)調你手指和氣息(連音練習)以及舌頭的運動速度,緩慢并且耐心的提速。在一個速度等級練習至完美(是的,起碼要你自己認為完美),才推進到下一個速度等級。我再次提醒你——在你漫長的單簧管學習歷程中.......數一數你的節(jié)拍器上才有多少格?所以,不要著急!
個人推薦的基礎吐音練習音階
吐音練習的具體音階,每個老師或者每個地區(qū)都有自己的習慣,但就基礎吐音練習來說。個人習慣的音階是一個8度的循環(huán)前面再加上8個單音。(例如1111 1111 12345671 17654321 —— 2222 2222 23456712 21765432這樣以此類推直到八度的最高音達到所需要的最高音,再從最高音向下的8度循環(huán)下來。)個人認為這樣練習是非常科學的。大家或許都有發(fā)現,在實際樂曲演奏中的吐音即使快于自己平時專門練習的速度很多,也可以比較輕松的演奏出來。其原因在于,樂曲中的吐音集中樂段(指連續(xù)吐音樂段)是突然出現的,并且都不會太長。在演奏這些樂段時,舌頭實際上是使用的爆發(fā)力來吹奏,而不是平時吐音練習時的穩(wěn)固耐力,所以吐音速度能達到很高的峰值。更不用說非連續(xù)吐音的樂段中,每兩到三個音中間會混雜連音,或者只在連音開頭吹奏一次吐音,這些吐音都對舌頭的耐力沒有消耗,所以舌頭可以依靠爆發(fā)力在樂曲演奏中達到很高的速度,也就使得吐音在實際應用中的速度會大大的高于平時的練習速度。(這就是為什么我在前文中提到就我個人來說120左右其實基本夠用了,在實際演奏中這個速度的峰值可以達到130——140這個區(qū)間)我們反過來看加入8個單音的吐音8度音階度循環(huán)練習,前面這8個音的目的就在于,使舌頭由穩(wěn)固而單調的吐音吹奏開始過度到8度音階循環(huán)中,避免舌頭使用純粹的爆發(fā)力來練習吐音。如果你一直使用這個吐音練習方法,那么現在去掉這8個音,再來做8度音階循環(huán)練習,你會發(fā)現輕松很多,并且速度可以在之前的極限上推高一個層次。
《單簧管練習與提高的自問自答》——進階篇
音階乃眾曲之母
有一些學過幾年單簧管,并且考級多次的朋友問我一個問題:我已經考過3、4、5、6、7、8、9、10級了,現在我需要吹什么曲子來練習我的單簧管技術呢?我現在的水平適合吹什么樣的曲子呢?
面對這樣的問題,我一般都是同一個回答:練好24個大小調的音階,你想吹什么樣的曲子吹什么樣的曲子。
有的朋友只學了三四年,卻已經考級過了7級9級甚至10級。但是每當在親戚朋友中說起自己會吹單簧管,親戚朋友要你表演一段的時候,自己卻發(fā)現無曲可吹。遂回想自己學藝數載,居然只會吹奏每年考級的那一首曲子,學了三年便只會吹奏三首樂曲,也許加上練習曲中國樂曲什么的勉強算是會吹10首曲子?
這樣學了三四年,意義何在呢?始終只會照貓畫虎的模仿樂曲,而不能自己去選擇自己喜歡的樂曲來練習,花一整年的時間模仿出一整首考級用的樂曲然后去參加考級,過后這首曲子基本也再不會拿出來吹了??v使你學三十年單簧管?難道就為了會吹三十首樂曲?
造成這樣結果的問題關鍵,就在于錯誤的教學和學習方法——應試教學/學習。純粹為了考級而學習單簧管,就只需要學習考級需要的曲目而忽略了基本功的練習,最關鍵的忽略了音階的練習。這樣的結果也是導致大量學習單簧管的小孩子最終失去的興趣的根本原因。很多父母家長希望孩子學習一門樂器的初衷口口聲聲都是“培養(yǎng)一門興趣”,但是往往在考級、擇校諸多因素面前就變成了升學的工具??v使世界上最優(yōu)美的樂曲,讓你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練習,恐怕也不會剩下多少樂趣,相反只會條件反射的對這首樂曲產生反感。被這樣的教學方法折磨了幾年的學生(我中途接到),往往對單簧管不但興趣全無,還有很大的抵觸情緒。面對這樣的學生,我都主動的鼓勵學生和家長,不要再學單簧管了。
對一些動機不純的單簧管教學者來說,迅速的考級是獲取利益的一種方式(你該換某配件了,你該換笛頭了,你該換樂器了)。在不明所以的家長看來,迅速的考級好像也證明了孩子迅速的進步,于是就得到了一個表面上大家都歡喜的局面。然后實際上這樣的結果是犧牲了大量的基礎練習,音階練習,循序漸進的穩(wěn)固學習過程為代價的。拋開在這樣畸形學習方法下所“學會”的九級十級樂曲,隨便拿一首二級水平的樂曲,這些可憐的人都不見得可以立即演奏。
再者說,在這樣照貓畫虎的學習方法下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參加考級,學生自己對樂曲是沒有理解的。純粹依靠的是拙劣的模仿,并且?guī)е鴱娏业牡钟|心理,往往考級的結果也非常不理想。
那么這些可憐的單簧管學習者缺少了什么呢?
答案恰恰是看起來最枯燥的——音階練習,請記住本章的標題——音階乃眾曲之母,是的練好了音階,所有的樂曲都不在畫下,樂曲中所有的片段,所有的小節(jié),都可以在音階當中找到對應的練習。
如何有效的練習音階?
現在請回顧基本功練習篇中長音練習——連音練習——吐音練習的過度。長音練習中加入手指協(xié)調性和音準變化的訓練便是連音練習,再加入舌與手指協(xié)調的練習便是吐音練習。那么現在遵循這一路線,把長音、連音、吐音練習的關鍵都帶入音階練習當中來。從最簡單的C大調音階開始,配合你的節(jié)拍器,由慢至快的練習。其間你需要注意的是節(jié)奏的穩(wěn)固(推薦打分拍練習,一拍兩個音),音準的高低(進入高音泛音階段要有意識的放松并且兼顧音準),以及旋律的優(yōu)美。是的——旋律的優(yōu)美,你需要把音階練習當成是一首樂曲,或者哪怕是樂曲中的一個片段,盡量將它表現的優(yōu)美動聽,但同時你需要兼顧一條音階的整體性(不要有漸慢和過分的強弱變化)。在音階練習的過程中以下重點是絕對不能忽視的:
1.嚴格使用節(jié)拍器 由慢至快(盡量使用分拍一拍兩個音來練習)。音階練習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當脫離節(jié)拍器。在某一速度達到完美(指法,音色,音準)前,不要急功近利的推進到下一速度。
2.慢練這是非常關鍵的,音階練習不需要至少一開始不需要你能夠達到很快的速度,慢練對鞏固加強你手指的協(xié)調性和在樂曲中運用時的舒適和放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把120/每分鐘的速度下,每拍吹奏兩個音視為日常練習合適的速度。當然并不是要你一開始就以此速度練習,你應當根據自己的水平從更慢的速度開始練習并逐漸達到這個速度。120/每分鐘的速度下,一拍吹奏四個音視為快速練習——當你單簧管技術有一定基礎以后應當嘗試逐漸達到此速度。但是仍然要保持日常練習速度(一拍兩個音),否則容易進入只能吹奏快速不能吹奏慢速的誤區(qū)。
3.看譜音階練習或許循規(guī)蹈矩并且非常簡單,但是你不應當在不熟練的情況下脫離樂譜練習。對于初學者來說看譜練習對于識譜能力和對音階片段的敏感認識(在樂曲中遇到復雜片段能夠敏感的對應到已經練習過的音階當中)是非常有幫助的。長期脫離樂譜快速練習也非常容易進入完全條件反射試的無用吹奏當中,當面對樂譜或者樂曲中已有音階練習時反而感覺無從下手。
4.唱譜在吹奏音階的同時,你的內心應該唱出每一個音。這對于幫助對音高的認識,曲調的認識非常有幫助。(不要驚訝,確實有相當一部分人在“照貓畫虎”教學法的教學下,從來沒有唱譜的習慣)在很多情況下吹奏的同時內心的演唱也是對于練習當中錯誤發(fā)現和糾正的最好辦法。唱譜練習應當貫穿到你所有的練習當中。
5.階段性的回顧或部分回顧已經練習過的音階音階的練習應該是貫穿一個單簧管學習者一生的練習(筆者甚至筆者的老師們至今仍然需要練習音階)當你第一次完整練完24個大小調的全部種類音階以后(這或許花費你幾個月甚至大半年的時間)并不代表你就完成了音階的練習。在你漫長的單簧管學習歷程中應當時常的有計劃的做回顧練習,翻來覆去的,就像和尚撞鐘念經一樣的反復必修課。
在音階練習中注意以上五點是非常重要的。同時在音階練習的順序上,我建議完整練完一個調的所有音階類型(自然音階、三度、琶音等等)再進入下一個調的練習。當你練習任何一個新的樂曲時,你都應該根據該樂曲中各種變調找出對應的音階來回顧練習。如此你會發(fā)現練習新的樂曲變得非常容易和愉快。對了,我想大家都知道吧——所有的音階練習都是一次連音一次吐音!
我把音階練習獨立出基本功練習篇的原因在于,音階練習是單簧管練習中承上啟下的關鍵。它充分的結合了基本功練習中所有的要點,并且為日后的樂曲練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沒有音階練習,你的基本功和樂曲練習中就會有一個長長的代溝。這樣的代溝如果事后再來彌補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我希望任何一個剛學,或者已經在沒有系統(tǒng)練習音階的情況下學過一段時間的朋友們能夠重視或者說重新重視音階的練習。不要覺得你在倒回來做簡單的事情。音階想要演奏完美(至少在我對學生的要求,和我老師對我的要求中)是非常非常困難的。世界級的大師尚且不敢放下音階的練習,你又能有什么理由不重視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