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運弓施力的幾種方法
運弓是二胡基礎訓練的重頭課,運弓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能否發(fā)出美妙的琴音。好琴音如同歌唱家有副好嗓子。
久音盒二胡
正確的運弓,無非是掌握好人對琴弓的調(diào)控。這就是在放松的前提下,運用手指、手腕、手臂之力,結(jié)合琴弓的重力、手臂的下沉力,控制好弓子對弦的壓力、弓子運行的速度、以及弓毛擦弦的角度。在運弓中,保持各種施力動作的協(xié)調(diào)、各個施力方向的均衡,最終達到琴弦有效、和諧振動之目的。在熟知了運弓的基本原理、掌握了各種運弓的技巧之后,還要根據(jù)樂曲的要求,靈活運用幾種運弓施力的方法,奏出不同的音色效果。
如果只靠一種運弓方法去表現(xiàn)不同的情緒和意境,將是僵硬而死板的。趙硯臣老師在一篇論文中說:“通過弓子作用于琴弦的壓力有三種,一是弓子的重力,二是肌力(有關部位骨骼肌的收縮力),三是持弓右臂的重力?!边@三種施力方法的相互組合、演化、并用,就會變幻出有聲有色的運弓效果。
久音盒二胡
二,運弓如風的感覺
對于不同施力的方法,在改變弓子對弦的壓力時, 調(diào)整弓速快慢,以獲得所需要的音色 。然而,增減對琴弓的壓力與調(diào)整運弓的速度,既是一個心理因素(心中想要的音色)。也是一個生理因素(實現(xiàn)所要音色的動作)。這兩者之間的轉(zhuǎn)換時間非常短暫,往往是在無意識中,或在下意識中完成。因此,熟練地控制不同音色的變化,需要靠感覺來決定。而這種感覺又是難以用語言來表達的。只能用比較形象的說法去比喻,于是便有了運弓如風的說法。
趙硯臣老師引用了著名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教授關于小提琴運弓如風的比喻:一是順風的感覺,一是合風的感覺,一是逆風的感覺。趙老師把它運用到二胡的運弓中說:“壓弦的力若以弓子重力為主,是順風的感覺,行弓光滑流暢,頗有飛動飄逸之感,音色透亮明快,在運用弓子重力的基礎上,再加強手指對弓子的壓力,是合風的感覺,發(fā)音堅實,力感適中。借用大臂重力,即三種壓力相結(jié)合是逆風的感覺,行弓很澀,力感橫溢,發(fā)音蒼勁,音勢樸拙?!边@種形象的比喻,對于我們找到控制運弓變化的感覺,有很大的幫助。其中,對順風和逆風的感覺好理解,但對合風的概念不是太清楚。是不是兩者力的結(jié)合叫合風呢?小提琴的運弓與二胡的運弓必竟不是完全一樣的。
久音盒二胡
三,運弓如水的感覺
趙硯臣教授對運弓如風的引用和論述,對自己在實踐中找到運弓的感覺幫助很大,而且見到了效益。但由于對“合風”的理解不深,在自己練習運弓中,又想到了“運弓如水” 的感覺,運弓好像在水中行舟一般,也有三種感覺。
一.順水行舟的感覺。以弓子的重力為主,對弓子輕輕加一點左右運弓的力,就是順水的感覺,好像“順水推舟,順流而下?!卑l(fā)音輕柔、明亮。適合表現(xiàn)虛幻、輕盈、細膩、飄逸的情緒。
二.逆水行船的感覺。運用弓子的重力和大臂下沉的重力,再結(jié)合手指對弓子的壓力,提高弓速,運弓的阻力感就會很大,是一種運弓很沉、很澀的感覺,大有頂風逆浪艱難行舟的態(tài)勢。所發(fā)之音厚實、飽滿,蒼勁有力。適合表現(xiàn)激動、悲憤、遼闊、厚重、大氣磅礴的情緒。
三.靜水劃船的感覺。既不是順水,也不是逆水,在平靜的水面上滑行。適當加大運弓的力度感,用弓子的重力,并結(jié)合手指對琴弓一定的壓力,保持弓子支點的穩(wěn)定,力點的勻稱,速度適中。發(fā)音結(jié)實、流暢、圓潤。適合表現(xiàn)優(yōu)美如歌、歡快愉悅的情緒。
久音盒二胡
當“順水行船”運弓時,手是隨著弓子走的;當“靜水劃船”運弓時,是手牽著弓子走的;當“逆水行舟”運弓時,是手壓著弓子走的。這是筆者尋找運弓感覺的一點體會。
當然,表現(xiàn)復雜多變的音色,光靠這三種運弓施力的既定模式是遠遠不夠的,根據(jù)樂曲內(nèi)涵的要求,應有多種施力的組合、適當調(diào)整琴弦壓力與速度的比例,演奏出豐富多彩的音色,才能滿足樂曲表現(xiàn)的需要。找到各種運弓變化的感覺,形成下意識的操作,才是運弓的高境界。
我是久音盒二胡,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回答音樂!您的關注、點贊、分享都是對我的認可,感謝!歡迎關注公眾號:久音盒二胡。