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會友、以詩相贈是古代文人雅士表達(dá)心意的一種形式。好友飲宴唱和,你來我往,不亦樂乎,白居易和劉禹錫甚至還出版了《劉白唱和集》;朋友分別,以詩相贈,惜別珍重盡在詩中。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贈詩是詩人即興發(fā)揮所作,所贈之人各不相同,所贈之詩各具特色。本文10首贈詩,唯一相同的是,有些“素人”因此而千載留名。
【一】《贈汪倫》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提到贈詩,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李白的這首《贈汪倫》,汪倫曾任涇縣縣令,卸任后因留戀涇縣桃花潭所以舉家遷移至此。
公元750年前后的春天,桃花盛開,汪倫邀好友李白飲酒賞花,盛情款待。數(shù)日后李白離開之時(shí),汪倫不顧形象,赤足踏歌送別,詩人感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汪倫因此留名千古,婦孺皆知。
【二】《贈范曄》
(南北朝)陸凱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陸凱是北魏官員,范曄是南朝臣子,雖所事君主不同,但并不妨礙兩人成為摯友。一枝梅花一首贈詩,兩人心靈相通,真摯的情誼超越國家民族界限,“一枝春”詞牌典出于此。
【三】《贈劉景文》
(宋)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shí)。
劉季孫(字景文)是蘇軾的好友,他被蘇軾視為國士,蘇軾曾上書向朝廷舉薦。
此詩作于1090年的初冬,蘇軾時(shí)任杭州知州,劉景文當(dāng)時(shí)也在杭州,詩人寫這首詩贈與好友,荷盡菊殘雖是蕭瑟景象,橙黃橘綠卻是一年最好的景色。人到壯年,雖然青春已逝,但正是大有作為的黃金階段,蘇軾勉勵(lì)朋友不要意志消沉,要樂觀向上,努力不懈。
(圖片來源于頭條免費(fèi)圖庫)
【四】《贈花卿》
(唐)杜甫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fēng)半入云。
此曲只應(yīng)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花卿是指成都尹崔光遠(yuǎn)的部將花敬定,這首詩字面上看就是一首出色的樂曲贊美詩。這樣的樂曲只能是天上的仙樂,今天我們也多用這兩句詩來形容樂曲的美妙。實(shí)際上,當(dāng)我們了解詩人贈詩的背景后,這首詩的言外之意則更加值得關(guān)注。
平叛有功的武將終日歌舞升平,不再操練兵馬,目無朝廷,僭用天子之樂,這難道不是國家之禍嗎?詩人寫此贈詩的深意恐怕委婉的諷刺更多一些。
【五】《贈質(zhì)上人》
(唐)杜荀鶴
枿坐云游出世塵,兼無瓶缽可隨身。
逢人不說人間事,便是人間無事人。
這首詩是詩人給一位名為質(zhì)的僧人寫的贈詩,上人是對高僧的尊稱。
質(zhì)上人超出凡塵的形象和性格,人間的名利富貴在他看來都是虛幻沒有意義的事物,所以質(zhì)上人閉口不言人間事,完全游離于塵世之外。作者贊賞質(zhì)上人品格的同時(shí),也暗含了自己對晚唐動蕩的社會現(xiàn)實(shí)不得不身陷其中的感慨。
【六】《相思》(又指《江上贈李龜年》)
(唐)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這首詩是借詠物而寄相思的詩,“睹物思人,每當(dāng)看到紅豆就想起了你”,多么深厚的友誼,難怪此詩一出,男主角李龜年就感動不已,江南巡演必唱《相思》。李龜年也在詩圣和詩佛的力捧下得以千古留名。
(圖片來源于頭條免費(fèi)圖庫)
【七】《贈荷花》
(唐)李商隱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唯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這首《贈荷花》是詩人贈送給新婚妻子的表白詩。詩的前兩句寫花的萬幸和葉的不幸;中間兩句贊美荷花“任天真”的品性,借以歌頌真誠而不虛偽的美德,既寫花又寫人,以此來表明心跡;最后兩句進(jìn)一步升華了荷花的高貴品質(zhì),花與葉相互映襯,即便到了紅衰翠減的境地仍然不離不棄。
【八】《贈婢》
(唐)崔郊
公子王孫逐后塵,綠珠垂淚滴羅巾。
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故人。
元和年間寒門秀才崔郊寄住姑母家,姑母家有一美婢,兩人暗生情愫。不料造化弄人,姑母將婢女賣與襄州刺史于頔。崔郊為情所困,常去于頔府外,以期與心上人相遇,功夫不負(fù)有心人,寒食節(jié)婢女外出,兩人相遇,崔郊百感交集寫下《贈婢》一詩。后于頔讀到此詩,召來崔郊贈金還婢成就一段姻緣,造就一段佳話。
【九】《贈妓云英》
(唐)羅隱
鐘陵醉別十余春,重見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曾經(jīng)風(fēng)華正茂少年郎,昔日才藝雙全妙齡女,兩位故人十二年后重逢,“怎么羅秀才還是布衣?”此話委實(shí)扎心,羅隱的回答卻很有水平,先是稱贊了歌妓云英依然婀娜曼妙的身姿,然后話鋒一轉(zhuǎn),“我未成名卿未嫁”,同為天涯淪落人,是真的不如人嗎?然而并不是,我不過是懷才不遇,卿不過是未遇良人罷了?!霸朴⑽醇蕖弊尯笕酥懒_隱曾經(jīng)有個(gè)知己叫云英。
(圖片來源于頭條免費(fèi)圖庫)
【十】《贈李琪》
(宋)蘇軾
東坡五載黃州住,何事無言及李琪。
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雖好不吟詩。
蘇軾被貶黃州期間結(jié)交了許多布衣朋友,即使是身份卑微的歌女也不歧視,只要有人求詩,東坡居士一概有求必應(yīng)。
李琪是歌女中的佼佼者,長相出眾,歌舞絕倫,可是性格內(nèi)向,從未開口求詩。在蘇軾即將離開黃州的餞別宴上,李琪終于鼓起勇氣向蘇軾求詩,東坡居士欣然應(yīng)允,寫下“東坡五載黃州住,何事無言及李琪”兩句。恰在此時(shí),有官員來敬酒,蘇軾停筆應(yīng)酬,宴會即將結(jié)束,李琪才再次走上前請?zhí)K軾將此詩寫完,東坡居士這才想起這檔子事,于是續(xù)“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雖好不吟詩”意思是五年黃州生活為什么從來沒提過李琪呢?跟杜工部在成都五年沒寫過海棠一樣,是因?yàn)榕伦约簩懖缓枚铔]了花中仙子的美麗,如海棠一樣的歌女李琪因此留名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