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檸經(jīng)方病案四十一:桂二越一湯治療一次受寒咳嗽
11月9日,周六,小孩早起時噴嚏連連,清鼻涕一把,估計是睡覺把胳膊伸出來凍著了。然后還有少量咳嗽,痰音明顯。想來是受涼又夾濕。發(fā)現(xiàn)頭上常有汗,但是劑頸而還。
因為是感冒初起,我開始就往桂枝湯的方向想去了。因為有少量清鼻涕,舌不紅,薄白苔,飯量挺好,喝水正常,精神良好。晚上給煮了一付桂枝湯合苓桂術(shù)甘。但是心里確實也有點忖度,汗劑頸而還,可能是陽明證。
周日,感覺痰音明顯少了,看來苓桂術(shù)甘湯的祛濕效果還不錯。但是下午出現(xiàn)頻繁的咳嗽。咳一聲,停停,又咳一聲。小孩說嗓子癢。天氣不熱,但頭上汗還是偏多些。我想,需要降氣止咳,要用到半夏了。但是因為用了桂枝湯,頭汗并沒減少,心里又開始忖度陽明證,但是因為小孩沒出現(xiàn)黃苔、舌紅等熱證,想來想去,還是沒敢用桂二。于是弄了付苓桂術(shù)甘合陳皮半夏,最后加了20克生石膏。小孩喝了之后,咳嗽少些了。
晚上和林大夫說起來之后,林大夫說:如果是只在頭頸部有汗,應(yīng)該是桂二越一湯,因為是陽明證的虛熱。陽明虛熱不一定舌紅口渴苔黃,也可以是僅有脈大而數(shù)或者頭頸汗多。如果同時又有痰濕,可加清半夏、茯苓、生薏苡仁、陳皮之類。最近胃口要是不錯的話,陳皮可以不用。舌苔要是比較厚,可以加茯苓。
于是我連忙煮了一付桂二湯(桂枝10,白芍10,炙甘草10,生姜10,大棗10,麻黃10,杏仁10,生石膏50,2天的量)備用。周一早晨4點小孩醒了,給他喝了一次,早上7點起床時,發(fā)現(xiàn)小孩痰音明顯,舌苔白厚,小孩說前額不適,早上7點半又喝一次。
上午和林大夫交流了一下。林大夫看了我開的藥方,說藥方中的生石膏多了、大棗多了、生姜少了,可能會傷胃。我想,晚上回家把剩下的藥湯,加5克生姜、10克茯苓,重新再煮一次。 下午,得到幼兒園的通知,說小孩吐了,而且發(fā)燒38度。急忙請假回家,看見小孩眼淚汪汪的,說全身出汗,前額疼,還不時的嘔吐,精神不好,也沒有食欲,但是不咳嗽了。他一會兒全身是汗,一會兒汗干了。我當(dāng)時想到的是但欲吐、寒熱往來,是小柴胡證,立馬給喝了半包小柴胡。喝完之后小孩睡覺了,中間量了幾次溫度,37.5度、37.2度、36.5度。睡醒之后,小孩恢復(fù)了些,吃了些食物。但仍說全身無力。晚上睡覺時又發(fā)燒37.5度。
晚上和林大夫討論了一下情況:小孩雙手脈浮,104次/分,右脈弦,說明有痰飲,剛回家怕冷,蓋上被子又怕熱。林大夫說,還是桂二證。怕冷有表證,而且是表寒;蓋被子又怕熱,是里證,而且是里熱。嘔吐,不一定就是小柴胡證。桂枝湯證就有嘔的情況。這是表沒有徹解,導(dǎo)致氣息不能旁達(dá),所以就上逆??梢约影胂模然涤纸的?。如果小柴胡證,會出現(xiàn)左關(guān)中取弦脈。
因為小孩這次是吃了桂二后才發(fā)燒嘔吐的,我就一直心虛,不敢給他再吃桂二了。我在小柴胡湯還是桂二越一湯中開始猶豫。但是想想,小孩現(xiàn)在仍汗多,陽明法多汗,前額不適也是陽明。而且這次一開始就是陽明證。晚上咬牙又給小孩喝了次改良后的桂二。
一夜平穩(wěn)。周二一早,小孩早早的醒了,有些痰,精神良好,吃飯良好,繼續(xù)上幼兒園了。又吃一次桂二湯。
周二晚上回家,小孩作業(yè)已經(jīng)寫完了,正抱著一個剛蒸好的熱饅頭在咬,見到我高興的說,媽媽我全好了。我心里那個高興啊。小孩一切正常,只余些痰,用二陳湯解決。
附:桂二越一湯
桂枝10,白芍10,炙甘草10,生姜15,大棗3-5,麻黃10,杏仁10,生石膏40,茯苓10,一付是小孩2天的量
二陳湯
茯苓10,炙甘草5,陳皮3,半夏5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